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阳江市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20 浏览次数:3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小题2分,共60分。小题列的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3·阳江二模) 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300年,发掘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石钺、玉璜,中国史前考古唯一一件龙首形玉器,具有祭祀功能的超大型高等级公共礼仪建筑,能起到积极防御功能及蓄水和垃圾倾倒场所功能的外壕。该遗址( )
    A . 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B . 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特征 C . 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原始聚落遗址 D . 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与国家初步形成
  • 2. (2023·阳江二模) 战国时期,“天下”主要对应“冠带之伦”的中原诸侯;秦始皇“尽并兼天下诸侯”后,“天下”的范围相应扩展至周边“四夷”所处的区域。这有助于( )
    A . 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B . 彻底消除了国家分裂的隐患 C . 秦国发动统一战争兼并六国 D . 中原核心地位的巩固与发展
  • 3. (2023·阳江二模) 据里耶秦简记载,启陵的乡守意(人名)上报县称已收到粮仓官员转输的粟米六十二石。并随书上呈付券凭证,县核查后将凭证转交给粮仓官员。这说明了秦代(   )
    A . 地方管理程序严密 B . 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C . 粮仓管理制度繁琐 D . 地方总揽一切大权
  • 4. (2023·阳江二模) 鲜卑民族在继承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布局形制基础上,营建了北魏洛阳城,完善了都城“中轴线”,使都城的“中”与“中和”理念更为深化。这种现象(   )
    A . 有利于文化认同 B . 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 . 消除了民族隔阂 D . 奠定了古代都城建筑形制基础
  • 5. (2023·阳江二模) 据《通典》记载,“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这段材料描述的社会状况被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6. (2023·阳江二模) 题6表为陕西西安考古发现的唐朝墓葬中出现女着男装情况统计(部分)。这反映出唐朝(   )

    年代

    女扮男装/胡服女性

    675 

    天井3-5壁画:男装侍女,有持物、抱弓及箭囊者

    724

    男装女立俑、胡服女立俑、男装骑伎乐俑

    A . 女地位平等 B . 经济发展繁荣 C . 社风气开放 D . 服饰简朴单一
  • 7. (2023·阳江二模) 五代十国时期,作为政治主角的武人轻蔑地称呼文人群体为“措大”。宋朝建立后,“措大”一词由武人贬称文人逐渐变为文人自嘲,武人称谓也经历了从“健儿”到“黥卒”和“赤老”的变化。由此可知,当时宋朝(    )
    A . 重视文教事业 B . 重文轻武风气盛行 C . 阶级矛盾尖锐 D . 出现军阀割据现象
  • 8. (2023·阳江二模)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蒙古王公大臣每年轮流到承德避暑山庄,陪同皇帝打猎习武。维吾尔、藏、苗、高山等少数民族首领都到避暑山庄觐见皇帝由此可知,避暑山庄( )
    A . 促使了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 .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体现了清朝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  D . 有利于维系清朝对外友好关系 
  • 9. (2024七下·通州期末) 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作为昆曲的传世之作,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深受观众喜爱。而清朝统治者却认为这两部戏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这反映出( )
    A . 昆曲深受平民百姓喜爱 B . 清朝注重文化思想控制 C . 昆曲创作变得因循守旧 D . 昆曲是清代艺术的顶峰
  • 10. (2023八上·榕城期中) 传统士人向来“重理义,轻艺事”,但在西方器物刺激下,被轻视的“艺事”逐渐受到重视。这一变化开始于(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 11. (2023·阳江二模) 1894-1895年间陆续翻译出版的《泰西新史揽要》,因介绍欧美各国的变革,受到上自光绪皇帝、各地总督,下至普通士人的热烈追捧。《泰西新史揽要》热是由于(   )
    A . 革命活动风起云涌 B . 军事近代化的需要 C . 戊戌变法正式开始 D . 对现状不满和反思
  • 12. 魏根深认为,孙中山在确定国名时使用“民国”一词,而非republic的普通译法“共和国”,极有可能受到当时中国流行的民法、民权、民主等相似新词影响。由此可见,当时(   )
    A . 重视民权的思想兴起 B . 新文化运动深入人心 C . 民众的权利得到保障 D . 清朝走向了民主政治
  • 13. (2023·阳江二模) 如题表所示,1915年到1919年期间(   )

    时间

    重要事件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这天被定为“国耻日” 

    1918年5月10日 

    上海各学校举行“五九国耻”纪念活动 

    1919年5月8日至12日

    社会各界对“五九国耻”的纪念热情空前高涨 

    A . 民族意识觉醒 B . 实业救国兴起 C . 北伐战争爆发 D . 全民族抗战开始
  • 14. (2023·阳江二模)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陆续将东南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同时整修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的军费预算,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 发展国防工业 B . 开发西部经济 C . 巩固统一战线 D . 支撑长期抗战
  • 15. (2023·阳江二模) 1937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诚能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以内。到处皆可做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这表明,国民政府( )
    A . 对正面战场信心不足 B . 认识到人民的无穷力量 C . 加强敌后战场的防御 D . 意识到游击战的重要性
  • 16. (2023·阳江二模) 1948年1月5日《申报》发表了一首描绘国统区的打油诗《新年颈》:“新年好,新年好菩萨座前先跪倒。万物价从八木(米)腾,新年人比旧年老。……眼前但见私囊饱,卯岁己空寅岁粮。”该打油诗折射出( )
    A . 日军占领区的水深火热 B . 国民党统治危机四伏 C . 共产党深得解放区民心 D . 冷战已波及国内局势
  • 17. (2023·阳江二模) 下列漫画创作时期为(   )

    《苏联专家来的时候和走的时候》(创作于1955年)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抗美援朝时期 C . 一五计划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18. (2023·阳江二模) 1961年,毛泽东主席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搞个实事求是年。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决策旨在(   )
    A . 化解土地改革中的矛盾 B . 根本上纠正“左”倾错误 C . 平反文革中的冤假错案 D . 解决国民经济面临的困难
  • 19. (2024八下·阳春期末) 1970年,中国与美国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双边贸易;1972年秋季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邀请了150名美国客商,直接从美国进口约1.5亿美元商品。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 . 改革开放的影响 B . 经济全球化影响 C . 中美建交的推动 D . 中美关系正常化
  • 20. (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 著名的希腊学者让·韦尔南曾说:“在雅典,政治艺术主要就是操纵语言的艺术。”在公民大会上,政治领袖们会通过演说,最大程度地使公民相信并支持自己的政治见解与政治主张,但要想成为出色的政治演说家要从小学习并付出高昂的培训费用。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 )
    A . 公民有权力表达自己的观点 B . 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 C . 雅典公民注重演说技巧学习 D .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丰富
  • 21. (2023九上·高州期中) 文艺复兴时期掌握政治权力的是君主,他们是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保护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但是,现代政治存在一个极其诡异的逻辑:由“大写的人站起来”开启的世俗化进程,最终会实质性地摧毁君主制。此观点旨在说明文艺复兴( )
    A . 实现了人性的追求 B . 倡导了人人平等思想 C . 冲破了神学的束缚 D . 客观上推动民主进程
  • 22. (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 “邀请威廉正是想避免再出现一个克伦威尔,从革命的经历中,英国人发现了革命的悖论。他们认为新的革命只会产生新的克伦威尔,而新的克伦威尔最终又会再导致与一个复辟。他们想跳出这个怪圈,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即既不要革命,又推翻专制。英国走出这个“悖论”的办法是实行 (   )
    A . 君主专制 B . 君主立宪制 C . 联邦制共和国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3. (2023·阳江二模) 美国《独立宣言》提到“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这句话之后,《独立宣言》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控诉英国国王。材料表达的观点是( )
    A . 《独立宣言》受启蒙思想影响 B . 资产阶级对理性主义的实践 C .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师出有名 D . 英国对北美残酷的殖民统治
  • 24. (2023·阳江二模) 1821年一位率领同胞反抗土耳其统治的希腊游击队首领说:“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真相。以前,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表明( )
    A . 揭示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B . 遏制了欧洲社会主义的发展 C . 体现了废除旧制度的不彻底性 D . 主要批判拿破仑的侵略行径
  • 25. (2023·阳江二模) 下图为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 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通过此漫画我们能了解到的信息是(   )

    A . 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工人利益 B . 山姆大叔领导下的美国欣欣向荣 C . 该措施缓和了美国的劳资关系 D . 以工代赈为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 26. (2023·阳江二模)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市场也愈来愈脱离国家控制,影响着工业化的迅速开展。联共(布)领导人开始把注意力从调整工农关系转向改造小农方面。为此苏联实行了(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农业集体化运动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赫鲁晓夫改革
  • 27. (2023·阳江二模) 米勒·波特霍夫《德国社会民主党简史》提到“许多人从凡尔赛暴力和平的'耻辱’中省悟出个人困境的原因,并把这种困境同民族不幸完全等同起来”。此材料旨在说明(   )
    A . 《凡尔赛条约》对利益的重新划分 B . 对德国建立纳粹政权成因分析 C . 英法主导了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D .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
  • 28. (2024九下·兴宁期中) 戈尔巴乔夫及其同伙上台后奉行“人道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路线,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历史,造成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我们能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崩溃 B . 改革要结合本国国情循序渐进 C . 解体的根源是执行错误的政治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缺乏掌控大局能力
  • 29. (2023·阳江二模) “(时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秒计算,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反映出工业革命(   )
    A . 加速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B .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 促进了新式发明的出现 D . 增强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 30. (2023·阳江二模) 2018年底之后,美国特朗普政府开始对从其贸易伙伴处进口的钢铁、太阳能电池板、洗衣机和铝等征收高比例关税,分别为 25%、30%、50%和10%。美国认为此类进口商品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对美国的做法正确认识是(   )
    A . 美国为维护本国同类产品利益 B . 美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贸易政策 C . 美国的做法是逆全球化的行为 D . 美国的举措会造成世界经济危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阳江二模) 我国古代历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常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音和亲成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爆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车》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著名史学家萧功奉指出:“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坤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简要概述周初推行分封制的背景。请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汉皇帝下的这道法令是什么法令?相较于历史上为解决王国问题,往往充满暴力和血腥来说,汉皇帝的手段“温柔”了许多,充满了智慧。请你说说,汉皇帝的智慧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隋唐以来我国社会阶层之间相对频繁的流动与哪一制度的实施有关?以唐宋为例,这一制度的实施还产生了哪些影响?(至少写出两点)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认识)
  • 32. (2023·阳江二模) 文学经典的传播是对时代的回应,《老人与海》的翻译出版。是不同时期中国历史的生动写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人与海》在不同时期的出版情况

    年份

    相关情况

    20世纪50年代

    1955 年苏联作协第一书记苏尔科夫访华时,与茅盾就《老人与海》一书进行过谈话。据当时的翻译高莽回忆,与茅盾的主动引入不同,“苏尔 科夫则认为海明威的作品带有悲观和宿命论的色彩,对社会主义国家的 青年读者有消极影响。他似乎是从苏美关系的角度对待美国文学的。"《老人与海》50 年代的翻译出版受到极大阻碍,印数也很少。

    20世纪60年代

    196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资源研究室发行内部参考 

    资料把海明威列入资产阶级作家,《老人与海》的翻译出版无人问津。

    20世纪 70年代

    曾一度停止出版的海观译本直到 1978 年由商务印书馆重印,才再次与读者见面,仅隔一年,海观的译本再次出版。

    20世纪80年代

    1987年,在前后相隔仅6个月的时间里,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

    版社等老牌出版社率先引领潮流,造就了翻译名家李锡胤、吴钧燮、董 

    衡巽、吴劳的新译本接连问世。

    20世纪90年代至今

    截至 2014 年 12 月,若包括重印、重译、改写、改译、编写等在内《老人与海》至少有 302 个中文版本。这当中,以儿童文学或青少年读物的 

    形式出版的中译本是 175 个。此外,该书还成为中小学生的重要阅读书目。

    ——以上材料稿编自:高莽《画译中的纪念》,高存《〈老人与海》在中国的译介》

    1. (1) 根据20世纪50年代的情况,指出中苏关于《老人与海》引入中国的态度有何不同?
    2. (2) 结合上述材料,任选两个历史段,按照时间顺总结《老人与海》的翻译出版变化并以此论述文学与时代之间关系。(要求:拟定主题,选定历史阶段,论述要史论结合。)
  • 33. (2023·阳江二模)  国际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处理好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做有责任担当的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大战间的重要国际会议

    时间

    会议

    评价

    1919 年

    巴黎和会

    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1921-1922

     

    华盛顿 

    会议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继续,因为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1945年

    雅尔塔

    会议

    它协调了苏联与关英之间的关系,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重要基础。但是,也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

    材料二:战后40多年来两极并存的局面一直影响和左右了世界政治发展进程。在两极格局的世界政治秩序中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是美苏两强在全球进行对抗与争夺,这种对抗与争夺在军事上表现为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在政治上表现为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在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双方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阵线分明的对抗与斗争给战后国际政治生活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此期间双方曾进行过若干次打破格局争取优势的尝试行动使冷战和热战的高潮迭起世界动荡不安。

    ——姜桂石 黄凤志《论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材料三:2023年3月6日至10日,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和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分别率两国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对话……中沙伊三方达成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沙伊双方表示愿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通过对话和外交方式解决双方分歧,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沙伊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三方愿尽一切努力,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中国愿做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中国将继续为实现中东和平安宁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建议,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作用。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外交部发言人就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答记者问》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战后形成战后国际新秩序。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美苏冷战下的“冷战”“热战”,并分析冷战对世界局势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构建世界新型国际关系的发展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选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观点正确,史实选取得当,论述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