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自信文化内涵的理解,需要做一种完整的思考。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出发, 去阐释和传播自信的文化,进而被异文化认同而获得他信, 通过交流和交融取得互信, 最终实现共 信, 这是一种思想关系, 更是一种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真实过程。就中国文学来说,文化自信是 基础, 是文学之根, 离开这个根基不仅会使中国文学失去自己的特色, 也会失去融入世界文学的价 值。但是, 仅有根而没有枝叶和花朵, 是不能结出果实的。文学的文化自信应包含个人的、族群的 和人类的文化自信, 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外, 人类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元素也是构成文化互信和共 信的基础。表现人性、人类意识也是实现世界性的文学境界的重要内容和必要途径。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人性即使不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人类对相似的生存环境的应对, 产生了相似的文化, 这是一种文明原点的共同性, 也成为后来人类文化发展中存在相通性的内在原 因, 构成了人类文化他信、互信和共信的基础。文化自信存在于人类文化互信之中, 因为互信既来 自共同性的相通, 也来自差异性的交流。不能把文化的差异性看作文化交流、文化互信的障碍和保 持自身文化特色的依据, 文化的差异性恰恰是构成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基础与前提, 互通有无是文化 交流的重要功能与发展动力。
从当下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论述中可看到,文化自信自然包含对文化的人类性的认同, 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不可缺少人类性主题。在具体表达内容上, 当代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首先需明 确如何以个人性、民族性和人类性为标准 ‚讲好中国故事 ‛ 。 ‚中国故事 ‛ 无疑具有中国特色, 但 同时也应是符合人性和人类性的文学。 ‚讲好中国故事 ‛ 首先是讲中国的 ‚好故事 ‛ ,然后是歌唱 美丽中国、歌唱美好人性。理解了 ‚中国故事 ‛ 和 ‚讲好 ‛ 之间的这种构成关系, 才能真正 ‚讲好 中国故事 ‛ ,让 ‚中国故事 ‛ 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进而在传播中形成他信—— 异文化对于中国思 想和文化的认同。
文化自信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和交流的重要基础, 如果没有这种自信, 就构不成一种对等的文 化交流和理性的文化建设,构不成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 根源, 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 ‚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都是人类的精 神瑰宝。 ‛ 但是文化自信只是文化建构和文学创作的起点, 而不是终点。从个人性、民族性到人类 性,也是从文化自信到他信、互信、共信的过程。其中,任何一种封闭性的理解都是单一的理解, 不能从个人性到个人性、从民族性到民族性, 也不能从人类性到人类性, 如此就不能真正实现从文 化自信到文化共信。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 而传统文化的链条中必须包含一百多 年来现代文化的一环, 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与此同时, 中国 文学的文化自信不只来自这种纵向的文化精神资源,也来自横向的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中国 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表明它们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张福贵《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文学文化自信》,《中国社会科学》2022 年 6 月 24 日)
故宫角楼的智慧
周乾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 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代木质宫殿建 筑群。这些建筑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技艺上都极具东方特色,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角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角楼位于故宫城墙的转角,共有 4 座,其初始功能主要为军事防御。史料及考古资料表明, 我 国多个朝代的宫城城墙上均建有角楼。如先秦古籍《考工记》的 ‚匠人营国 ‛ 部分就规定了城墙角 楼的高度为 ‚七雉 ‛ (约 16.7 米);东周时期军事家墨翟所著《墨子》中的《备城门》《备蛾傅》 等部分, 都有在城墙的拐角处修建防护建筑、其样式必定是重楼形式的军事防御规定的记载。
故宫角楼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故宫角楼的营建实际是由 1 个三重檐的四角攒尖亭、 4 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古建筑、2 个单檐歇山类古建筑的屋顶巧妙堆叠而成, 具体做法为: 以 1 个三重檐的四角攒尖亭为基准, 亭的第一、二层在城墙交点的里侧方向, 分别接出两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建 筑的正立面造型; 在城墙交点的外侧方向, 分别接出两个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的端部造型。再在亭 的第三层搭扣十字交叉的 2 个单檐歇山屋顶, 且单檐歇山屋顶的翼角与攒尖亭翼角重合。
亭在我国古代建筑中, 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物, 女口街亭、市亭、都亭等;还可以作为边防中 的作观察敌情用的岗亭,如《备城门》中就有每百步设 4 米高岗亭的记载。角楼的三重檐攒尖亭部 分,在功能上完美地实现了上述效果。另外,我国古代建筑一般比较低矮, 而角楼建造在 10 米高 的城墙之上, 其视角已充分满足驻守的士兵观察敌情的需求, 因而角楼内部并没有设楼梯。从造型 方面来看,歇山屋顶类古建筑是我国各种类型古建筑中造型最为优美的, 包含的翼角数量在各类古 建筑中亦最多。
此外, 故宫角楼表现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翼角众多, 而公众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 故宫角楼 到底有多少个角。基于角楼的对称做法, 不难统计出建筑共有 28 个翼角, 其中第一、二层屋檐各 有 12 个翼角,第三层屋檐有 4 个翼角。另外, 这 28 个翼角中, 属于三重檐攒夫亭的有 12 个, 属 于重檐歇山屋顶类建筑的有 16 个。这些翼角均匀地分布在四个方向,产生了极具欣赏力的美感。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 故宫角楼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红黄色彩在建筑显要位置的大量运用, 突出了我国古代皇家政治文化。在明清时期, 仅帝王宫殿的屋顶才能使用黄色; 而在我国传统文化 中, 红色寓意刚强、炽热,在宫殿建筑中有护卫皇权之意。角楼屋顶大量采用的仙人走兽造型, 是 古人追寻 ‚天人合一 ‛ 思想的反映。而角楼的布局采用四面四角的方式, 与我国儒家文化中提倡的 ‚四正四隅 ‛ ‚川藏风聚气 ‛ 理念相符合。此外, 角楼在各个方向既有凸起的翼角, 还有凹进的窝 角,凸凹相间, 是我国古代 ‚阴阳合一 ‛ 哲学思想的体现。
故宫角楼汇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技艺和深远的建筑文化,其营建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有删改)
文本一:
石清虚
汪曾祺
①邢云飞,爱石头。书桌上, 条几上,书架上,柜橱里, 多宝格里, 到处都是石头。这些石头 有的是他不惜重价买来的,有的是他登山涉水满世界寻觅来的。每天早晚, 他把这些石头挨着个儿 看一遍。有时对着一块石头能端详半天。一天,在河里打鱼,觉得有什么东西挂了网,挺沉, 他脱 了衣服, 一个猛子扎下去,一摸, 是块石头。抱上来一看, 石头不小,直径够一尺, 高三尺有余。 四面玲珑,峰峦叠秀。高兴极了。带回家了,配了一个紫檀木的座,供在客厅的案上。
②一天, 天要下雨, 邢云飞发现: 这块石头出云。石头有很多小窟窿, 每个窟窿里都有云,白 白的,像一团一团的新棉花,袅袅飞动, 忽淡忽浓。他左看右看, 看呆了。以后,每到天要下雨, 都是这样。这块石头是个稀世之宝!
③这就传开了。很多人都来看这块石头。 一到阴天,来看的人更多。
④邢云飞怕惹事, 就把石头移到室内, 只留一个檀木座在客厅案上。再有人来要看, 就说石头 丢了。
⑤一天,有一个老叟敲门,说想看看那块石头。邢云飞说: ‚石头已经丢失很久了。‛ 老叟说: ‚不是在您的客厅里供着吗?‛ —— ‚您不信?不信就请到客厅看。‛ —— ‚好,请!‛ 一跨进客厅, 邢云飞愣了:石头果然好好地嵌在檀木座里。咦!
⑥老叟抚摸着石头,说: ‚这是我家的旧物, 丢失了很久了,现在还在这里啊。既然叫我看见 了, 就请赐还给我。 ‛ 邢云飞哪肯呀: ‚这是我家传了几代的东西, 怎么会是你的! ‛ —— ‚是我 的。 ‛ —— ‚我的! ‛ 两个争了半天。老叟笑道: ‚既是你家的, 有什么验证?‛ 邢云飞答不上来。 老叟说: ‚你说不上来, 我可知道。这石头前后共有九十二个窟窿,最大的窟窿里有五个字‘ 清虚 石天供 ’。‛ 邢云飞仔细一看, 大窟窿里果然有五个字, 才小米粒大,使劲看, 才能辨出笔画。又 数数窟窿,不多不少,九十二。邢云飞没有话说, 但就是不给。老叟说: ‚是谁家的东西,应该归 谁,怎么能由得你呢?‛ 说完一拱手,走了。邢云飞送到门外,回来,石头没了。大惊,惊疑是老 叟带走了,急忙追出门来。老叟慢慢地走着,还没走远。赶紧奔上去,拉住老叟的袖子,哀求道: ‚你把石头还给我吧! ‛ 老叟说: ‚这可是奇怪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 我能攥在手里, 揣在袖子 里吗?‛ 邢云飞知道这老叟很神, 就强拉硬拽, 把老叟拽回来,给老叟下了一跪,不起来, 直说: ‚您给我吧,给我吧! ‛ 老叟说: ‚石头到底是你家的,是我家的?‛ ——— ‚您家的!您家的! 求您割爱!求您割爱!‛ 老叟说: ‚既是这样,那么, 石头还在。‛ 邢云飞一扭头,石头还在座里, 没挪窝。
⑦老叟说: ‚天下之宝, 当与爱惜之人。这块石头能自己选择一个主人,我也很喜欢。然而, 它太急于自现了。出世早,劫运未除, 对主人也不利。我本想带走, 等过了三年, 再赠送给你。既 想留下, 那你就得减寿三年,这块石头才能随着你一辈子, 你愿意吗?‛ —— ‚愿意!愿意! ‛ 老 叟于是用两个指头捏了一个窟窿一下, 窟窿软得像泥, 闭上了。随手闭了三个窟窿, 完了, 说: ‚石 上窟窿, 就是你的寿数。 ‛ 说罢, 飘然而去。
⑧有一个权豪之家,听说邢家有一块能出云的石头,就惦记上了。一天派了两个家奴闯到邢家, 抢了石头便走。邢云飞追出去, 拼命拽住。家奴说石头是他们主人的, 邢云飞说: ‚我的!‛ 于是经了官。地方官坐堂问案,说是你们各执一词,都说说, 有什么验证。家奴说: ‚有! 这石头有九 十二个窟窿。‛ ——原来这权豪之家早就派了清客,到邢家看过几趟,暗记了窟窿数目。问邢云飞: ‚人家说出验证来了, 你还有什么话说! ‛ 邢云飞说: ‚回大人, 他们说得不对。石头只有八十九 个窟窿。有三个窟窿闭了,还有六个指头印。 ‛ —— ‚呈上来! ‛ 地方官当堂验看, 邢云飞所说, 一字不差,只好把石头断给邢云飞。
⑨邢云飞得了石头回来, 用一方古锦把石头包起来,藏在一只铁梨木匣子里。想看看, 一定得 先焚一炷香,然后才开匣子。也怪,石头很沉, 别人搬起来很费劲;邢云飞搬起来却是轻而易举。
⑩邢云飞到了八十九岁, 自己置办了装裹棺木, 抱着石头往棺材里一躺, 死了。
(选自《〈聊斋〉新义》)
文本二:
有势豪某,踵门求观。既见,举付健仆, 策马径去。邢无奈,颂足悲愤而已。仆负石至河滨, 息肩桥上,忽失手堕诸河。豪怒,鞭仆。即出金雇善泅者,百计冥搜,竟不可见。乃悬金署约而去。 由是寻石者日盈于河,迄无获者。后邢至落石处, 临流於邑,但见河水清澈,则石固在水中。邢大 喜,解衣入水, 抱之而出。携归, 不敢设诸厅所, 洁治内室供之。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石清虚》)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 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 晏子至, 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 “君若赐臣, 臣请歌之。 ”歌曰: “庶民之言曰: ‘ 冻 水洗我,若之何! 太上靡散我, 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 “ 夫子曷为至此? 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 出而不言,遂如大台, 执朴鞭其不务者, 曰: “吾 细人也, 皆有盖庐, 以避燥湿, 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 ”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晏子 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 仲尼闻之, 喟然叹曰: “古之善为人臣者, 声名归之君, 祸灾 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 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 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 不敢 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
公外傲诸侯, 内轻百姓,好勇力, 崇乐以从嗜欲 , 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 问于晏子曰: “古之圣王, 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 “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 不阿党,不私色, 故群 徒之卒不得容。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公曰:“然则何若? ” 对曰: “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 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 ”公曰:“诺。 ”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 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 高大其垄。 ”晏子曰:“敢 问据之忠与爱于君者, 可得闻乎? ”公曰:“吾有喜于玩好, 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 是以知其忠也; 每有风雨,暮夜求之必存, 是以知其爱也。 ”晏子曰: “今四封之民, 皆君之臣也, 而维据尽力以爱君, 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 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 何忠者之 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 无乃甚乎? ”公曰:“善哉! 微子, 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 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晏子 A 归 B 未至 C 而君出 D 令 E 趣 F 罢役 G 车驰 H 而人趋
①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 崇乐以从嗜欲。
②不阿党,不私色, 故群徒之卒不得容。
春归①
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②,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诗人辗转返回成都草堂之时。 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计年计日。
《万古丹山: 武夷山》以既专业又富有诗性的语言介绍了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 远 古时代, ‚大地在沉降与隆起之间,在水与火的淬炼之中, 雕塑着自己新的面容,那该是怎样的一 种宏阔壮观的景象。而此后, 岁月剥蚀造就的丹霞之奇观, 只是那场壮阔运动的序幕之后的正常剧 目。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介绍巍然耸立在游人面前的大王峰和玉女峰,这两座武夷山最著名的山峰, 从地貌学的角度而言, 年龄差竟有 240 多万年。‚在海枯石烂的漫长岁月里,大王峰足足等了玉女 峰 240 万年之久,这是怎样的等待呢?‛ 这样的联想,将自然地理读出了趣味、读出了情感。
山川河流的迷人,不仅在于险奇, ①____。在作者何向阳看来, 真正能代表武夷山水文化底 蕴的, 非朱子文化莫属。然而, 作品绝不是浮光掠影地介绍几则关于朱熹的逸闻, 它要捕捉的是武 夷山水的文化之魂。作者敏锐追索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句中‚泗水‛的来龙去脉,娓 娓讲述中国思想史上心学与理学论辩的‚鹅湖之会‛、发生在朱熹和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张栻之 间的‚朱张会讲‛,细致钩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与朱熹的关联,以及朱熹晚年创建武夷精舍的 缘由……某种意义上,作者沿着宋代以来重要的一条思想线索,进入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场景。 通过对诗性山水的呈现, 使作品尤其具有启发性。所谓诗性山水, 不是用诗化语言描述山水那么简 单。事实上, 诗性指向生命的非功利、哲思性和超越性的层面。诗意是对生命自身、对自我与世界 相遇的凝思和顿悟。碎片化的信息时代, 资讯看似触手可及, 却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人与自身及世 界对话的通道。无论是向内的证悟,还是向自然的返归, 作品洋溢着对生命觉知的兴趣和执着。由 山水而觉悟生命的智慧,这才② ____。
在旅行成为时尚的今天,真正懂得旅行、懂得山水还需要深入沉潜。风景不妨‚看‛, 山水却 必须‚读‛。看可以无所用心, ③ ____ 。这部作品就是一部推敲山水、叩问智慧、体察自然的人 文山水笔记。
一般认为在行动之前应考虑周详, 但是详尽地考虑行动的一切后果又常使人不能行动。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书写工整;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