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

更新时间:2023-11-24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三上·深圳月考) 现代文阅读I 

    自从人类有了文字和数字,数据也就产生了。我们的祖先可是称得上运用数据的鼻祖。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 南开封)举行会盟,后魏国以韩国没有前来赴会为借口,兴兵讨伐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用军师孙膑的建议,待魏国 与韩国交战疲惫不堪时,大举发兵救韩。魏国军师庞涓率10万大军欲与齐国一决雌雄。孙膑见庞涓来势汹汹,决定智取,于是 下令军队向马陵(今山东郭城县一带)方向撤军,选择在一沟壑密林处设伏,诱敌深入。孙膑提出建议,命士兵第一天挖供10万 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减少5万,第三天减少到3万。 庞涓侦察到齐军的这一变化,认为齐军士兵胆小畏战,每天都有大量士兵逃 跑,减员严重。于是,亲自率兵追击,结果大败,庞涓自知在劫难逃,拔剑自刎。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孙膑所用计策被称为“减灶之计”。

    今天,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将借助大数据进入一个新阶段。

    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思维,即养成对数据的敏感和分析习惯,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善于从数据中发现和挖掘其内在价值,在预测事物发展、判定当前态势以及做决定决策时,先看看“数据怎么说”,而不是主观判定,或是从过时的经验出发。

    数据是死的,本身不会说话。但在对数据敏感的人或善于从数据中挖掘内在价值的人看来,数据就是活的,而且是极为有用 的。特别是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不再是“减灶之计”那样的简单数据了。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数”即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它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客观反映,世间万物都可以被数据化 它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从简单数据到海量数据,它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绝大部分却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广泛而深入挖掘。数据好似望远镜,让我们能够窥视广囊宇宙;它又像显微镜,让我们能够探究微观世界。

    在大数据时代,以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科学为基础的大数据,又衍生出“数据科学”“数理统计学”“数据工程”“数 据分析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信息主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是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将数据化思维与先进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相融合,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预测事情发生的趋势和可能性,以便及早寻求应对之策。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预测,即通过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用今天演绎未来,其最大变革是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取 而代之的是对相互关系的关注。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它直接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需要培养数据思维。”军事运筹学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张维民教授认为,数据思维是借助于数据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探索,从而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的一种思维习惯,并形成以数据为查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数据思维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发展观和联系观返三个方面。张维民教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看问题、拿主意、做决策,要养成看“数据怎么说”的习惯,而不是“我们怎么想”,或是凭经验和传统思维出发,要紧跟着问题进一步问:“这些数 据从哪儿来的?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分析结果?我们对结果有多大信心?”决策者对数据与客观证据的尊重是大数据发挥价值的重要保证。

    在军事领域,大数据将开启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即“大数据战”。张维民教授对其战争特点归纳如下:

    首先体现在组织结构重组。在军队组织形态上、扁平结构、层次简捷、高度集成、体系融合,是大数据时代军队体制编制的 基本特征。作战将由力量联合向数据融合方向发展,军队在几乎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情况下,能够另辟蹊径,通过数据的融合实现军种的联合。

    其次是作战样式的改变。未来战争将呈现以数据攻击和防护为基本手段的全新作战样式。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跨网或离网 攻击都将成为可能,实时的战场信息、各种侦察平台搜集的信息、作战指挥中心的每一项指令、传感器信息等,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构成了最基本的战场生态。

    第三是指挥流程缩短。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大规模并行算法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在军事上,情报、决策与 作战一体化将取得快速进展。作战部门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发现即摧毁”式的精确打击,并能通过融合情报的前后端,缩短指挥流程,使数据流程与作战流程无缝链接并相互驱动,构建全方位遂行联合作战的“侦打一体”体系,从而实现体系化的“从传感器到射手”的重大突破。

    最后是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的改变。自主式作战平台将成为未来作战行动的主体。大数据技术将赋予无人作战平台一定的 “能动性”,将带来决策思维、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指挥员做出的决策越来越取决于数据及其分析结果,而非以经验和直觉为主 导。只要提供的数据量足够庞大真实,就可以通过数据挖掘,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诸如敌方指挥员的思维规律、预测对手的作战行动、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等复杂问题。

    “看数据怎么说”,在大数据战争中,数据搜集、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基于数据做出的决策将会是未来战场上的制胜关键。

    可以说,谁占领了大数据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赢得军事竞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国防科技大学王握文《看数据怎么说》)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据思维”在文中指根据数据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靠主观臆断或经验主义。 B . “万物皆数”在文中指世界万物是由数据组成的,数据无处不在,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C .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通过大数据推测未知事件,用今天演绎未来,关注的是相互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D . “大数据战”的战争特点体现在组织结构重组、作战样式改变、指挥流程缩短,以及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改变。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军事领域“大数据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数据战”的一大特点是在不打破现有军队体制编制的前提下,通过数据的融合实现军种间的联合。 B . 依靠数据挖掘,作战部门就可以组建无人机编队对实时捕获的重要目标进行“发现即摧毁”式的精确打击,缩短指挥流程。 C . “大数据战”使作战主体和决策方式都发生变化,自主式作战平台已成为发达国家作战行动的主体。 D . “大数据战”中,指挥员做出决策将越来越少依赖经验和直觉,更多地将取决于足够庞大而真实的数据及其分析结果。
    3. (3) 下列关于本文写作特色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具有科学性,比如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数据思维”“数据科学”等。 B . 本文具有严谨性,比如“核心作用之一”“较为准确”等表述严谨、准确。 C . 本文具有通俗性.比如“数据是死的”“就是活的”等口语化表达,通俗易懂。 D . 本文具有文学性,比如讲述历史故事、运用比喻修辞、引用专家言论等。
    4. (4) 本文第一段为何详细叙写“马陵之战”?请分析原因。
    5. (5)  前段时间爆火的影片《长空之工》讲述了试飞员一次次与死神过招,只为获取极限数据,助力研发最新型隐身战机的故事。我们的科研领域需要怎样的数据思维?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2. (2023高三上·深圳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黄 金

    王鲁彦

     陈四桥虽然偏僻冷静,四面围着山,但每一家人家却是设着无线电话的,关于村中和附近地方的消息,无论大小,他们立刻 就会知道。例如,桂生婶提着一篮衣服到河边去洗 看见如史伯伯手中拿着一个白色的信封,她就知道如史伯伯的儿子来信了;

    眼光转到他的脸上去,看见如史伯伯低着头一声不响地走着,她就知道他的儿子在外面不很如意了;倘若她再叫一声说,如史伯伯,近来萝菔很便宜,今天我和你去合买一担来好不好?如史伯伯摇一摇头,微笑着说,今天不买,我家里还有莱吃,她就知道如史伯伯的儿子最近没有钱寄来,他家里的钱快要用完了。

    不到半天,这消息便会由他们自设的无线电话传遍陈四桥。

    的确,儿子信中说,眼下不能寄钱来。如史伯伯的钱快要用完了。悔不该把重担交给自己的儿子——但这有什么法子呢?自己这样老,算账常错,走路又踉踉跄跄,谁喜欢他去做账房,去跑街呢?

    第二天午后,如史伯母走到阿彩婶家里去,阿彩婶平日和她最谈得来。但今天不知怎的,那时阿彩婶正侧面地立在巷子那一头,忽然转过身去,往里走了。

    “阿彩婶,午饭吃过吗?”如史伯母叫着说。

    阿彩婶很慢很慢地转过头来,说,“啊,原来是如史伯母,你坐一坐,我到里间去去就来。”说着就进去了。

    她闷闷地独自坐了约莫十五分钟,阿彩婶才慢慢地走了出来。

    “真该死!他平信也不来,银信也不来,家里的钱快要用完了也不管!”阿彩婶劈头就是这样说。“他们男子都是这样, 一出门,便任你是父亲母亲老婆子女,都丢开了。”

    “不要着急,阿彩叔不是这样一个人。”如史伯母安慰着她说。但同时,她又觉得奇怪:十天以前,阿彩婶曾亲自对她说过,她还有五百元钱存在裕生木行里,家里还有一百几十元,怎的今天说快要用完了呢?……

    过了一天,这消息又因无线电话传遍陈四桥了:如史伯伯愁苦得不得了,要如史伯母跑到阿彩婶那里去借钱,但被阿彩婶拒绝了。

    有一天是裕生木行老板陈云廷的第三个儿子结婚的日子,男男女女,非常热闹。

    如史伯伯也来吃席了。他在陈四桥的名声本是很好,而且,年纪都比别人大,除了一个七十岁的阿瑚先生,因此,平日很受族人的尊敬。但这一天不知怎的,他觉得别人对他冷淡了。

    喜酒开始,大家嚷着“坐,坐”,便都一一地坐在来边,没有谁提到如史伯伯,待他走到为老年人而设的地位最尊敬、也是他常坐的第一二桌时,那里已坐满了人,次一点的第三第五桌也已坐满,只有第四桌的下位还空着一位。

    “我坐到这一桌来,”如史伯伯说着,没有往凳上坐。他想,坐在上位的品生看见他来了, 一定会让给他的。但是品生看见他要坐到这桌来,便假装着不注意,和别个谈话了。

    “我坐到这一桌来,”他重又说了一次,看有人让位子给他没有。

    “我让给你,”坐在旁边,比上位卑一点地方的阿琴看见品生故意装作不注意,过意不去,站起来。

    没有终席,如史伯伯便推说已经吃饱,郁郁地起身回家。

    三天过去,是他们远祖的死忌,必须做两桌羹饭;供过后,给亲房的人吃。薄子上写着羹饭的鱼必须是支鱼。但如史伯伯寻遍鱼摊也看不见,只好买了一条米鱼代替。米鱼的价钱比支鱼大,味道也比支鱼好,吃的人一定满意的,他想。

    大房不在家,代大房来的阿黑是一个驼背的泥水匠,从前曾经有过不名誉的事,被人家在屋柱上绑了半天。他平常对如史伯伯是很恭敬的。酒才一巡,阿熏便先动筷籍鱼吃。尝了一尝,便大声说:

    “这是什么鱼?米鱼!簿子上明明写的是支鱼!做不起羹饭,不做还要好些!”

    “你说什么话!畜生!”如史伯母气得脸色青白了。“没有良心的东西!绑在屋柱上,是谁把你保释的?今天轮得到你吃饭

    吗?”

    “从前管从前,今天管今天!!我是代表大房!明年轮到我当办,我用鲤鱼来代替!鸭蛋代鸡蛋!大碗代小碗!”阿黑似乎不曾生气,喝一口酒,籍一筷鱼,慢吞吞地吃着。

    几天之后,陈四桥的人都知道如史伯伯的确穷了,连做羹饭也没有钱,反而给阿黑骂了一顿……

    来了几个收账的人,严重地声明,如果明天再不给他们的钱,他们只得对不住他,坐索了……

    时日在如史伯伯夫妻是这样的艰苦,这样的沉重,他们俩都消瘦了,尤其是如史伯伯。他觉得自己仿佛一匹拖重载的驴子,挨着饿,耐着苦,忍着叱咤的鞭子,颠蹶着在雨后泥途中行走。但前途又是这样的渺茫,没有一线光明,没有一点希望。咳,咳……

    夜上来了。时钟敲了十二下,如史伯伯进入梦乡。

    梦里,阳光已经上升,充满着希望和欢乐的景象,阿黑拿着一个极大的信封, 一耸一耸地颠了进来,如史伯伯喜欢得跳了起来。

    拆开信,以下这些字眼就飞进他的眼里:

    ……儿已在……任秘书主任……兹先汇上大洋二千元,新正……再当亲解价值三十万元之黄金来家……

    呵!呵!如史伯伯喜欢得说不出话了。

    门外走进来许多人,齐声大叫: “老太爷!老太太!恭喜恭喜!”

    阿黑、阿灰、阿水都跪在他们的前面,磕着头……

    (本文作于1928年5月,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陈四桥消息传播快,为人物活动设置典型环境,为写如史伯伯一家在儿子来信无钱寄回后的冷遇作铺垫。 B . 桂生婶去洗衣时对如史伯伯钱要用完情况的观察和推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乡村一些人的狡猾和势利。 C . 如史伯伯名声好,年纪大,却在裕生木行老板陈云廷的第三个儿子的婚宴上受到冷遇,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刺激。 D . 本文从好友、乡邻、本家等角度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社会关系,描绘了中产者由小康到贫困的屈居和反抗
    2. (2) 关于如史伯母到阿彩婶家里串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平日最谈得来的阿彩婶对如史伯母很冷淡,是担心如史伯母借她家的钱。 B . 阿彩姊抱怨阿彩叔不来信、不送钱,委婉地回绝了如史伯母借钱的想法。 C . 串门 情节呼应了前文陈四桥关于史家钱快用完的传闻,丰富了情节内容。 D . 文章以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精妙的描写,讽刺了阿彩婶的虚伪、自私、冷漠。
    3. (3) 如史伯伯家的故事是怎样围绕着“钱”逐层展开的?请简要分析
    4. (4)  本文结尾虚写梦境,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三上·深圳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宋裹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 , 未成列 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 , 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 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方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目亲仁义之祸。夫必恃人主之自躬亲而后民听从,是则将令人主耕以为食,服战雁行也民乃肯耕战,则人主不泰危乎!而人臣不泰安乎!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材料二:

    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以天子之上公,而当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不辩。

    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 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而宋襄公执子用于次睢之社 。 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尽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紾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部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

    以愚观之,宋裹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算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葬之基。 使葬无成则宋裂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有删改)

    【注】①紾:弯转,扭曲。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不仁A 之资B 盗C 仁者D 之名尔E 而宋襄公F 执鄫子G 用 H 于次睢之社。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指动作已经完成,与《过秦论》“始皇既没”中的“既”词义相同。 B . 涉,徒步渡水,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园日涉以成趣”的“涉”词义相同。 C . 重伤,指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与现在所说的“造成重伤”并不一样, D . 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可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襄公率兵与楚国交战,宋国的右司马购强建议,楚国战士比宋国多,如果宋国在楚国人渡河过半还没排好队列时发动攻击,就可以打败他们。 B . 宋襄公因不采纳建议而受到右司马的批评,宋襄公命令说,你不回到队列中去就要接受军法处置;待楚国布好阵势再发动进攻,结果被打得大败。 C . 宋楚之战,《春秋》写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战败之罪显而易见;《公羊传》却赞誉他如周文王。其中的分歧疑义,苏轼认为有必要辩明。 D . 在苏轼看来,宋襄公和王莽类似,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

      ②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5. (5)  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认为? 
  • 4. (2023高三上·深圳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示孟郊

    孟浩然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注】①孟郊:生平不详,非指中唐诗人孟郊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兼用比兴,描写了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兰花和灵芝在幽远的地方独自扎根的情景。 B . “众音”二句叙写世俗 琴声极其繁杂,唯独伯牙一个人不喧闹,对比中蕴含诗人鲜明的态度。 C . “钟期”两句上下相承,说明钟子期一听见伯牙 琴音,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就流传千古了。 D . 本诗语言平淡,蕴藉丰厚.意境雄阔,诚如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的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2. (2) 本诗题为“示孟郊”,请结合诗欧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希望借助本诗告诉孟郊些什么。
  • 5. (2023高三上·深圳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两句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
    2. (2)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 (3) 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 。批评赵国不能武力抗秦到底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上·深圳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I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 发生的一图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乡土社会里,亲属关系就属于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圈波纹的性质,而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这是一种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如有 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等,但又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只是一个范围。其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 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图子是一样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贾母一死,整个贾府落得个 ( )的悲惨结局。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 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灭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神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大或缩小。

    1. (1) 将下列成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树倒猢狲散 B . 花无百日红 C . 蚍蜉撼大树 D . 惺惺惜惺惺
    2. (2) 下列句子中的“在”与文中加点的“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B . 祖父为了生计, 一辈子外闯荡,受尽了苦和累。 C . 地质工作者不顾焦沙烂石的酷热,整个夏天都与之战斗。 D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此山中。
    3. (3) 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中国传统地缘关系的特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 7. (2023高三上·深圳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很多人比喻,麻醉就像开飞机,因为麻醉需全程保障患者安全:不容有一丝差错。那么麻醉医护团队作为飞行员如何平稳地驾驶飞机起飞和落地?

    在计划接受手术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____ , 结合患者的情况评估麻醉风险并制定计划。这部分工作可以理解为机场的安检工作。只有完善细致的安检,才能保障飞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实施全身麻醉时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诱导、维持和苏醒。麻醉诱导阶段相当于飞机起飞阶段,全身麻醉的诱导可采用镇痛、 镇静、肌松三类药物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配合手术。麻醉诱导时需严密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以免发生突发 意外。随后手术开始,麻醉进入维持期,此阶段相当于 ____, 此时各种麻醉药物的血药浓度趋于平稳,麻醉人员需调整用药量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同时监测患者呼吸、血压、心率等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麻醉苏醒是指在外科手术结束时停止给予麻醉药物和辅助药物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的过程。麻醉苏醒期常被比喻为飞机落地,因为此时手术步骤已结束,需要减浅麻醉药物,尽可能快速地排出各种药物,使患者意识、呼吸等逐步恢复。直至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完全清醒,恢复良好,飞机____ 一般麻醉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多项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完全苏醒。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阅读材料,请以“麻醉医护人员”为主语按照麻醉的发展过程简述医护人员应如何确保麻醉安全。
四、作文(60分)
  • 8. (2023高三上·深圳月考) 阅读

    8月30日,短视频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联合制作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很快就火爆出圈。该剧以拟 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盏化为人形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后,偶遇一名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媒体人,在他的帮助下回家的故事。三集内容共获全网10亿播放量,央视网、人民日报等官媒也纷纷点赞评论。

    央视网:正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所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是回到故土。

    人民日报:《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短视频不盲目追逐流量热点,其用精细化的制作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为自媒体创作者树立了良好的作品典范,为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文艺作品的出现提供可能。

    文汇报:《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知音无限、共鸣无限,其实也证明了,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流淌的,就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不变的最深沉的文化自觉的基因、家国情怀的血脉。

    作为一名高中生,如果你要在短剧下方的评论里发表感想,你会有哪些感悟和思考呢?请将你的评论写下来。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