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 有一只风筝,就能满足一个孩子所有的快乐。高天上的风筝,舞步 , 伴着风儿轻点足尖。地上的人,看悠悠流云游走,看 的风筝渐渐高去。看得久了,有一种感觉 :是风筝在飞,也是自己在飞。
①我校在上周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②七年级语文活动课让同学们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作文 , 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③八年级英语学科组织学生参与了“绘画学校蓝图”的活动。④这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活动课受到了本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⑤家长表示:这类课外活动可以推动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与同学们交流合作的能力,要鼓励他们多多参加。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抒发了对师友的深切怀念之情,其中怀念老师的篇章是,回忆朋友的篇章是。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宋史》
①俄而雪骤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群儿戏于庭
④光持石击瓮破之
一 儿 登 瓮 足 跌 没 水 中 众 皆 弃 去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材料一:
各大中小学正式开启寒假模式,不少家长直呼“神兽出笼”。试考完了,假期大把时光正是孩子积累的好时候,各大书店热闹了起来。一位书店工作人员说:“中学生买得最多的是各类名著,每到寒暑假这些书籍他们都会大量备货。”“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购买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版本,因为不同的版本会有删减,还有些书籍是对原文的翻译。不同版本译文也会有差别。”该工作人员说,以四大名著为例,经过改编,有些版本适合幼儿阅读,有些适合低年级学生,有些适合初中生。“现在丛书多,家长的选择也多,到书店购买的好处就在于使于现场翻阅比较,选择适合孩子当前阅读的版本。”
材料二:
温儒敏主编强调,要“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让中小学生多读名著非常重要,这不只是语文学科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初中阶段实施名著导读,让学生读经典名著,其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又一本的具体作品,更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经典名著的研究者(虽然不排除有的学生日后成为研究者);其根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经典阅读历程中满足其探究世界、探究
人生的好奇心,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
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要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就必须以兴趣为先导。要针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来设计读书活动,找到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名著的切入点,才有可能使学生对读书活动真正有兴趣。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次名著导读推荐的是鲁迅的《朝花夕拾》。这部回忆散文集,所写的生活远离现在的学生生活,缺乏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其语言对今天的学生来讲也有几分陌生感。对于小学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中学生来说,这些因素构成了巨大的阅读障碍,如果直接布置学生读书,恐怕是难以落实的。
材料三: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尔提出的“阅读五阶段模型”,应用在名著阅读中是怎样的呢?
第一阶段:初步阅读阶段(6-7岁,1-2年级)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与习惯的最佳阶段。选择内容生动、细节丰富、语言简洁朴实的名著绘本,可以让孩子在阅读经典的同时,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阶段:掌握阅读或流畅阅读阶段(7-8 岁,2-3 年级)
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快速发展,抽象思维逐步增强,可以开始阅读以文字为主的书籍。这时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出发,尽量满足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挑选一些故事性强、幽默风趣的、篇幅短小的经典文学作品,如《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昆虫记》《夏洛的网》等。
第三阶段:为了学习新知而阅读的阶段(9-14 岁,4-9 年级)
这个阶段是阅读的飞跃期,孩子通过阅读获得新信息的效率选超其他渠道。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在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仍是有限的,所以必须限制阅读的复杂性,那是不是所有大部分的著作,孩子都一点也不能接触呢?也不尽然,比如四大名著,低段的孩子可以看连环画,中高段可以读青少版、白话版,程度较好的孩子可以从片段入手接触原著。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价值观尚未形成。一些名著中展现人性的阴暗面、夸大的英雄主义等情节容易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需要为孩子补充作者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等信息,并引导孩子及时交流阅读感受,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
第四阶段:多样化、多维观点阶段(15-17 岁,10-12 年级)
进入高中阶段,阅读量、阅读材料的种类、难度都大幅增长。这时,可以对名著进行对比精读,性格相似的人物可以进行对比,如张飞与李逵;正史和小说可以进行对比,如《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通过不同层面的对比,提高孩子分析判断、提炼观点的能力。
第五阶段:构建与批判、创造与再创造价段(18 岁+、大学至成人)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偏好已经形成,阅读技巧和能力都已具备,儿时积累所形成的阅读素养,将引领他阅读的方向。
①拉开办公室的窗帘,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
②那巢正好筑在窗台的西角,西面紧贴墙体,北面嵌入窗槽。紧靠玻璃,整个基座稳稳地立在约有三寸宽的窗台上。巢由细小的树枝搭成。约半尺高、直径如碗口大小。
③出差一周回来,鸟巢添了两枚鹌鹑蛋大小的鸟蛋。而“主人”却未现身。
④大约过了十分钟,鸟儿终于露面,是只肥硕的大鸟。其大小、外形和鸽子相似,颈部有一带白斑花纹,看上去像是围了一条花围巾。它先是飞到我窗外的树枝上歇息。之后扑棱一声来到我的窗台上。两只绿豆般圆溜溜的大眼睛转个不停,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见没什么危险,才摇摆着走到鸟巢前,轻盈地跳到巢中。
⑤我赶紧查阅资料,得知其名为斑鸠,属于鸟纲鸽形目。
⑥就这样,我每天上班,斑鸠也上岗。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帘先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每每这时,就见斑鸠警觉地转动着眼睛,朝窗内望两眼,便飞到旁边的树枝上。
⑦渐渐地,每次开窗时,斑鸠先是一惊,起身展翅欲飞,却并未真的飞走。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无比温暖。
⑧一天,我见大斑鸠先是飞到窗外的树枝上歇息,见周边没有外敌,便飞到窗台上,来到巢边。巢中那只稍清瘦一点的斑鸠,纵身一跳,落在窗台上,大斑鸠扑通一声飞到巢中,继续孵蛋。原来,斑鸠夫妻是轮番进行孵蛋的。我连忙用手机将这段场景记录下来。
⑨亲眼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我为此激动并欣喜着。
⑩一天早上,当我来到办公室,轻轻掀开窗帘的一刹那,我被震撼了。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我确定,那是小斑鸠无疑。好奇心驱使我贴近玻璃去仔细观察。这是一对小斑鸠,毛茸茸的,十分可爱。身上没有羽毛,只能看到黑里透红的皮肤,表皮长了一层碎细的茸毛。那一吐一吸之间,分明能看到那一对小斑鸠身体的律动。我看到斑鸠妈妈与两只小斑鸠嘴对嘴亲密,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斑鸠妈妈正在喂食吧。
⑪之后,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就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就蹲在小斑鸠的上面,用身体温暖自己的孩子,直到小斑鸠慢慢长出羽毛,逐渐丰满,飞向蓝天。
⑫仅仅半年时间,我的窗台上,已经孵化出六只小斑鸠。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都让我又惊喜又失落。我会为一场大雨或是一场大风而担忧斑鸠的命运,会为天气降温而担心小斑鸠是否受冻,我进出办公室的脚步变得更轻了。单位装修办公室,我会特别嘱咐工友们,一定不要损坏鸟巢。
⑬明年春天,相信斑鸠一家,还会再回来的。
⑴初见斑鸠,仔细观察时:
⑵天天相处,渐渐熟识时:
⑶亲眼见证新生命诞生时:
⑷每个小生命的诞生、成长和离开时:
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帘掀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
⑴请以 “那次经历让我难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⑵我终于战胜了
(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懒惰、粗心……
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写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文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