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专项复习...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31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八上·永福期中)  2023年2月9日,四川金堂县人民法院作出一个审判决,被告人吴某为多人破解无人机禁飞程序牟利,后果严重,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这告诉我们( )
    A . 刑法是我们应对侵害最权威的手段 B .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 .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 . 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 2. (2023八上·上思期中) 王某1月19日自武汉回长春探亲,在其出现发热咳嗽症状时,仍多次与他人密切接触,造成严重后果。根据刑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2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区分局对王某(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侦查。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 . 王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B . 王某依法行使了人身自由权 C . 王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 北京市公安局独立行使检察权
  • 3. (2024八上·沐川期末)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下面属于附加刑的是(    )
    A . 管制 B . 拘役 C . 无期徒刑 D . 剥夺政治权利
  • 4. 2022年3月,杨某因醉酒驾驶二轮摩托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杨某受到这一处罚,是因为其行为( )

    ①触犯了刑法
    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③出于过错,违反了行政法规
    ④依据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主刑的是( )
    A . 管制、死刑、没收财产 B . 拘役、罚金、有期徒刑 C . 罚金、死刑、驱逐出境 D .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
  • 6. (2023八上·硚口期中) 焦某贩卖毒品,借亲属的账户洗白毒资,触犯刑法,构成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8万元。这表明(  )
    A .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B . 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D .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 7. (2023八上·宜城期中) 当前多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中,部分青少年成为了受害者,也有部分成为了施暴者。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

    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

    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

    ④努力学习,做勤学乐学的人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2023八上·永福期中)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到各个学校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向广大中小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公安机关的这种活动,有利于( )

    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②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

    ③杜绝中小学生违法犯罪    
    ④引导青少年制定法律法规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
  • 9. 下表是一份”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关系”的抽样调查结果。对此,下列读正确的是( )

    不良行为数量

    1种 

    3种

    5种 

    其他

    占未成年人犯罪比例

    20%

    26%

    45%

    9%

    A .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从违法犯罪开始的 B .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没有原则界限 C . 未成年人违反纪律不要紧,千万不要违反法律 D . 未成年人应防患于未然,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 10. 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的距离有时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有(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③小洞不补,大洞吃苦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3八上·潮南期中) 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下列最能符合这一意思的是( )
    A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 .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囵悔方迟 C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D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未报,时间没到
  • 12.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有人针对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出现不良行为的平均开始年龄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
    不良行为的平均开始年龄不足10岁10-13岁13-14岁超过14岁
    总体不良行为种类数1种3种5种1种
    所占比例10%30%50%10%

     

    该调查表明( )

    ①未成年人应增强法治观念,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②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高发期是13-14岁的青春期

    ③未成年人有了不良行为必然会走上犯罪道路

    ④未成年人应自觉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3. (2023八上·永福期中)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年级的学生王某,原本品学兼优,后来认识了几个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受其影响,经常旷课,在校内杨烟,欺负同学,偷同学的东西,为此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换一部配置高的手机玩游戏,他向父母索要钱不成后,到社会上去盗窃财物,甚至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以盗窃罩和抢劫罪判刑。

    材料二:王某走上违法犯罪的历程

    1. (1) 请同学们在材料中找出王某的行为哪些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行为。
    2. (2) 请结合材料分析王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至少2点)
    3. (3) 王某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 14. (2023八上·巴彦期中) 材料一:《今日说法》曾采访过一个青少年犯罪团伙“老大”林林,以下是相关片段:“我叫林林,今年17岁。读初一时成绩不好,经常旷课,逃学,经常去网吧和营业性歌舞厅,在那里结识了一批社会上的小混混,零用钱不够花,就去勒索小同学的钱,后来我索性辍学了,在社会上打拼的过程中,我组建了一个由10多个人组成的团伙,年龄都与我差不多,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我们结伙抢劫18起,故意致人重伤4起,劫得财物约6万元。”

    材料二:法律链接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 (1) 材料一种林林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
    2. (2)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材料一中划线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并说明理由。
    3. (3) 林林的犯罪经历留给我们青少年的警示有哪些?
  • 15. 解读案例,回答问题。

    初中生小迪禁不住诱惑,常常逃学,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沉湎于网吧、舞厅,还沾染了毒品。15岁 那年,为了筹措毒资,竟与人一起拦路抢劫,致被害人重伤。案发后,小迪携带抢到的500多元钱潜逃到外地,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迫于法网的威力,投案自首。后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现在,小迪身陷囹围,不仅自己失去了自由,也让家人备受打击。

    [法律链接]

    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 (1) 材料表明,犯罪除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还有哪两个基本特征?
    2. (2) 有人读了案例后,得出如下结论:”一切犯罪,总是以害人开始,以利已结束。”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3. (3) 犯罪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小迪的经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哪些警示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