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

更新时间:2024-01-05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23九上·石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去世。余先生一生漂泊,出生在大陆,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 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 ① ( A pà n、 B bàn)。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缘自那首脍zhì ② (A灸、B炙)人口的《乡愁》。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 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他的人生就是一段接一段的    甲    (A刻骨铭心、B入木三分 )的思念。最初,思念的是台湾; 后来,思念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    乙 (A苍凉、B凄凉)与顽强。

    余光中的散文世界里,____,徐疾多致的节奏代替了平铺直叙的语序,____,幽默风趣的妙语代替了装腔作势的教训。

    1. (1) 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

      ②处 

    2. (2) 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 乙处 

    3. (3) 在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使句子衔接自然的是( )
      A . 簇新的意象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 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 B . 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 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 C . 簇新的意象代替了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 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 D . 被嚼烂的少女和梦的俗喻被澎澎湃湃的谈吐代替了 矫揉造作的伪情滥调被簇新的意象代替了
  • 2. (2023九上·石林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面对日益猖獗的新型电信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 . 走进美丽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C . 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D . 霍金是科学界耀眼的明星,他创立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数百万人的眼球。
  • 3. (2023九上·石林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这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 . ①②④⑤③ B . ②①④③⑤ C . ⑤④③①② D . ②⑤④③①
  • 4. (2023九上·石林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2. (2)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3. (3)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4. (4) 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 (5) 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 
    6. (6) 《醉翁亭记》一文中,景物描写富有动静对比之美,如“ ,  ”以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二、综合性学习
  • 5. (2023九上·石林月考) 学习与探究
    1. (1) 请你参加“家教家风我来说”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活动一:分析数据]下面是小李同学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个饼状数据图,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帮小李同学概括其主要内容。

    2. (2) 【活动二:撰写对联】小李准备创作一副有关家教家风的对联,请你拟写下联。

      上联:双亲言传身教影响潜移默化

      下联:

  • 6. (2023九上·石林月考) 名著阅读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题。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个个都缩着脖子。谁也不明白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他的好朋友谢廖沙·勃鲁扎克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天他们六个不及格的学生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在厨房里等神甫的时候,他看见保尔把一把烟末撒在神甫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

    保尔被赶了出来,坐在门口最下一磴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清早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该怎么向她交代呢?

    眼泪哽住了保尔的喉咙。

    “现在我可怎么办呢?都怨这该死的神甫。我给他撒哪门子烟末呢?都是谢廖沙出的馊主意。他说,‘来,咱们给这个害人的老家伙撒上一把。’我们就撒进去了。谢廖沙倒没事,我可说不定要给撵出学校了。”

    保尔跟瓦西里神甫早就结下了仇。有一回,他跟米什卡·列夫丘科夫打架,老师罚他留校,不准回家吃饭,又怕他在空教室里胡闹,就把这个淘气鬼送到高年级教室,让他坐在后面的椅子上。

    高年级老师是个瘦子,穿着一件黑上衣,正在给学生讲地球和天体。他说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星星也跟地球差不多。保尔听他这样说,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他感到非常奇怪,差点没站起来对老师说:“圣经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但是又怕挨骂,没敢做声。

    保尔是信教的。她母亲是个教徒,常给他讲圣经上的道理。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且并非几百万年以前,而是不久前创造的,保尔对此深信不疑。

    圣经这门课,神甫总是给保尔打满分。新约、旧约和所有的祈祷词,他都背得滚瓜烂熟。上帝哪一天创造了什么,他也都记得一清二楚。保尔打定主意,要向瓦西里神甫问个明白。等到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甫刚坐到椅子上,保尔就举起手来,得到允许以后,他站起来说:“神甫,为什么高年级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并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

    他刚说到这里,就被瓦西里神甫的尖叫声打断了:“混帐东西,你胡说什么?圣经课你是怎么学的?”

    保尔还没有来得及分辩,神甫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一分钟之后,保尔已经鼻青脸肿,吓得半死,被神甫推到走廊上去了。

    保尔回到家里,又挨了母亲好一顿责骂。

    第二天,母亲到学校去恳求瓦西里神甫开恩,让她儿子回班学习,保尔觉得很难堪。从那时起,保尔恨透了神甫。他又恨又怕。他不容许任何人对她稍加侮辱,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顿无端的毒打。他把仇恨埋在心底,不露声色。

    保尔以后又受到瓦西里神甫多次小的侮辱: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和几个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末撒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

    这件事谁也没有看到,可是神甫马上就猜出了是谁干的。

    ……下课了,孩子们一齐拥到院子里,围住了保尔。他愁眉苦脸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响。谢廖沙在教室里没有出来,他觉得自己也有过错,但是又想不出办法帮助他的伙伴。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节)

    1. (1) 保尔为什么要往瓦西里神甫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撒烟末呢?
    2. (2)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保尔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7. (2023九上·石林月考) 临写与鉴赏
    1. (1)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

    2. (2) “笔法苍劲,龙飞凤舞,一气呵成”,是对下列哪副书法作品的评价(    )
      A . B . C . D .
三、阅读
  • 8. (2023九上·石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 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 (2) 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 9. (2023九上·石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 (1) 解释下列画线字词的意思。

      ⑴人鸟声俱    绝:

      ⑵从武林门而西  西:

    2. (2)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 (3) 从【甲】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说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雪景

      的。

    4. (4) 比较【甲】【乙】两文在抒发情感方面的不同,请分别作答。
  • 10. (2024九上·昆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 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 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带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 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 (1) 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2. (2) 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3. (3) 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③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 11. (2023九上·石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宏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 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天,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1. (1) 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2) 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

      ⑴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⑵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3. (3) 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并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
四、作文
  • 12. (2023九上·石林月考)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的人和事,会遭遇许多的坎坷和磨难,当然,也会有鲜花和掌声相伴,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内心,总有那么一盏灯,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个教训,也许是一个梦想亦或是志向,在不断的引领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

    请你以“成长路上那盏明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立意深刻。

    题目二:《感谢有你,让我青春无悔》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③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