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顶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下·涉县月考) 上古时期,负责保存天子祭祀颂词、祷文、誓书并兼掌占星气候、布历农时者称为“祝史”。周朝时期,祝史或随分封远赴列国,或因王室衰微流散列国。这表明,周朝“祝史"( )
    A . 巩固了分封制度 B . 导致了王室衰微 C . 有助于文化传播 D . 推动了经济发展
  • 2. (2023·合肥期末)  下表是北宋时期部分文士卖诗文赚钱养家现象的记载。这反映了宋代( )                                                                                                                                                  

    文士

    地区

    事件记载

    张寿山人

    汴京

    自言“某乃于都下三十馀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

    许洞

    苏州

    曾卖诗还酒债:“许洞以文辞称于吴尤遂《左氏春秋》,嗜酒,尝从酒家贷饮。一日,大写壁作歌数百言,乡人竟来观之,售数倍,乃尽捐其所负”

    吕川

    扬州

    “卖诗于市,句有可采者”

    A . 抑商政策废除 B . 商品经济发展 C . 诗文创作繁荣 D . 文士地位低下
  • 3. (2023·合肥期末)  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这些措施( )
    A . 推动了道家思想的传播 B . 防止了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 C .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 4. (2023·合肥期末)  《雍正起居注》中记载:“朕将内制皮匣发于诸臣,令其封锁奏达。盖取坚固缜密,他人不敢私开也。”这表明清雍正朝实行了密折制度,大臣亲笔书写后放入雍正颁给的带锁皮匣,并派亲信送往京师,直达御前。据此分析,密折制度( )
    A . 避免了朝廷决策出现失误 B .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 . 取缔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D . 削弱了内阁丞相行政权力
  • 5. (2023·合肥期末)  晚清上海报刊发文讨论俭与奢问题,有文章指出“假设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粗布,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民又何以自鬻其技能?民不能自富,国有何由富乎?”这反映出当时( )
    A . 追求奢靡已成为社会的主流 B .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 洋务运动追求富强效果显著 D . 维新变法引领思想解放
  • 6. (2023·合肥期末)  清末维新人士唐才常针对某不平等条约指出“和约中通商各条将商务税务权利一网打尽,有遍地设机器之条款,而西人动以利益均沾为词,则将来遍中国皆外洋机器,不十年间,无可措手矣。”据此判断该和约( )
    A . 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 反映清政府朝贡体制的瓦解 C .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 D . 使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 7. (2023·合肥期末)  1911年11月川东北革命党起义军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幼年邓小平见到“男子纷纷剪去发辫,女子也开始“放脚”“革命队伍威风凛凛”“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农民听说打倒贪官,免除苛捐杂税,欢喜极了”。据此可知,这场革命( )
    A . 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B .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 . 铲除了封建制度 D . 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
  • 8. (2023·合肥期末)  五四运动后的10 年间,有不少针对学生的婚姻调查报告,其结果显示:一方面, 不论是已婚、订婚还是未婚的学生,对婚姻自由的支持度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但另一方面,多数学生中已婚和订婚者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指定的。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学生言行不一人格冲突 B . 传统风俗与时俱进发展 C . 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反思 D . 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并存
  • 9. (2023·合肥期末)  竺可桢的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
    A . 建国初经济的恢复情况 B .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C . 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 D . 党的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 10.  下表为1951— 1954年南阳县商品流转额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

    A . 反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倾向 B . 表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C . 体现对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 说明国家财政经济统一
  • 11. (2024高二下·南京开学考)  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曾发生过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左”倾错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 )
    A . 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B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 .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D . 社会主义建设在创新中引领潮流
  • 12. (2023·合肥期末)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中国在相关领域签署加入的国际多边条约数量(单位:个)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 )

    时期

    经济贸易

    政治军事

    环境

    科教文卫

    交通运输

    1949年10月~1978年12月

    2

    9

    0

    2

    10

    20世纪70年代末~21世纪初

    23

    16

    15

    13

    19

    A . 深入参与全球多边治理 B . 不断发展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C . 经济外交占据主导地位 D . 强化了与同盟国之间的关系
  • 13. (2023·合肥期末)  西班牙殖民者到达美洲以前,印第安人以其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印加人创造的“独特”文化是( )
    A . 金字塔庙宇 B . 马丘比丘城 C . “浮动园地” D . 20进位制
  • 14. (2023·合肥期末)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他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路德所译的圣经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路德所译德文圣经(  )
    A . 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程度 B .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C .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加速了欧洲各国王权的加强
  • 15. (2023·合肥期末)  下面为对近代西欧某历史现象的描述。该历史现象是( )                                 

     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 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 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 . 殖民扩张 B . 商业革命 C . 价格革命 D . 工业革命
  • 16. (2024高二上·大庆月考)  1796年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后,共和国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些共和国都废除封建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土地,实行公民一律平等。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A .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 . 得到了被征服民众支持 C .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原则 D .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 17. (2023·合肥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听取李光第等人的建议,颁布诏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

    ——摘编自吴昊《禁海与开海——论清代前期政府海疆治策的转变》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外交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康熙调整政策的原因。
  • 18. (2023·合肥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道总督,官名,清俗称“河台” ,即主管黄河、运河或海河水系的河工行政首脑”。尽管清朝规定治河是河政官员的职责,但一旦决堤沿河州县地方官员也脱不了干系。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河政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清初,靳辅(康熙时曾任河道总督)在治河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配合的事例不少,但地方官员不配合的情形比比皆是。同时,一般治理的河段都是经常发生水灾的地方,这便导致当地居民很多逃离了家乡。正如靳辅曾说:“近募友又不能实现,若想鼓励招徕之人,旧例就是增加工食,但这样又势必会增加治河经费数十万两,这笔经费及无法筹措。”

    ——摘编自姬忠科《靳辅治河相关问题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周惠来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 “兴利除害,分步治理”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遏制了黄河水患,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摘编自郭书林王瑞芳《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靳辅治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黄河取得成功的原因。
  • 19. (2023·合肥期末)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部分                                                           

    会议

    地点

    时间

    主要内容

    一大

    1921年

    上海嘉兴

    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大

    1922年

    上海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七大

    1945年

    延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八大

    1956年

    北京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北京

    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十三大

    1987年

    北京

    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十四大

    1992年

    北京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

    1997年

    北京

    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版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选择一次会议加以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要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20. (2023·合肥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鼎盛时期的廷巴克图,是当时不折不扣的“全球城市”。14世纪,世界黄金的2/3来自于西非,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14世纪末,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讲学交流。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

    材料二:1591年的桑海——摩洛哥战争,导致了西线商道的衰落和商道贸易的迅速下滑,破坏了廷巴克图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由类似廷巴克图等跨撒哈拉商道枢纽城市转向沿海地区。统治集团内部频繁争权夺势,严重削弱了中央统治力量。战争将欧洲人的目光吸引到延巴克图,加速了其衰亡的进程。

    ——以上材料摘编自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廷巴克图“鼎盛”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廷巴克图衰落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