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开展“弘扬家国情怀·青年勇挑重担”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5月23日,四川省达州铁路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张爱萍故居、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同学们参观张爱萍故居,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到之处,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展厅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展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革命先烈的照片、手稿等遗物,这些展品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看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光荣。
马禹:①
老师:本次活动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践中,凝聚成建设壮美祖国,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
马禹:②
老师:通过开展了解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踏寻红色足迹等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
上联:一面国旗,一方国土,国家荣誉莫轻视
下联:万重民愿,万载民心,
我认为“”更恰当,因为
请列举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一个情节。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以前来过的没有平民。
B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C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文:(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D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篱边倩①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②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 , 持螯对菊,赏玩竟日③。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④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注释】①倩:请别人代自己做事。②芸:陈芸,作者的妻子。③竟日:整天。④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①遍植之 ②吾母亦欣然来观
③可乐终身 ④余深然之
课 仆 妪 植 瓜 蔬 以 供 薪 水。
不必作远游计也。
心灵手巧的“剪裁师”
詹志鸿
①可爱有趣的象甲虫,那酷似象鼻的结构其实属于它们的头部。事实上,不同种类的象甲虫给自身修长的头部赋予了不同的功能,比如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卷叶象甲。
②卷叶象甲是一类体形娇小且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甲虫,它们一般喜欢漫步于较为低矮的灌木植物上,也有一些种类喜爱较为高大的树木,如法布尔《昆虫记》中描述的青杨绿卷象。
③如果你在植物间观察,便会注意到那些悬垂在叶片上随风飘荡的“叶卷睡袋”,而这些就是卷叶象甲辛勤劳作的成果。
④卷叶象甲为什么要制作这些“睡袋”呢?它们又是如何制作“睡袋”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卷叶象甲的世界,看看它们那鲜为人知的独门绝技吧!
⑤如果说象甲因为长长的头部而被称为“象鼻虫”,那么卷叶象甲则会因为长长的颈部而被称为“长颈鹿虫”了。如果你偶然遇到这样一只小甲虫:它酷似象甲,眼睛却长在了“象鼻”的顶端,显得十分滑稽,那你遇见的一定是一只卷叶象甲。有趣的是,一般情况下,只有雄性卷叶象甲会拥有这样的“长脖子”,而雌性卷叶象甲是没有这样夸张的结构的。
⑥这样的“长脖子”有什么功能呢,难道是为了方便裁剪叶片吗?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它主要是供雄性卷叶象甲争夺交配权使用的。
⑦负责制作“叶卷睡袋”的,主要是没有“长脖子”的雌性卷叶象甲。它们正是利用了自身的智慧,才能将硕大的叶片顺利卷成紧密有致的方条形“睡袋”。
⑧你可能会感到疑惑:既然卷叶片如此辛苦,为什么雌性卷叶象甲依然要制作这些悬挂于叶片上的“睡袋”呢?
⑨我们将“睡袋”小心翼翼地剖成两半,打开后会发现,“睡袋”的内部更像一棵卷心菜——叶片一层一层错落有致地叠放在一起。而在这“睡袋”的正中心,安然卧着一枚金黄色的卵。原来,这“睡袋”并不是为卷叶象甲自己准备的,而是为它们的后代——卷叶象甲宝宝准备的!
⑩当卷叶象甲幼虫孵化后,它们便以叶片为食。一般情况下,一个“睡袋”里只有一枚卷叶象甲的卵。如果雌性卷叶象甲不小心将2~3枚卵一起放在一个“睡袋”里,首先孵化的幼虫便会将其余的卵吃掉,因为叶片食物是有限的。
⑪那么,雌性卷叶象甲究竟运用了什么智慧,才能将体积大于自己数十倍的叶片卷成精致的“睡袋”呢?
⑫首先,“叶卷睡袋”的选址应在叶片正面,即接受阳光的那一面,这一面的叶片更容易加工成向内卷曲的“睡袋”。雌性卷叶象甲首先从叶片的左边向下运动到靠近叶柄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在叶片左右两侧切开一条横向“V”字形的切口。随后,它将叶片叠放在一起,并从叶片的底部,即叶片最窄处向最宽处的内部缓慢卷曲。当叶片卷成一个寿司筒状时,雌性卷叶象甲便会从顶端将卵产在叶片卷中,接着利用剩余的叶片材料进行封口。
⑬制作完成的叶卷大多数因为叶脉没有被切断而悬垂在叶片上,而少数雌性卷叶象甲会将叶脉切断,让整个“叶卷睡袋”落到地面上。这样一套流程完成后,雌性卷叶象甲便会飞到下一个叶片上,继续制作新的“叶卷睡袋”。
⑭卷叶象甲是心灵手巧的“剪裁师”。如果下次你发现了这样悬挂在叶片上的小“睡袋”,可以仔细观察一番哟!
段落 | 具体内容 |
⑤~⑥段 | ① |
⑦~⑩段 | ② |
①~⑬段 | 雌性卷叶象甲怎样制作“睡袋” |
最后一个送水工
马 风
①好些年前,这个北方城市,除了规模比较大的工厂、商店、市政机关大院、中学这些地方有自来水管道,其余的区域,特别是住着平民百姓的小街小巷,都没有自来水。
②常言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日子离不了。其实,最离不了的是水。用不上自来水,也得用水。面对这个需求,冒出了一个新的行业——送水。快四十岁的老隋,无家无业,成了一名送水工,大家都叫他老水。
③老水总是系着一条能防水的长围裙,穿双黑胶皮水靴,肩膀上垫着一块由几层麻布缝成的护肩。老水用一辆由一头小毛驴拉着的平板车送水。车上的大木桶装着从水源地灌来的水。小毛驴脖子上拴着一串铜铃铛,走起路来哗哗直响,好像在通知用户“我们送水来了”,也好像一路走着有点儿寂寞,特意弄出点儿动静。老水送水的车辕子上,绑着个半尺见方的口袋,(A)也哗啦啦响着,好像和铜铃铛合奏什么曲子 , 里面装的是小竹片做成的水牌。
④老水给两条街上的二十来家用户送水。一个小院子差不多都是三间房。左右两间各住一家人,中间是摆着锅碗瓢盆的厨房。靠着大锅台,每家都有一口大水缸。挨着水缸的墙上,钉根铁钉子,挂着弯成对号形状的细铁条,上面串了一串水牌,牌上烙着老水自己定下的记号。
⑤送一挑水,也就是两桶,不管这家有没有人;老水就从铁条钩住的水牌中拿下一片,这就等于收费了。水牌用光了,用户在水缸盖子上留下钱,老水就拿出足够的水牌,挂在铁钩上。用户和老水都很讲信用,不会出错。对一些老用户,老水会给些优惠。水倒进缸里了,不往下摘水牌,算是赠送。
⑥不少人家院子里养着一条看家的狗。有外人进来,狗汪汪叫个不停。可是,无论老水进了哪家有狗的院子,多凶的狗也不叫,反倒摇着尾巴跟着他,像在替主人表示欢迎。
⑦一个下午,老水刚在水源地那里上完水,拐进一条街道,身后忽然飘来一股刺鼻的煳味,还有粗门大嗓的喊叫声:“失火了,包子铺失火了!”老水听了,当机立断,连忙拉紧小毛驴的夹板,掉头往那边奔过去,一路喊着:“我车上有水,过来打水!”
⑧救火的人立刻拎着桶捧着盆跑过来。可车上的木桶只有一个出水口,人们得排队等着。老水又喊:“拿个斧头过来,斧头!”有人赶紧送来斧头,老水接过来,砰砰砰几下,凿开三个洞,又喊起来:“快接水,赶快!”有了水,火被浇灭了。包子铺的人清理完火场,忽然想起那辆送水车,可是送水车早就不见了踪影。
⑨老水去一家木铺修理送水车。掌柜已经听说了包子铺发生的事,指派两个大工匠,用最短的时间补好了那三个洞。老水拿起装水牌的口袋,对掌柜说:“我没现钱,只有这些竹片子,回头把钱送来。”话刚说完,掌柜连连摆手说:“水师傅,不必,不必。材料费劳务费,全都免收,一分钱不要。”最后还嘱咐老水,他们木铺有一眼机井,他随时都可以来装水,不收钱。
⑩老水听了这番话,感激得不知怎么好,只能拱起双手说:“谢谢了。”拿在手里的小口袋,随着手的动作,上上下下的,(B)竹片发出哗啦啦的碰撞声,像喜庆时候放的小炮仗 , 响了好一阵子。
⑪随着市政规划的全面落实,自来水管道越来越多。渐渐地,小胡同小街道也有了自来水。
⑫老水仍旧坚持送水。有十户用水,他就送十户。有两户用水,他就送两户。直到再没有人家让他送水了,老水才放下那辆送水车,去水源地当了保安。他说他离不开水,离水近一点儿,心里滋润、清爽。
⑬小毛驴没了用场,一家饭馆要买去杀了当下酒菜。不论给多少钱,老水说什么也不卖。他搂着小毛驴的脖子说:“伙计,你别怕,我不让你走,还得好草好料养活你,为你养老送终。”
⑭据一位地方史志专家考证,老水是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
(摘自《青年文摘》)
个人简历 | |
基本信息 绰号:老水 职业;送水工 | 职业经历 ①好些年前,小街小巷没有自来水,。 ②一个下午,。 ③渐渐地,小胡同小街道也有了自来水,。 ④再没有人家让他送水后,。 ⑤老水成了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 |
老水接过来,砰砰砰几下,凿开三个洞,又喊起来:“快接水,赶快!”
请以“平凡中的不平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出人物的精神,注意文从字顺。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