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物质 | 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O2和CO2 | 区分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
B | 硬水和软水 | 鉴别 | 取样,分别滴入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
C | NaCl(细沙) | 分离 | 取样,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 | N2(O2) | 除杂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
a.停止使用煤和石油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骑共享单车出行
工业上常用 CO2 和 NH3 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 CO(NH2)2 和 H2O,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 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速率 b.X 的化学式 CH3COH c.合成 X 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Ⅰ.如图 ABCD 的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 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A、B、C、D 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A、B、C 中属于离子是 (填字母)。氯化铵(NH4Cl)是由 NH4+和 (填离子符号)构成。
由图甲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 。
再取一根 V 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见图乙。
图乙实验中,最先出现白烟的位置与图甲实验相反,说明相同条件下 ,同时实验过程中发现V 型玻璃管发热,其原因是 。
Ⅳ.NaCl 可用作雪天道路抗冻剂。冰水混合物中,水与冰会发生水分子交换。0℃时,水与冰发生交换的水分子数目相等,该微观过程如图 1 所示。向冰水混合物中加入 NaCl,水分子交换的微观过程
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制得的 H2 中含有 CO,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 CO 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氚(氚是一种原子核中有 1 个质子和2 个中子的原子)可用于核能发电,再利用电解水法制氢。
图 1 是化学家研究利用 ZnO 和 Fe3O4 为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在一定温度下,利用 Fe﹣Mo/C 作催化剂,裂解乙醇可以制备氢气。图 2 是科研人员研究相同温度下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时,催化剂中 Mo 与 Fe 最佳质量比的实验结果,图中氢气产生速率越高,说明催化剂效果越好。
a.氢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所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b.利用太阳能发电并电解水制氢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c.现阶段氢能已经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① 氚属于 元素的一种原子。
② 下列示意图能表示氚原子的是 (填序号)。
感官指标 | 化学指标 | 细菌指标 |
水质无色、无味 | 铜<1.0mg/L;铁<0.3mg/L | 细菌总个数<100个/mL |
HClO 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 HCl 及另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a.HClO 是一种不稳定弱酸,仅存在于溶液中,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如石蕊、品红)褪色,有很强的漂白作用。
b.Cl2 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用较高浓度的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Cl2。
Ⅲ.为了探究 HClO 的漂白性,结合上述符号表达式,学习小组同学联想到以前和老师一起做过的 CO2性质的探究实验,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 1)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表:
实验环节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干燥红色布条不褪色 | |
B | Cl2和水的混合物能使红色布条褪色 |
【实验 1】探究 KIO3 的热稳定性。按如图装置完成实验:
序号 | 1﹣1 | 1﹣2 |
装置 | ||
现象 | 加热较长时间后,导管口持续产生气泡 | a |
【查阅资料】
a.淀粉溶液遇单质碘(I2)变为蓝色,遇 KIO3、维生素 C、醋酸均不变色。
装置 | 序号 | 溶液的浓度 | 实验现象 | |
碘酸钾 | 维生素 | |||
2-1 | 10% | 10% |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 |
2-2 | 0.5% | 0.5% | 溶液慢慢由无色变为蓝色 | |
2-3 | 0.25% | 0.25% |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
根据实验中“KIO3 溶液与维生素 C 溶液均不能使淀粉变蓝色,但是两者混合后淀粉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序号 | 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3-1 | 20 | / | a |
3-2 | 20 | 氧化铜0.5g | b |
3-3 | 20 | 二氧化锰0.5g | c |
① 做实验 3﹣1 的目的是 。
② 若待测数据 b c(填“>”、“=”或“<“)可知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