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CH4和H2 |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
B | 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C | 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取样后,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
D | 除去KCl中少量的KClO3 |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加热 |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 鸡蛋清 | 牛奶 | 西红柿 | 苹果汁 |
pH范围 | 7.6~8.0 | 6.3~6.6 | 4.0~4.4 | 2.9~3.3 |
| X | Y | Z | Q |
反应前的质量/g | 10 | 2 | 32 | 3 |
反应后的质量/g | 2 | 13 | 待测 | 0 |
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②已知亚硝酸的化学式为HNO2 , 亚硝酸铜的化学式为。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 (g) | 固体A | 35.7 | 36 | 36.6 | 37.3 | 38.4 |
固体B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查阅资料】①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贝壳中的其它杂质对实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探究实验一】贝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探究
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如图2和图3
根据图2回答:对比分析可知,曲线(填“①”或“②”)表示粉末状贝壳与稀盐酸反应。选用图4装置制二氧化碳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为了解该装置的特点,他们在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4左),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4右),其中曲线ab段对应的现象是。
操作步骤:用三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5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从左到右依次得到如图6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1、2、3。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ab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A.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C. 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加入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50 | 50 | 50 | 50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6.75 | 3.5 | 2 | 2 |
请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