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1...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A.仰(zhān) 围(jiān) 首(chī) 奄一息(yān)

    B.鱼(ěr)    桃(pán)    高(qín)    忐不安(tè)

    C.蜷缩(quán) 婆(suō) 祭(diàn) 咋呼呼(zǎ)

    D.蹿动(cuán)    蕉(bā)    然(yǎn)    鸣钟击(qìng)

  • 2. 读拼音,写汉字。

    他搔了搔后脑sháo,用沙yǎ的声音说:“遇到困难不要jǔ丧,更不要āi声叹气,而要满怀信心地积极面对生活,这样zāo糕的日子总会熬过去的。”

  • 3. 查字典填空。

    “倾”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倾”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歪,斜;②倾向;③倒塌;④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

    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倾”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填上序号。

    倾盆大雨 大厦将倾 倾斜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看到我出色的表现,妈妈激动得心惊肉跳 B . 罗丹全神贯注地雕塑着作品,整个世界对于他来说似乎已经消失。 C . 老师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忘乎所以地玩竹节人,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D . 赵亮真是别出心裁 , 他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 .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C . 我们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D . 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老师的帮助下,陈涛及时纠正并发现了错误。 B .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才能把增强人民体质落到实处。 C . 为了避免节假日不再出现高速公路拥堵现象,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D .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前领略了中华诗词之美。
  • 7.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随母亲投奔外祖父,脾气暴躁的外祖父曾把他打得失去知觉。 B . 《爱的教育》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小说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父母和兄弟姐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 C . 《小英雄雨来》写了在抗日战争中,小嘎子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加入了游击队的故事。 D .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 8. 按要求写句子。
    1. (1)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人们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 (2) 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别人入迷的样子?仿照例句,选择一个真实的情景写下来。
      例: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3. (3)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这是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脸上布满了皱纹”写出了他的饱经风霜。请你试着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写出他(她)的特点来。
  • 9. 默写。
    1. (1) 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 (2)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3) 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4)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5. (5) ,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6. (6)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
二、口语交际。
  • 10.  

    国家推进双减政策并逐步落实后,学校增加了课后延时服务,然而,妈妈又将小林周末课外英语培训课改为周三的晚上7点到8点半,小林因为睡眠不足导致白天犯困,影响学校正常学习,小林想推掉课外英语培训班,妈妈却说:“英语培训机构一次性交了几千元,你必须把课时上够才行,再说这也是爸爸妈妈爱你,才舍得花这么多钱,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啊!”如果你是小林,你会怎样和妈妈沟通呢?

三、阅读理解。
  • 11.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蔚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 不一会儿,太阳周围出现了一道彩色光环。 它宛如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彩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正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记录。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 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 而欧洲人直到 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天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这种美丽的天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据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的小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 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仅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这一年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12至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 (1) 天空中出现的“晕”和彩虹有所不同:如果色彩排列是,它就是“晕”;而如果色彩排列是,它则是“彩虹”。
    2. (2) 短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这一发现”是指( )。
      A .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记录。 B . 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 C . 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 D . 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
    3. (3) “晕”是怎样形成的呢?
    4. (4) “短晕”与“长晕”各自预告了怎样的天气?请填写相应的区别。

      名称

      持续时间

      天气情况

      短晕

       

      长晕

       

    5. (5) 第⑤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第⑥段对“晕”进行分类,说明)。

      A.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B.“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C.“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D.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 12.  

    (二)

    虚奖真爱

    一间昏暗的小屋里,桌上的烛光摇曳不定,像是随时都会熄灭。 父亲的离去,让这个家更加贫寒。常年操劳的母亲,年幼的弟弟……面对这些,作为女儿、作为姐姐的她无奈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放弃自己的学业,加入到村里南下打工的大军中。

    炎热的午后,嘈杂的小站,母亲、弟弟、好友为她送行。 她的班主任匆匆赶来了,来不及喘一口气,说:“我向学校申请了一份特殊奖学金,只要你在高三的每次月考中都能取得前三名,那么你就能领取每月100元的奖学金。”她内心一惊,沉重的身体似乎轻松了。 一旁的母亲紧紧握住了老师的双手,泪水流淌,已说不出“感谢”二字。

    ③第二天,她重新回到了学校。校园、老师和同学一切依旧,大家似乎忘记了她曾不辞而别,也没人提起那份“特殊奖学金”。她觉得轻松自在,内心奋力求学、改变人生的信念更加坚定。

    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她一次次实现目标,超越目标,每月放假的那个日子,她都会收到班主任给她代领的“奖学金”。她留下30元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其余回家留给妈妈。

    ⑤奋斗的时光过得很快,转眼高考结束。女孩回到学校领取成绩单,学校已经挂出了祝贺她考出全县第二名的大红条幅,老校长告诉她:“因为高考成绩优异,加之家庭困难,你可以获得县里的助学金,今后每年……”没有细听,女孩就毫不犹豫地谢绝了:“把名额留给别的同学吧,我已经得到了学校很大的帮助。”

    ⑥女孩应老校长邀请为学弟学妹们作报告。女孩说:“我最想说的是,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特殊奖学金’。这份奖学金不仅帮助我完成了学业,而且激励我在学习的每一天都拥有奋斗的能量,每个月从班主任手中领取这份‘特殊奖学金’的时候,便仿佛经历了一次旅途中的加油,催我一路奋进。”

    ⑦老校长疑惑:“特殊奖学金……”

    ⑧女孩略一迟疑,突然明白了,她说:“这份奖学金没有名号,没有宣传,没有仪式,甚至存有谎言的成分,但它的的确确是一份真实的关爱、一份细腻的关爱。 它不仅仅关乎现实,更关乎心灵,受助者的心灵……”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2) 文章画横线的部分是两处环境描写,对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屋内的环境说明家里贫穷;小站的环境说明小站秩序混乱,管理不到位。 B . 烘托人物内心情感。昏暗的家暗示母女压抑挣扎的心境;炎热嘈杂的小站,暗示女孩无奈、不甘的心境。 C .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渲染了女孩弃学的伤心和离别的伤感。 D . “摇曳不定的烛光”象征着女孩即将中断的学业。
    3. (3) 从第④段你能看出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女孩明白了什么? 你怎样理解这份“特殊奖学金”?
    5. (5)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⑴文章结尾通过女孩的讲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⑵文章细节描写彰显关爱。女孩返校师生冷漠略显不合常理,恰恰彰显了关爱的真切细腻,是让受助者不伤自尊而倍感动力的关爱。

      ⑶女孩放弃县里的奖励,是因为不想一直背着被人资助这样沉重的包袱。

    6. (6)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给文章加一个简短的结尾。
四、习作天地。
  • 13.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一个故事。

    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 流浪狗朵朵

    要求:题目自拟;想象丰富,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综合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