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1-24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 )
    A .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 . “天道自然,无为而沽” D .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2.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②它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③建立于秦朝,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④主要体现为皇帝对中央官员的管辖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3.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 . 血缘 B . 财产 C . 宗教 D . 地域
  • 4.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诗》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即彼此单一相配,很忠贞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
    A . 维护了民间文学的正统地位 B . 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C . 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 D . 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
  • 5.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公元前221年,嬴政一统天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描述的是秦朝的( )
    A . 皇帝制度 B . 三公九卿制 C . 郡县制度 D . 编制户籍
  • 6.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同时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 )
    A . 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B . 贯彻法家治国理念 C . 强化中央集权体制 D . 削弱藩镇割据势力
  • 7.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列入“世家”中来记载,这说明( )
    A . 史记分类标准混乱 B . 孔子被追封为诸侯 C . 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 . 作者坚持秉笔直书
  • 8.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该思想流派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 9.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唐朝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据此可知,唐朝( )
    A . 君主专制得到有效遇制 B . 君权相权矛盾得以解决 C . 政府工作效率亟待提高 D . 中央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 10.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隋唐时期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六部属于的领导机构是(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御史台
  • 11.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唐高祖武德七年,朝廷颁布均田令,“丁男、中男以一顷……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乐迁就宽乡者,供听卖口分”。唐初推行均田制旨在( )
    A . 限制土地兼并 B .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 . 完善土地制度 D . 减轻民众税收负担
  • 12.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资治通鉴》描述某种选官制度,“选官用人,必先大姓……但存门第,吏部彝伦(选拔)”,该选官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13.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中国古代大规模人口迁移的流向有二: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移的相同影响是 ( )
    A .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加剧了民族矛盾和斗争 D . 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 14.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龚笃清在《明代科举图鉴》中认为,文章若不规定一定的体裁形式,就无所谓文章。特别是考试文体,若无严格的格式,则难以评判其高下优劣,测试出应试者的智力高下。作者意在( )
    A . 批评明代的科举制度 B . 准确测试应试者的智力 C . 强调八股取士的合理性 D . 规范文章的体裁形式
  • 15.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 )
    A .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B . 抑制地主土地兼并 C . 导致政府财政危机 D . 加强农民人身控制
  • 16.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是后人对秦汉、隋唐制度的基本概括。这里的“制”和“规”是指( )
    A . 封邦建国;三公九卿和科举制 B . 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C . 封邦建国和礼乐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D . 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推举制
  • 17.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将宋代视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他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一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宫崎市定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可能是,宋代( )
    A . 杯酒释兵权,皇权达到顶峰 B . 分散机构权力,维护君主权威 C . 设监察御史,完善监察体系 D . 派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
  • 18.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欲治之(地方藩镇),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 . 派文官到地方担任知州 B . 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政 C .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 . 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 19.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宋太祖说:“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符合这一理念的施政方针是( )
    A . 与民休息 B . 守外虚内 C . 无为而治 D . 崇文抑武
  • 20.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管理,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该制度为( )
    A . 南北面官制 B . 猛安谋克制 C . 羁縻府州制 D . 行中书省制
  • 21.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元朝时,来自中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 . 藏族 B . 党项族 C . 回族 D . 女真族
  • 22.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元朝统一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由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管辖地方乃至边疆事务,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这一制度( )
    A . 加强了地方诸侯的势力 B . 加速了士族阶层的衰落 C . 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 D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23.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官职)制度。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
    A . 分而治之 B . 民族分离 C . 因俗而治 D . 军民合一
  • 24. (2023高一上·罗山期中) 明朝时期为达到“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的目的,采取的措施有( )
    A . 废除宰相制度 B . 戚继光抗倭 C . 郑和下西洋 D . 实行奏折制度
  • 25. (2023高一上·罗山期中) 藏族地区在明朝时成为乌思藏,明政府所设置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有( )
    A . 宣政院 B . 行都指挥使司 C . 驻藏大臣 D . 理藩院
  • 26.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钱穆说:“‘票拟 ’,是说用一个小条子(即票)拟具意见,送皇帝斟酌。待皇帝自己看过,拿 这条子撕了,亲用红笔批下,名为‘批红 ’,亦称‘朱批 ’。批好拿出去,这便是正式的谕旨 ”。 明朝有“票拟 ”权的是( )
    A . 军机大臣 B . 御史大夫 C . 内阁大学士 D .监御史
  • 27. (2023高一上·威远月考) 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 .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 .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 D . 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28.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清朝重视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清朝采取的措施有( )
    A . 设立伊犁将军 B . 设立安西都护府 C . 实行改土归流 D .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 29.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清朝雍正皇帝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 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奏折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该制度( )
    A . 保证了政令畅通 B . 完善了选官制度 C .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加强了君主专制
  • 30.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明清时期,小说故事,几乎篇篇都能打动听众。在勾栏、茶坊,熟悉了许多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而且通过复述与改造( )
    A . 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B . 通俗文学繁荣 C . 市民阶层开始壮大 D . 思想控制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面三幅图所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 32.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荀子·儒效》指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挚、响、杞、蟾、齐、许、甲、吕、陈等因与周人有着媚亲关系而成为封国。诸侯虽系王族或其烟亲,但与天子或其他诸侯之间等级森严。诸侯需要从王远征,以捍卫西周天子至高无上的王权和至尊的天下共主的地位。

    ——摘编自周书灿、郭文佳、张秀兰《西周王朝的天下格局与因家结构》

    材料二  秦南部边地的蛮夷分为徼外蛮夷与徼中蛮夷。秦始皇一改先秦时期的羁縻政策,将边地民族地区的入国家的统一管辖体制之中,在兼顾边地民族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统治力度,将普通郡县的统治方式推行至边地民族地区,并通过逐渐渗透的方式,最终在边地民族地区完全确立郡县制,其官员由皇帝任命,并由中央直接管理。

    ——摘编自张韶光《试析郡县制在秦南部蛮夷边地的实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对南部边地管理的积极作用。
  • 33. (2023高一上·普宁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白寿彝指出:“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这是主要的,也可以说,这就是主流。”翁独健将古代民族关系的本质总结为“各民族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相互吸收、相互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朴政君《近四十年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