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二上·济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的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脏了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接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取材于朱启平《落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取材于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 (1) 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通过描写投降签字前的宏大场景,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 B . 材料一以“落日”为题,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投降典礼”持续到傍晚,另一方面象征着军国主义的失败。 C . 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都具有民族英雄气概。 D . 《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内蕴深厚,都表达了民族走向强盛的自豪之情。
    2. (2) 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 B . 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形式生动展现签字的过程,颇有镜头感,条理清晰。 C . 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揭示了全文的脉络,也照应了题目和开头。 D . 《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明指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暗寓美帝侵华政策的失败。
    3. (3) 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
      A .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 B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 C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 D .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广岛长崎。
    4.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 (5) 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
  • 2. (2023高二上·济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蹲野猪

    七里老塞

    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

    书记经过路口,抱起双手问,钉锤,又来蹲野猪啊?①钉锤面无表情,不看书记也不回话,只瞟一眼那棵老椿树篼。某日,钉锤又蹲在这里。突然,从山里窜出一头野猪,嘭的一声,野猪撞椿树篼上,死了。钉锤捡了野猪回去。女人问,哪来的野猪?

    捡的。他干巴巴地回道。

    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一头七八十斤的野猪,他只留了半边猪头、五斤肉,其他的挑镇上卖了。回来时,他给女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部收音机,他说,给你听听外面的世界。

    女人说,崽啊,你不去外头打工,天天帮我种田,何苦呢?我又没得工钱给你!

    每当这时,②钉锤就盯着女人看半天,不说话。有时说,种田,有饭呷,知足哩。书记听了就会接话,婶娘,你有福啊,罢了个亲崽,捡个不要钱的崽,前世肯定是个好人。女人瞪眼回一句,嗯,我这世是坏人!

    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当时,钉锤手里拄一根棒棒,打狗用的,背着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把杀猪刀和一条长长的白布。他穿着单薄,冻得浑身打哆嗦,嘴唇都乌青了。他立在门口,一边朝屋里张望一边问,是万刚家吗?女人听见声响就摸出来,是是,你是哪个?

    我找万刚,他在屋里吗?钉锤哆嗦着问。

    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

    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

    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

    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有人就讲,肯定是被人贩子骗走了。也有人讲,讲不好是去做传销了。还有人讲,手脚不干净的烂人,被人打死了也难讲。女人也不生气,有时她还跟着骂,天杀的,死在外头更好!

    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了下来。耕田种地是日常事务。得闲了,他就踩土砖,挖地基,打石头,给小刚娘重新修了两间屋。上梁那天,又出了事,小刚娘被一根橡砸中了腰。他原想等修好屋就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再恨,也要回去。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

    耕田种地,搞建筑,蹲村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人晓得他为什么去村口蹲着。书记的玩笑开了之后,就有了理由:蹲野猪。

    女人时不时地说,崽,你回去吧。

    钉锤就说,等小刚回来,我就回去。

    女人就摇头,似乎知道小刚再也回不来了。女人心想,公安都找不到,你能等到?

    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这个手艺不挣钱,只挣肉。杀一头猪,二斤肉。当天还有好酒好菜招待。他把肉都交给半瞎子,偶尔回家也带一点儿给娘。

    但,事情就出在这门手艺上。说起这事,钉锤就恨他爹。事并不大。那人就偷了一个西瓜,被他爹抓了个现行,骂了几句。偷瓜贼上来就拳打脚踢。老头儿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屋里摸出杀猪刀。偷瓜贼也不跑,他想狠出名;打算让对方见点儿血,这样以后在十里八乡混就没哪个敢惹了。当时偷瓜贼就夺下刀,一顿乱舞,结果误杀了老头儿的孙女,也就是钉锤唯一的女儿。

    女人跟钉锤讲,崽啊,你还是回去吧,再讨个婆娘。钉锤不吭声。

    他不是不想讨,是讨不到。当年,要不是有门手艺在身,他根本讨不到婆娘。但到最后,婆娘还是跑了。如今在外打工的女人都见过世面,个个眼光都高得很,他一个钉锤高,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哪个能看上他?

    女人给钉锤做媒。来一个黄一个。钉锤就讲,你就莫操心哩,我不想害人。

    第六年,钉锤攒了些钱,就带半瞎子去城里治眼睛。钱花得不少,女人的眼睛还是没治好。女人就讲,崽啊,算哩,瞎了更好,天杀的要是回来,我不想看到他。周围的人看钉锤对半瞎子这么好,就开始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

    书记动员村里人把荒田荒地重新翻开,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荒,政府有补助。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书记佩服钉锤能干,帮他挂了一个猪血李生产基地的牌子。有了这个牌子,申请专项款就更容易了。挂牌那天,书记偷偷问他,半瞎子真是你娘吗?③钉锤面如死灰,也不看书记也不答话。书记又问,你到底跟刚子是什么关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

    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

    第十一年,半瞎子病逝。闭眼前,她拉着钉锤说,崽啊,刚子有天收他,你千万莫犯错啊。出山那天,万刚仍未现身。

    钉锤回到自己家,他爹鼻子哼哼: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④钉锤面无表情,也不回话,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

    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钉锤对刚子的称呼由一开始的“万刚”变成了后来的“小刚”,这暗示着钉锤不再恨小刚。 B . 钉锤初到万刚家时几次哆嗦颤抖,既是因为天气寒冷,也是因为他准备报仇,内心紧张而害怕。 C . 钉锤最初执意报仇,最后却替仇人当了孝子,这种极致的反差源于钉锤内心的善良不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D . 文章大量运用“崽”“有饭呷”“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等方言口语,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的生活风貌。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中钉锤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原因在于村长的猜测不正确,但他又不愿意也不能告诉村长他蹲守的真实目的。 B . 句子②中对钉锤的描写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既想向刚子娘将实情和盘托出,又害怕刚子娘知晓了真相。 C . 句子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钉锤的表情,体现此刻钉锤内心的痛苦,书记的疑问刺痛了他原本矛盾复杂的内心。 D . 句子④钉锤对爹的责备面无表情也不回话,说明他此时仍然恨着意气用事的爹,也说明他此时已做了扎根刚子村庄的决定。
    3. (3) 一个复杂的小说人物总是要面临和处理一些矛盾,请分析钉锤所面临的矛盾。
    4. (4) 本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二上·济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节选自《苟子·致士》)

    材料二: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注]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范·尊贤》)

    【注释】中行氏:春秋时晋国掌权的六大家族之一。

    材料三:

    马周,博州在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 , 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数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次涂出句读处的字母。涂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口行A相反B而欲贤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难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任而不信”的“而”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含义相同。 B . “务在明其火”中的“明”与《大学之道》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第一个“明”含义不同。 C . “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的“家”与《兼爱》中的“虽至大夫之相乱家”的“家”含义不同。 D . “帝大说”的“说”和《五石之瓠》中的“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使用“耀蝉”打比方,形象地阐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的道理。 B . 针对桓公的疑问,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这样做不好,但并不妨害君主成就霸业。 C . 孔子认为假如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中行氏就不会灭亡。 D . 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得失,常何上奏了马周给他讲述的二十多件事情,都合太宗心意。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

      ②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5. (5) 材料二中,管仲对重视贤人有明确的态度。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管仲的哪些态度?
  • 4. (2023高二上·济宁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释】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洛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时,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述了在万里之外兄弟相聚的场景,诗人暂时忘却贬谪途中身处旅舍之苦,但自然界动物的哀鸣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B . 颔联抒发了诗人抱负落空的苦闷,转而寄希望于将来某个雨夜能兄弟相伴。“对榻凉”中的“凉”字,暗示了兄弟难以再见的悲凉。 C . 尾联用了对写的手法,不写自己伫目凝望而写兄长回首之态,设想奇特,将自己对兄长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深婉蕴藉,富有情致。 D . 诗人善用典故,通过高超的文学素养将典故自然而然地融于诗作之中,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毫无雕琢刻意之感,使诗歌韵味悠长。
    2. (2) 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 5. (2023高二上·济宁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将进酒》中“”两句表现了李白对权贵生活的蔑视态度,这其实是诗人怀才不遇逃于酒乡的愤慨无奈之词。
    2. (2)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几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3. (3)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裙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二上·济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下,微短剧、微综艺发展如火如荼,在影视领域掀起一股注重强情节、快节奏的“短视频化”创作热潮。 然而,①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②另一类弘扬农耕文明的影视作品主打工笔细描为重心,③讲求娓娓道来,④给观众营造了一种沉静美好的慢生活空间,⑤在治愈心灵的同时,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⑦提升立意和审美上的创新突破,⑧在影视创作领域引领一种新风尚。田间嫩绿的秧苗、一天劳作后归途上的落日余晖、深夜抢收水稻时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凸显出此类创作特有的诗意与温情,观众们看过之后瞬间感觉“被治愈”了。

    但随着作品数量增多,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在弱化了竞争、对抗等戏剧张力之后,琐碎的日常劳作内容如何避免变成流水账,过滤了复杂社会关系、只过小日子的情节如何避免变成“电子榨菜”,这些问题成为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瓶颈。单靠打卡旅游、走马观花地体验田园生活,已经很难引发观众的深层心灵共鸣,台前幕后的创作者必须对农耕文明进行切实了解、深刻体会。

    1. (1) 下列句子中的“都”和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B . 阿Q 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C . 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D . 都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才没法玩得痛快!
    2. (2) 引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二上·济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类最深沉的感情,是对土地的感情。       ①_      , 而是很具体的,每个人,对土地的 感情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很多年前,当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大好河山时,诗人艾青写过这样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时读这样的诗句,很多心怀忧戚的中国人泪珠盈眶,热血沸腾。大半个世纪过去,时过境迁,今天我们读这两句诗     ②      。为什么?因为,人们对土地的感情依旧。尽管土地的色彩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是中国人对故乡、对历史、对民族、对祖国的感情并没有变。

    很多年前,作为一个知青,我曾天天和泥土打交道,劳动繁重,生活艰苦,然而没有什么能封锁住我憧憬和想象的思绪。面对着脚下的土地,我经常沉思默想。我在田野里干活时,凝视 着脚下的土壤,情不自禁地会想:这一撮泥去,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来自唐古拉山,还是来自昆 念山?是来自天府之国的奇峰峻岭,还是来自神农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是来自险峻的三峡,雄奇的赤壁,秀丽的采石矶,苍凉的金陵古都?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一个包含成语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以上文字选自一则演讲稿,请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二上·罗定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屏蔽力是一个人排除负面信息、屏蔽无效信息的能力。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在意他人看法,过度关注外界评论,沉迷于冗杂信息,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的干扰。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感悟或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