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21. (2023九上·苏州期中) 我国力争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 4 种主要途径。
    1. (1) Ⅰ.“碳”减排:CO2 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2. (2) 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停止使用煤和石油 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骑共享单车出行

    3. (3) Ⅱ.“碳”捕集:工业上“碳捕集”主要从工业废气中捕获。CO2 浓度越高,捕集成本越低。燃煤电站用  (选填“纯氧”或“空气”)进行燃料燃烧,可以产生高浓度的 CO2
    4. (4) 风化岩石中的 CaCO3 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 CO2 和 H2O,发生反应转化为 Ca(HCO3)2 ,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5. (5) Ⅲ.“碳”封存:自然界“碳封存”主要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封存 CO2
    6. (6) Ⅳ.“碳”利用:

      工业上常用 CO2 和 NH3 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 CO(NH2)2 和 H2O,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 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催化剂提高了合成速率 b.X 的化学式 CH3COH c.合成 X 的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 22.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 (1)

      Ⅰ.如图 ABCD 的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 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A、B、C、D 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A、B、C 中属于离子是  (填字母)。
    2. (2) 图 D 表示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 X=  。
    3. (3) 银原子中质子数为  ,一个银原子质量约是一个碳原子(C-12)质量的  倍(填整数)。
    4. (4) Ⅱ.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可以得到氯化铵,该反应常用于探究微粒的运动性。那么,微粒运动速率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氯化铵(NH4Cl)是由 NH4+和  (填离子符号)构成。

    5. (5) 【进行实验】将一根玻璃管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见图甲:

      由图甲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  。

    6. (6) Ⅲ.【拓展延伸】

      再取一根 V 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见图乙。

      图乙实验中,最先出现白烟的位置与图甲实验相反,说明相同条件下  ,同时实验过程中发现V 型玻璃管发热,其原因是  。

      Ⅳ.NaCl 可用作雪天道路抗冻剂。冰水混合物中,水与冰会发生水分子交换。0℃时,水与冰发生交换的水分子数目相等,该微观过程如图 1 所示。向冰水混合物中加入 NaCl,水分子交换的微观过程

    7. (7) 图 2 所示。从水分子交换的角度解释 NaCl 降低水凝固点的原理是  。

  • 23. (2023九上·苏州期中) 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使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制得的 H2 中含有 CO,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 CO 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氚(氚是一种原子核中有 1 个质子和2 个中子的原子)可用于核能发电,再利用电解水法制氢。

    图 1 是化学家研究利用 ZnO 和 Fe3O4 为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在一定温度下,利用 Fe﹣Mo/C 作催化剂,裂解乙醇可以制备氢气。图 2 是科研人员研究相同温度下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时,催化剂中 Mo 与 Fe 最佳质量比的实验结果,图中氢气产生速率越高,说明催化剂效果越好。

    1. (1) 下列有关氢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所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b.利用太阳能发电并电解水制氢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c.现阶段氢能已经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2. (2) 利用液氮的低温能将 H2 与 CO 分离,说明氢气的沸点比 CO 的沸点  。
    3. (3) 氚可用于核能发电,再利用电解水法制氢。

      ① 氚属于  元素的一种原子。

      ② 下列示意图能表示氚原子的是  (填序号)。

    4. (4) 利用 ZnO 和 Fe3O4 为催化剂制取氢气过程如图 1 所示,该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  ;写出反应 2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 (5) 对比图 2 中的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24. (2023九上·苏州期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有以下装置:

    1. (1) 选择装置 B 和 D 组合可用于实验室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 (2) 实验中某同学发现 D 装置水槽中的水变红,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 (3) 搭建如图 2 所示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  (选填“K1”、“K2”或“K3”)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
    4. (4) 某同学用 C 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收集装置可选用  。
    5. (5)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比双氧水制氧气还要剧烈得多。你认为如图中最适合制备乙炔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其优点是  。
  • 25. (2023九上·苏州期中) 今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1. (1) Ⅰ.我国生活饮用水的部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感官指标

      化学指标

      细菌指标

      水质无色、无味

      铜<1.0mg/L;铁<0.3mg/L

      细菌总个数<100个/mL

      要使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感官指标,可通过活性炭的  作用而达到。
    2. (2) 化学指标中的铜、铁在人体中属于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3. (3)  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
    4. (4) Ⅱ.自来水厂利用氯气消毒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

      HClO 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 HCl 及另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5. (5) 【查阅资料】

      a.HClO 是一种不稳定弱酸,仅存在于溶液中,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如石蕊、品红)褪色,有很强的漂白作用。

      b.Cl2 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用较高浓度的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Cl2

      Ⅲ.为了探究 HClO 的漂白性,结合上述符号表达式,学习小组同学联想到以前和老师一起做过的 CO2性质的探究实验,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 1)来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表:

      实验环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干燥红色布条不褪色

      B

      Cl2和水的混合物能使红色布条褪色

    6. (6) 为了证明是 HClO 的漂白性,还需要设计实验:在一个红色布条上滴加  (化学试剂名称),布条无变化,排除 HCl 的漂白性。
    7. (7) 烧杯中 NaOH 溶液所起的作用是  ,实验中,仍能闻到轻微刺激性气味,原因可能是 NaOH 溶液浓度  (选填“太高”或“太低”),将 C 中导管与 D 相连,可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的优点是  。
    8. (8) 取实验后 B 中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可能观察到的先后现象是  ,  。
  • 26. (2023九上·苏州期中) 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实验探究其性质如下:
    1. (1)

      【实验 1】探究 KIO3 的热稳定性。按如图装置完成实验:

      序号

      1﹣1

      1﹣2

      装置

      现象

      加热较长时间后,导管口持续产生气泡

      a

      【结论与反思】食盐中加碘可预防  疾病。
    2. (2) 实验 1﹣2 中 a 处现象为  ,说明 1﹣1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由此证明碘酸钾与氯酸钾一样受热会分解且反应相似,请写出碘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3. (3) 【实验 2】探究 KIO3 与维生素 C 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取不同浓度的碘酸钾和维生素 C 溶液按下表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a.淀粉溶液遇单质碘(I2)变为蓝色,遇 KIO3、维生素 C、醋酸均不变色。

      装置

      序号

      溶液的浓度

      实验现象

      碘酸钾

      维生素

      2-1

      10%

      10%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2-2

      0.5%

      0.5%

      溶液慢慢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0.25%

      0.25%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根据实验中“KIO3 溶液与维生素 C 溶液均不能使淀粉变蓝色,但是两者混合后淀粉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4. (4) 对比实验 2﹣1、2﹣2,可探究的影响 KIO3 与维生素 C 反应的因素是  。
    5. (5) 由实验 2﹣3 现象得出:醋酸会  (选填“促进”或“抑制”)KIO3 与维生素 C 的反应。
    6. (6) 影响反应速度因素有很多,比如催化剂的种类。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小明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以生成 30mL 气体为标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序号

      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3-1

      20

      /

      a

      3-2

      20

      氧化铜0.5g

      b

      3-3

      20

      二氧化锰0.5g

      c

      ① 做实验 3﹣1 的目的是  。

      ② 若待测数据 b  c(填“>”、“=”或“<“)可知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7. (7) 【反思】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催化剂的种类、反应物浓度外,还可能与  有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