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四中学教联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01-04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2023八上·黄石期中) 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南 裹/脸颊 / B . /边塞 佃农/农田 畸形/ C . 黑/闲 灭/移 责/ D . /死 追/气 红/
  • 2. (2023八上·莱西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宛如     殚精竭虑    沥青    和颜悦色 B . 仲裁    惨绝人寰    泻气     震聋发聩 C . 荧光    春意盎然    缰绳    诚皇诚恐 D . 遁形    抑扬顿错    躁热     筋疲力尽
  • 3. (2023八上·黄埔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自然把她的珍宝都慷慨地给予了我们:她无数次涌出一股股灵动的生命之泉,她送给人类____的矿产,她还叮嘱大地承载万物接纳人类。而我们人呢?我们是否在她的庇护下开始____,将利爪伸向了自然然?看吧,还有人不但毫无节制地向她索取矿产、石油和水源,甚至还____地将有毒气体排到空中、将浑浊的污水注入江河。那些无知的人们啊,请停止对自然的伤害!

    A . 不计其数 胡作非为 肆无忌惮 B . 不计其数 惹是生非 肆无忌惮 C . 不胜枚举 惹是生非 无所畏惧 D . 不胜枚举 胡作非为 无所畏惧
  • 4. (2023八上·黄石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喜剧是丰富而理性的,必须经过观众思考,才能品尝到笑声的多重滋味。 B .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今年同城速递的“闪送”服务已经覆盖了逾157座城市以上。 C . 以数字阅读、网络视听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消费成为了我国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 5. (2023八上·黄石期中)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 你就是你所经历的一切。你面对考验的抉择、面对责任的担当、面对困难的坚守,连成你的人生轨迹。 B . 阅读有些像角斗,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极力想寻出破绽。在这场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却得到锤炼。 C . 人性有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那些喜欢参照他人意见的人,往往容易被他人的眼光所奴役。 D .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正义的坚持,是担当,是责任。
  • 6. (2023九上·内江月考)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典作品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②一个不读经典的人,不仅词汇有限,同时智力和想象力也会有限,从而导致知识和思想极度贫乏。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经典作品。

    ④可见,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⑤一个读经典的人,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在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

    A . ⑤③②①④ B . ⑤①②④③ C . ③②④①⑤ D . ③①⑤②④
  • 7. (2023八上·黄石期中) 综合性学习。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你查阅了不少资料。你发现,在《说文解字》中,许慎把“信”解释为“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訫,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是如何看待“信”的?
    2. (2) 你们小组同学写了一篇新闻,她的文章里引用了以下名言,你认为不符合“诚信做人”主题的一项是( )
      A .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B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C . 言不信者,行不果。 D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8. (2023八上·黄石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1) 自然风景美如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让我们仿佛目睹富春江水之清,王维的“”(《使至塞上》)让我们惊叹边塞的壮阔。
    2. (2) 乡愁,是古今诗人咏不尽的话题。李白以“”《渡荆门送别》)诉说对故乡的依恋;漂泊途中的任何景物都能不经意触动心头思乡的琴弦,“”(崔颢《黄鹤楼》)一问一答,让乡情更加动人心弦。
  • 9. (2023八上·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

    寄和州刘使君

    〔唐〕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①和州:地名,刘禹锡被贬后在和州任刺史。下文中的“沙口堰”与“水心亭”都在和州。②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

    1. (1) 下列各选项对诗歌的赏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首联中一个“犹”字,表达出作者对友人刘禹锡被贬谪多年的处境的惊叹与无奈。 B . 颔联写作者想象友人饮酒赋诗,送客看花的闲适之举,与前文“闲”字相呼应,可见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友人生活的向往。 C . 尾联一方面是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高度赞赏,另一方面“有谁听”三个字以问句收束全篇,意蕴丰富,给读者留下许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D . 纵观全篇,作者没有通过大篇幅的论述来安慰失落中的朋友,却处处流露思念和安慰,构思新奇巧妙。
    2. (2) 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 10. (2023八上·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李少翁传(节选)

    李少翁者,豫章人。翁家世受医,精脉法。翁乃沉默长者,入门无流视,未尝预问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着腕上,形神忽往。久之,指离于腕,徐以一二语病者隐结 , 少焉投药,犹掇之耳。

    余始不甚识翁,会余弟妇病风眩,状类尸蹶 , 举家喧言“暝矣”!翁至,视其脉:“治也!”进一匙而苏。期以逾月,法当病如前,再进一匙,乃愈。余始奇其言,神其术。后余数患奇疾,法当死,翁数起之。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于是,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翁赴人急甚于已。会岁两大祲 , 翁煮药如池,积片成丘。翁所医者莫知其名,安问糈

    翁性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其为长者如此。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形神忽往:全身心迅速投入到诊断病情上。②隐结:隐伏的病根。③掇(duō):拾取。④尸蹶:一种病症,类似休克。⑤祲(jìn):瘟疫。⑥糈(xǔ):粮食。这里指报酬。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

      A . 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 B . 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 C . 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 D . 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少翁不太爱说话,病人进门,他很少去看,也不事先问病人的病情。 B . “我”的弟媳得了风眩病,全家都觉得不行了,李少翁看了一下脉,喂了一勺药,弟媳就病愈了。 C . 李少翁给病人看病,能急人所难,会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而答应什么时候去诊治。 D . 李少翁如长者一般德高望重,不因为别人做不到而让别人惭愧,也不因为别人有所不知而轻视别人。
    3. (3) 请把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始奇其言,神其术。

      ②翁所医者莫知其名,安问糈?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 11. (2023八上·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庞大的“银发市场”正悄然降临。联合国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还只有9亿;但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激增至21亿,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将超过60岁。据美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5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0年的17.8%增长到33.5%,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到15万亿美元。美国《财富》杂志指出,生物技术、智能设备、制药和护理服务领域的一系列新产品将重点面向老年消费者。

    互联网时代,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成为一大亮点。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医院里,医疗机器人平均每天要行走185公里,不仅能为医院的病人远送药物和食物,为病人提供干净的床单,还能清理医疗垃圾。在日本,超过7万个家庭护理机器人在家中照顾老年人。此外,能够追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定位设备、检测老年人摔倒风险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纷纷涌入市场,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银发经济也可能成为社会变革的新动力。日本银发经济的高技术、智能化程度已经在全球于领先地位,该国早在2016年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所有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缓解少子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挑战。2018年2月,日本政府第三次修订完成的《老龄社会对策大纲》中还提出构建“无龄感工作社会”,指不以年龄进行区分,而是根据个人的意愿与能力选择生活方式,政府有必要通过完善雇用和就业环境来确保老年人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无论是“超智能”还是“无龄感”,如果能够最终得到全面实现,受益的将不仅仅是老年人,而是整个社会。

    老年人群体不等于落伍群体,他们不仅需要更多智慧产品,还在呼唤更多智慧的社会管理方式。

    (《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

    材料二:

    其实,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很多消费模式,都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外卖订餐服务可以解决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网购快递服务可以解决老年人购物不便的问题,网络约车可以解决出行问题。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的各类辅助功能,比如手写、语音等,智能家居的各种便捷功能以及家庭智能监控系统等,都能在方便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同时,也便于子女亲属与之联络。

    既然互联网能够方便老年人,那么为什么鲜有老年消费者网上点外卖和购物呢?这是因为,当下许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其目标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操作模式也是针对年轻人,并非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互联网产品及服务的智能化门槛过高,这就是说,老年人需要的智能消费,不是和年轻人一样越智能越好,而是需要“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智能是为了少跑腿,人工则是补上老年人的短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老龄化人口比例持续上升,“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平台和商家不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相应产品和服务,千万不要因为无人化的噱头,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反而在老年消费市场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摘自《“银发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智能模式?》)

    材料三: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更迭,互联网步伐并没有适当地为中老年用户慢下脚步,在整个社会迈向老龄化的同时,互联网的设计更加需要关注老人需求,避免将他们遗弃在科技的洪流中。

    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老年人逐渐拉近与时代的差距,但在互联网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弱势。老年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他人传授的经验构建了独特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年轻人的互联网文化。因此,打造老年人智能产品时要注重老年人的用户体验,为老年人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促进新技术在养老方面的应用。此外,除了用户体验,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研发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丰富的网络生活。

    (摘编自战钊《老年人上网是种怎样的体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早在2016年日本就提出要建立“超智能社会”以应对少子老龄化的挑战,后又修订《老龄社会对策大纲》,让许多老年人实现了再就业。 B . 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消费模式,也可以为老年人所用。如外卖订餐,网购快递、网络约车等服务均可以方便老年人的家居生活。 C . 很多互联网服务在设计之初是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群体,操作模式未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导致互联网服务对象鲜有老年人。 D . “智能+人工”式的服务才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而无人化看似节省人力和经营成本,其实是在失去老年消费市场。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未来的几十年将激剧增加,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0%。 B . 全球“银发经济”规模将在2020年增加15万亿美元,平台和商家应看到“银发经济”将是新的市场增长点。 C . 家庭护理机器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居涌入市场,既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D . 在全球数字技术发展浪潮中,互联网并没有适当地考虑到老年用户的情况,在互联网方面老年人处于相对弱势。
    3. (3) 我国应如何更“智慧”地服务好即将来临的“银发经济”浪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12. (2023八上·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①萋萋毛,又名小蓟。这种野菜极常见极普通,它的叶子满身全是刺,嫩时刺软,可以做菜。叶子的汁还可以止血。它开出的小花,也蛮漂亮。

    ②说起萋萋毛,我情不自禁想起一些往事。

    ③1954年,我10岁,和邻居女孩一块报名上一年级。那时我父亲已病逝,母亲独自拉扯三个孩子,还能支持我上学,真是不简单。16岁我参加初中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分数考得挺好,可惜按当年规定,年龄超了,没能录取。

    ④我20岁那年,村里办教育,缺教师,让我教孩子们学文化。我跟孩子们一块学习汉语拼音,一些字词也得到熟悉和巩固。24岁结婚后,整天忙着干农活,把孩子们养大,供他们上学,教书和读书也就没再继续下去。

    ⑤多年后,孙女出生了,我到北京帮忙照看。我和孙女一起看书,由此又开始提笔写字。这时候已经是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字了。孙女上小学后,每天她回家写完作业,我就和孙女一起抄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抄了好多遍,有的都能背下来,还能默写出来。这让我很高兴、很充实,觉得生活更有意义了。

    ⑥近些年,儿子鼓励我写回忆录,说将来给孙辈们看,有意义。我说一个农村老太太,没什么成绩,也没什么功劳,有什么可写的?儿子说,种地养家糊口就是成绩,把孩子培养成材就是功劳,就写小事小人物,慢慢来,写一点是一点。我偷偷写了一些,自己藏着。后来儿子偶然看到了,很高兴,说太好了,虽然看着像白开水,可是挺真实挺有味道。他拣出一些成篇的发到网上,没想到这些自言自语的白开水小文章,得到了网友们的喜爱和支持。

    ⑦那之后,我写得越来越勤了。写事、写人、写物、写吃、写玩,庄稼、蔬菜、家畜、炊食、用具等这些我熟悉的东西,都写到文章里。几十年里,眼见的、耳听的、亲历的,用笔记下来,还不少哩。

    ⑧张嘴说容易,写在纸上对我来说可就难了。要么字不会写,要么句子不通。我自己查字典,老伴在网上给我查成语、查谚语。一篇文章一两千字,草稿写两遍,最后再誊清一遍,基本一个礼拜完成一两篇。除去做饭、吃饭、刷碗、打扫卫生,每个星期抽出一天去公园,其余的时间,我都花在笔头上。

    ⑨有事忙挺好。在写的过程中,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快80岁的老人,忘记了我已腰弯背驼,全身心投入。过去的事浮现在眼前,挺有画面感。不少事几十年后再端详,苦的淡了,好的存了。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我写的文章,是最简单、最实在的那种,一眼看到底。能保证的,是自己真实的记录,是真诚的念想。

    ⑩写字作文锻炼了大脑,还锻炼了手指灵活度。自己生活自理,活得有质量,不给孩子们添负担,也是福气。写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快,仿佛又回到了儿时上学的日子。

    ⑪儿子给我当编辑,录入、配图、发文,给我买了大字本词典,还准备了好多本子,嘱咐我不要为了节约写得太满,方便以后修改。老伴每次用毛笔书写标题,还拍了誊清的稿子,通过微信发给儿子录入修改。我常想,如果当年娘不让我去上学,如果村里不让我当老师,如果不和孙女一起读书写字,如果不是儿子鼓励我继续写,如果不是大家鼓励指点我,就不会有这些文字。

    ⑫一次,孙女玩耍时管家门口的小花叫“生命花”,我发现这名字取得好,于是我的小书就取名叫《生命花》了。这本小书印出来了,让我在如今这个好时代里活得更有趣味。牡丹花是花,萋萋毛也有花。经历了生命的苦,才体会日子的甜。草木用生命开花,我们用生命生活。不怕千辛万苦,只要希望在,美好就在,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作者:高秀花)

    1. (1)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语言朴实,可用文中“看着像白开水,可是挺真实挺有味道”一句形容其特点。 B . “我”的写作经历,体现了“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乐观的生活态度。 C . “我”写字作文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大脑和手指,生活能够自理,不给孩子们添负担。 D . “我”的作品能得到网友们的喜爱和支持,是因为内容的真实和念想的真诚。
    2. (2) 品味语言,说说你对第⑨段划线句“写出来是放下,说出来是安慰”的理解。
    3. (3) 梳理全文情节,分析“我”能够写成小书《生命花》的原因。(至少写三点)
    4. (4) 分析文章标题“开花的日子一定会到来”的作用。
    5. (5) 清朝袁枚有一首小诗《苔花》:“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本文结尾也提到了牡丹。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这种写法的妙处。
三、名著阅读(8分)
  • 13. (2023八上·黄石期中) 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题。
    1. (1)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里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言家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因此,里面不能包含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态度。 B . 阅读纪实作品,可以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等获得对作品的整体的印象;还可以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做好摘记提要。 C . 斯诺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还向世界报道了长征这一军事壮举。 D . 斯诺是记者,又是有天赋的作家,他的报道“很文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对许多革命家的采访,注入了人性的兴怀。这些人物有理想、有情怀,但又有人间的味道。
    2. (2) 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陕北期间,斯诺拍摄了大量国民党军队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B .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的家庭环境,也追溯了他们的青少年时代。 C . “我正在疑虑间,突然一清瘦的青年长官出现了,带着浓密的黑鬓。他走近我,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喂,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文讲的!”这里提到的青年长官是毛泽东。 D .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一家66个人被国民党杀害,让斯诺深切懂得了阶级的报复的红军领袖徐特立,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海东,等等。
    3. (3) 根据下面所述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说起《红星照耀中国》,你会想到什么?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词语,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信仰 梦想 成长

四、写作(50分)
  • 14. (2023八上·黄石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

    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