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
实验目的 | 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 探究石蜡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 探究分子运动 |
近期,我国科学工作者马延和团队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这也意味着,我们所需要的淀粉,今后可以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通过类似酿造啤酒的过程,在生产车间中制造出来。”马延和表示。
把如图制造淀粉的流程简单说来,就是:首先把二氧化碳用无机催化剂还原为甲醇,再将甲醇转换为三碳,使用三碳合成为六碳,最后聚合成为淀粉。
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这一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向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目标的实现迈进一大步。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了新科学基础。
①用二氧化碳制取甲醇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甲醇中除含氢元素和氧元素外还一定含元素。
【提出问题】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有哪些?
【做出假设】
假设1:催化剂的种类
假设2: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假设3:温度
【实验探究】学生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以收集50mL的气体为标准,比较反应的快慢,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序号 | 温度/℃ |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 1g 催化剂 | 时间/s |
1 | 20 | 5% | 40 | 二氧化锰 | 37 |
2 | 20 | 10% | 40 | 二氧化锰 | 14 |
3 | 20 | 5% | 40 | 氧化铜(CuO) | b |
4 | 80 | 5% | 40 | 二氧化锰 | 29 |
【拓展延伸】在实验3探究中,学生将注射器换成了压强传感器,测出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2)。实验结束后,学生触摸锥形瓶外壁,有发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