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模拟试...

更新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3九上·苏州期中)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 . 铜制造电线 B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 用氢气填充气球 D . 氧气用作助燃剂
  • 2.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在探究“铜绿”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 添加“铜绿” B . 倾倒盐酸 C . 点燃酒精灯 D . 洗涤试管
  • 3. (2023九上·苏州期中)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并放出热量 B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木炭在气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蓝色火焰 D . 蜡烛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产出白光,瓶壁出现水雾
  • 4. (2023九上·苏州期中)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 .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 .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变化 D . 许多物质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 5. (2024九上·咸丰期中)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23九上·铁西期中) 2023年3月1日,“碳达峰、碳中和”研讨会在京召开。围绕深入推进“双碳”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等内容提出建议,“碳达峰、碳中和”中“碳”是指(  )
    A . 单质 B . 分子 C . 元素 D . 原子
  • 7.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7N

    14.01

    10Ne

    20.18

    A . 甲元素的符号是He B . 原子序数:乙>丙>甲 C . 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 . 甲与氖的化学性质相似
  • 8. (2024九下·胶州模拟)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高楼发生火灾,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图书、档案等物品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 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应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 D .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 9.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 红磷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发生化合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 10.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与乙质量之比为1:85 B . 物质丁是由原子构成的 C .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 . 反应前后原子数量改变
  • 11.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 B . 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C . 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 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 12. (2023九上·苏州期中) 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分子本身的体积急剧增大 B .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 . 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微粒不断运动 D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 13. (2023九上·秦皇岛月考) 端午节插艾草是我国某些地区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 ,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黄酮素中含有氧分子 B . 黄酮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 . 黄酮素完全燃烧生成 D . 黄酮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 14. (2024·黄埔模拟) 《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
    A . 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B . 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 C . 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 . 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15. (2024八下·济宁期末)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 . 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 . 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 .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 16. (2024九上·仁寿期末)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A .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B .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 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 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 17. (2024九下·苏州模拟) 下列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中,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A

    接触面积

    将1g块状石灰石和20mL10%的稀盐酸、1g粉末状石灰石与20mL10%的稀硫酸混合,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B

    催化剂的种类

    将0.5g二氧化锰、1g氧化铁分别与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C

    反应物的种类

    分别将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D

    反应物的性质

    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表面积相同的镁片和铁片,比较在空气中能否被点燃

    A . A B . B C . C D . D
  • 18. (2024九上·娄底期末)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表示反应前的质量,“”表示反应后的质量)

    A . B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 .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 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1:16
  • 19. (2023九上·苏州期中) 某兴趣小组用6%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乙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将O2中含有的水蒸气冷凝 B . 丙和丁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C . 甲和丁对比可知,是否加入催化剂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D . 甲和乙对比可知,甲中未复燃是因为加热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冲淡了氧气浓度
  • 20. (2023九上·苏州期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实验创新大赛时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用棒棒冰塑料袋设计制取H2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可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注射器和饮料瓶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大理石,此装置既可验证CO2与水反应,也可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共17分)
  • 21.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根据要求写出对应的符号。
    1. (1) 钡元素:
    2.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 (3) 3个氯离子:
    4. (4) 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 (5) n个汞原子:
    6. (6) 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
  • 22. (2023九上·苏州期中) “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本要循环。

    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1) 从物质分类角度看,属于
    2. (2) 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区别
    3. (3)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能;在⑤、⑦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4. (4) 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2023九上·苏州期中)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试回答相关问题: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1表示:

    1. (1) 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
    2. (2) 生活中最常见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常用(填物质名称)区别硬水和软水。
    3. (3) 如图2是含氯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的“价类二维图”。
      A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4. (4) 常用的“84”消毒液会水解得到次氯酸(HClO),HClO在如图中对应的位置是点。(选填“B”或“C”)。
三、实验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共17分)
  • 24.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探究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A烧杯内的溶液逐渐变为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实验说明。
    2. (2) 图2: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a管内的气体是(填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是由与组成的。
    3. (3) 图3: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25.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如图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多次连续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1. (1) 仪器X的名称是
    2. (2) 二氧化锰用水泥负载做成小球状作为催化剂使用的主要优点是
    3. (3) 打开弹簧夹,在X中点燃红磷,丙装置内可观察到现象是;在X上缠绕细铁丝并点燃,需要在丙装置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 26. (2023九上·苏州期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完第三单元后,做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

    1. (1) 【实验一】①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滴加浓氨水,搅拌观察溶液颜色

      ②另取甲、乙烧杯,分别装20mL蒸馏水,然后分别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按图Ⅰ实验,观察到甲烧杯现象是 ,由该实验得出结论:

    2. (2) 【实验二】在进行实验一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①通过实验二可以得出结论:

      ②改进后实验二的优点是(任写一点)

    3. (3) 【实验三】如图Ⅲ所示,小丽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小丽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填“上升”或“下降”)了。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四、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共10分)
  • 27. (2023九上·苏州期中) 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 (1) Ⅰ、知识链接
      人类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葡萄糖(C6H12O6)在人体内参与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2) Ⅱ、实验验证
      初始实验:如图1所示,甲同学通过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得出结论: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图1实验不足以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吸入的空气中

    3. (3) 改进实验: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检验气密性良好后,在A、B瓶中装入等浓度等体积、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乙同学对着同一套装置吹嘴做了相同时长、相同气流速度的吸气和呼气,通过单向阀控制后的吸气步骤和呼气步骤气流方向如图2所示,观察现象。

      ①实验时做相同时长、相同气流速度的吸气和呼气动作的目的是,便于对比实验现象

      ②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现象,则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 (4) 数字化实验:同学们又进行如图3所示实验,把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如图4所示,纵坐标为某一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为时间(s)。

      ①实验中没有进行数据采集的其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②能说明人体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曲线是

      ③根据图4中信息,推断Z曲线在下降后又略有上升的可能的原因是

五、计算题(每空2分,29(3)题4分,共16分)
  • 28. (2023九上·苏州期中) 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乳酸在医疗、食品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 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 , 试计算:
    1. (1) 乳酸(C3H6O3)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 (2) 一个乳酸(C3H6O3)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 (3) 乳酸(C3H6O3)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 (4) 乳酸(C3H6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 29. (2024九上·惠城期末)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铜。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向其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过量),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20.6g(假设杂质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1. (1)
    2. (2) 生成气体的质量是g。
    3. (3) 求该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