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第—轮复习:古诗鉴赏 思想、观点、感情...

更新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15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活画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C . “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 . “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 2.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 “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 . “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 . 下片开头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 D . 最后两句词人将心中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 字,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以“春水” 喻愁,写出了“愁”无穷无尽。
  • 3. (2023高三上·新乐开学考)  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A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 .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二、诗歌鉴赏
  • 4.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一诗中的“”字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不在污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

  • 5. 《鹊桥仙》一词中“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
  • 6.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17】江树。请简析“摇”“满”二字的妙处。
  • 7. 赏析“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逐”字。
  • 8. (2017高一上·会宁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 (1)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 . 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 . 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 . 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 . 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2. (2) 颈联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 9. (2023·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材料,完成各题。

    文本一:

    秋怀(其二)

    孟郊【注】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文本二: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注】此诗作于孟郊老年居于洛阳充当河南尹下属小吏时。孟郊一生仕途波折,生活困顿。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怀》从冰冷的秋月起笔,与月为伴的“老客”壮志也已消磨殆尽,开篇就奠定了全诗苦寒的基调。 B . 《秋怀》中“冷露”二句语带双关:作者既感叹秋寒露重难以成眠,也悲泣人生梦想破灭。 C . 作者以“峥嵘”来形容深秋时节的梧桐,委婉地表达出内心依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胸怀。 D . 本诗中呈现的诗人形象与杜甫在《登高》中塑造的诗人形象有相同之处:均为晚境颓唐、愁病交加。
    2. (2) 请结合文本二,合理评价孟郊《秋怀》诗的境界。
  • 10. (2023·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赵茂嘉郎中赋梅

    辛弃疾

    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

    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

    解后【注】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

    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

    【注】解后:邂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空谷”表明赵郎中住在山中,“不肯”也并非真的不肯,而是指山中的春天来得迟,所以梅花开得晚。 B . 大雁不愿意看到梅花零落而先行离去,也没有人来陪伴孤傲高洁之人。这说明很少有人来拜访赵郎中。 C . 诗人来到山中与梅花邂逅,顿时被梅花吸引,于是饮酒赋诗,并认为只有诗酒,才能匹配梅之风流。 D . 赵郎中三十年来种了不少梅树,因偏僻无人问津,诗人感慨不已,“更怜”一词饱含诗人的不平情绪。
    2. (2)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赵郎中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 11. (2023高三上·运城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野 步 

     唐·许棠 

     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 

     路无人到迹,林有鹤遗毛。 

     物外趣都别,尘中心枉劳。 

     沿溪收堕果,坐石唤饥猱。 

     野 步 

     宋·韩维 

     目倦风尘观,身疲鞍马行。 

     春沙迎步润,山雪照怀清。 

     冰水初消色,林鸦欲乳声。 

     物华多感触,一动故园情。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许诗和韩诗题目相同,都是写春季在郊野行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着意趣。 B . 许诗以“闲”字起笔,之后句句皆有“闲”意,野外各种“闲”事令诗人陶醉。 C . 韩诗通过拟人、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的使用,写出了野步之景的有声有色。 D . 许诗语言平淡质朴,韩诗语言清新自然,都很好地传达出诗人野步时的心绪。
    2. (2) “一切景语皆情语”,两位野步者由所见之景触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12. (2023高三上·绵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破阵子

    宋·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筛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注释】①蜡履:②苔纸:以水苔作原料制成的纸张。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尘世”如“空花”,“浮名”似“昨梦”,词人的这一认识透露出他对功名事业的释怀。 B . “筛杖”句与苏轼《定风波》词“莫听”两句情感有相似处,都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之情。 C . “菱唱”句当解作“闻遥烟外菱唱声”,意思是“听见远处(云雾中)传来采菱人的歌声”。 D . 本词尾句的“君”可能指词人的某个朋友,词人非常思念他,所以写了这首词预备赠给他。
    2. (2) 词上片结句“身闲心太平”可以作为陆游对自己当下生活和心境的描述与评价。词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词人“身闲心太平”?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
  • 13. (2023高三上·射洪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 

     辛弃疾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注释】①此词是辛弃疾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而自抒怀抱。②轩冕,古时指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可用来指代官员的官位极爵或功名。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往今来,功名究竟为何物?诗歌开篇发问,表现了对宦途功名的困惑和思考。 B . “重城愁万里”,化虚为实写愁,这与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法相似。 C . 本词善于用典,如借司马相如与妻卓氏当垆卖酒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失意之情。 D . “可惜蒙头雪”用明喻手法写白发丛生,这与苏东坡“可怜白发生”写法不同。
    2. (2) 有人评价本词“无处不悲”,但这一评语并不合理,请结合诗歌举例说明不合理的原因。 
  • 14. (2023高三上·平遥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秦州杂诗·其十八

    杜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注]国,何得迕天威。

    [注]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地僻”“山高”表现戍边环境的艰苦,“客未归”表达将士归家无期的忧伤。 B . 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变少的边塞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的声威不足。 C . “常”“屡”以频度之密凸显军情紧急,渲染吐蕃不断侵扰边境带来的紧张气氛。 D . 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
    2. (2) 本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情感上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 15. (2023高三上·德阳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谭孝廉赴举

    李咸用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注】①赴举:此处指取得贡举资格赴京参加进士考试。②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国势衰微,政治混乱,兵戈不断。③鼓鼙: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的大鼓和小鼓。④镐京:西周国都,这里借指京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首联交代谭孝廉赴举时正值遍地烽烟、危机四伏,字里行间隐含担忧之情。 B . 颔联、颈联既有对谭孝廉积极仕进的勉励,也有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 C . 尾联诗人感慨后起之秀稀缺,望谭孝廉善用辩才对答公卿,饱含期许之意。 D . 全诗文辞平易,内蕴深沉,虽作于晚唐衰颓之时,却迸发出一股昂扬之气。
    2. (2) 诗中蕴含许多成才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进行概括分析。
  • 16. (2023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

    黄庭坚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3】朝甲:蝉蜕。【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 . 第一首诗的颔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 . 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D . 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
    2. (2) 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
三、问答题
  • 17. 请简要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18.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脍炙人口,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结尾处以“愁”作结,请赏析其妙处。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怎一个愁字了得!

  • 19. 下列选自《赤壁赋》文句,其中有两个字运用洗练传神,你能找出这两个字且简要赏析此它们的妙处吗?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四、语言表达
  • 2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 21. (2024高三上·南京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