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11-17 浏览次数: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第一部分(共31分)
  • 1. (2023七上·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天,在人们一声又一声的呼唤中轻柔地飘来,好似待稼的村姑,娇羞、忸怩、含畜、tián____静。她将自己化作细雨,在静mì____的夜间细细地、密密地织着一层又一层雾一般的网,这张网 A (缠绕/纠缠)着尚未吐绿的花草树木,悠悠地回荡在山腰、深谷之间,如梦如幻地演绎着春的性情。人们乐于 B (徘徊/徜徉)在这样的雨雾中,愿意让细雨rùn____湿自己的头发、皮肤和心情,深深地吸入春的气息,一股淡雅、清爽、悠远的滋味荡yàng____在心头。春雨细细地下,穿透冬季的冰封,拓开一片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tián静 ②静mì ③rùn湿 ④荡yàng

    2. (2) 上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在下面的横线上改正。

      改成     改成

    3. (3)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A    B

  • 2.  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的栽培。” B . 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 C . 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 D . 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 3. (2023七上·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夏日的海边,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花枝招展的妙龄女子,在沙滩上漫步,在海岸边追逐嬉戏。 B . 一树盛开的槐花散发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 , 往来穿梭。 C . 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 . 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 , 叫我们很难接受。
  • 4. (2023七上·射阳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B . 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C . 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D . 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
  • 5. (2023七上·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亮(liáo) 黄(yùn) 镜(líng) 地 (tán) B . 啬(lìn)   澈(dèng) 落(zháo) 善(cí) C . 蓄(zhù) 石(jié) 干(sè) 抖(sǒu) D . 沥 (yī)      草(duó)    和(yīng)   娇(mèi)
  • 6. (2023七上·月考) 根据原文内容默写。
    1. (1)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 (2)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九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行旅图的句子是:“。” 
    3.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4. (4) 《观沧海》中想象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 7. (2023七上·月考)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了以下的问卷调查。下面是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1. (1) 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上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2. (2) 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

二、第二部分(共39分)
  • 8. (2023七上·月考) 诗词鉴赏                                        

    【甲】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释】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②江乡:指江南水乡。

    1. (1) 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乙】诗首联展现的情景。
    2. (2) 【甲】【乙】两首诗尾联艺术手法情感上有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 9. (2023七上·月考) 古诗文对比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与友行   期:

      ②去后至   乃:

      ③相而去   委:

      ④有约不来夜半     过: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3)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友人态度变化的词是:“”“”;《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4. (4) 面对久等不至的友人,《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太丘与《约客》中的诗人做法有什么不同?(用原文语句回答)你更赞同哪种做法?请说明理由。
  • 10. (2023七上·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然而,本应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汉字在当令社会却逐渐被大众遗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键盘上“敲字如飞”,可是每每提起笔却忘记了这个字该怎么写。曾经有人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调查,受访者中94.1%的人都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

    某网络对大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也进行了调查,下列图表,是调查得到的数据。

    【材料二】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写一手好字,曾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前,中国人也曾有集体书写的民族记忆。随着科技的发展,键盘慢慢取代了纸笔。今天,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电脑与手机输入方便与快捷,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以写信的方式来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文件的保存等,纸质文件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三】

    时代与科技的进步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透过提笔忘字的现象,我们看到现代人正逐渐失去对手写汉字的依赖性,汉字文化危机也因此而形成。拯救汉字危机是每个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确保这一千年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言恭达提出设立“汉字节”,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在国家层面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

    (材料引自网络,有删改)

    1. (1) 阅读材料一,你对“提笔忘字”现象有了哪些了解?
    2. (2) 阅读材料二,请简要分析出现“提笔忘字”现象的原因。
    3. (3) 有专家认为“提笔忘字”现象折射出汉字文化危机,需要大力拯救;也有人认为“提笔忘字”现象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 11. (2023七上·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题目。

    寻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 (1) 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看到衰草:→遥见草色:

    2. (2) 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春天,悄悄儿地落在林边了?(品味“飞”字的妙处。)

      ②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赏析句子的妙处)

    3. (3) 第⑫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4. (4) 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5. (5) 本文题目为“寻春”,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三、第三部分:作文(60分)
  • 12. (2023七上·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一个多月前,你迈进了中学的大门,从此你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学生。在这段中学时光中,也许你遇见了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

    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