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

更新时间:2024-01-03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类型,与传统文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传统文学作为基础,单纯靠超链接、互动和商业运作手段,网络文学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在文学史的视域中,接续传统文学评论,是网络文学评论向前发展的必由路径。

    从网络文学诞生到现在,网络文学评论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论证网络文学的合法性,二是探求网络文学的经典化。

    传统文学是评价网络文学的重要参照系。网络文学和传统写作都是文学,都要遵循文学自身的标准,同时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写作的话语权,人人都可写作;其文字表述的率真和紧贴内心的鲜活语言,很多时候是传统作家所缺乏的。要在文学史视域中观照网络文学,离开了传统文学,我们无法正确评价网络文学。在学术界,要论证网络文学的合法性,不少学者把它同戏曲等传统艺术类型进行比较,寻找它们在合法化进程中的共通性,如都有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等。时至今日,论证网络文学合法性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及网络文学的经典化问题是它的下一个目标。显然,对网络文学经典化的论述,必须要有文学史的视域。只有厘清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超越,才能进行合理评价。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文学经典化的任务还远未完成,还要进一步论证哪些网络文学经典是文学的经典。而当前网络文学经典化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传统文学的标准看待网络文学,二是另立一个全新的标准。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如果单纯用传统文学的标准,显然没有考虑到网络文学是文学发展进程中的新类型,在创作、作品和接受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特点。而完全抛开传统文学理论,实际上是否定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文学共性。

    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绝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美学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批评原则,不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应遵循。有些网络文学写手只追求作品好看,希望获得较高的点击率。但若只满足于此,则是远远不够的。好的文艺作品必然是真善美的统一,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它既能反映历史真实,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网络文学评论需要在传统文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当下,网络文学评论与传统文学结合得还不够。符合网络文学发展规律的网络文学评论,不仅能引领网络文学创作,而且能对传统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有启示作用,这才是整个文学界需要的文学评论。

    (摘编自王泽庆《网络文学评论与传统文学的关联》)

    材料二: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已有20年时间。当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研究和评论尚有待提升和加强。

    新世纪以来,关于网络文学是否具有文学价值的争论曾延续近十年。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拓展,最初的概念之争、特征之辨、传播探析等理论问题均已有所建树。但不少研究仍停留于现象描述,部分研究者不具备线上作品阅读经验、欠缺业态分析把握能力、习惯生搬硬套传统理论进行架空式批评;常见的粉丝评论虽具有批评活力,但大多缺乏系统性;专注于作品点击量、排行榜等数据量化的产业评论,又往往只强调网络文学商业属性,美学维度和价值维度付之阙如。

    面对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网络文学理论批评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网络文学表达机制和文体特征,在学理上把握网络文学并达成学术共识。评论者首先要认识到,网络文学虽数量庞大,但并未达到文学成熟的高度。其次,不能一味放大其商业烙印,止步于对网络文学商业价值的评估,忽略文学本体层面的专业评论。与此同时,网络文学研究者应当对写作者提出警示,即无论是今天所倡导的现实题材创作,还是纯幻想类的玄幻题材,作品的趣味格调有待提升、作品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待解决。

    阶段性总结网络文学创作规律、积极建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引导网络文学价值追求,也是网络文学理论评论者肩负的责任。网络文学现场纷繁复杂,从文学本体至网络文学产业、从青少年阅读风尚到媒介融合的影响,都需要网络文学评论者不断扩大研究领域,聚焦前沿问题,及时回应网络文学发展中的实践问题。

    与传统文学评论相比,网络文学评论的挑战更在于评价对象的复杂性。网络文学远非传统的文学文本那么纯粹单一,它复杂多面,融合了当前的主流文化和亚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体现不同代际的心声。这就需要网络文学评论者具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充分调动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资源。网络文学在走出国门,进入更大传播领域的同时,还要面对新的评价标准。这对于创作者和评论者来说,无疑又是一重挑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网络文学也肩负着历史使命。网络文学评论者既要积极引导创作者深入生活、积极反映现实,通过网络文学独特传播优势,传递正能量;又要直视网络文学本体和文化问题,潜心于作家作品研究,与广大网络文学爱好者共同创造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美好前景。

    (摘编自张知干《强化网络文学评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文学需要以传统文学作为基础,网络文学评论亦需要在传统文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B . 作者引用刘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之语,意在强调“必须要有文学史的视域”看待网络文学经典化。 C . 粉丝评论专注于作品点击量、专业研究者架空式批评等导致网络文学评论缺少美学、价值维度。 D . 网络文学复杂多面,融合了当前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等文化的特点,给网络文学评论带来极大挑战。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网络文学评论经历了论证网络文学的合法性和探求网络文学的经典化两个重要阶段,而后一阶段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B . 目前网络文学尚未达到文学成熟的高度;网络文学评论不能评估其商业价值,而应从文学本体学理层面进行专业的评论。 C . 网络文学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实践问题,提醒网络文学理论评论者肩负起扩大研究领域、聚焦前沿问题、及时回应的责任。 D . 引导创作者深入生活、积极反映现实,通过网络文学独特传播优势,传递正能量,是网络文学评论者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全面最准确体现网络文学评论应当“引领网络文学创作,而且能对传统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有启示作用”这一观念的一项是( )
      A . 以纯粹的“网络性”视角介入网络文学现场,偏向技术性、实验性的分析。 B . 遵循“美学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批评原则,客观评价各类网络文学作品。 C . 放眼全球的数字文化潮动,重点突出进一步拓展网络文学外延式批评空间。 D . 以“文学性”眼光审视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学,淡化其与新媒介的依存关系。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材料一的作者认为“在文学史的视域中,接续传统文学评论,是网络文学评论向前发展的必由路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理由。
  • 2.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现代文阅读II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简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开始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估客胡商必经之地, 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这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的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 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并且在指导他的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只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辞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辞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 B . 《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 C . “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阴铿)何(何逊)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 D . 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辞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E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2. (2) 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
    4. (4) 第4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文言文阅读

    刘敬者,本名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 , 高帝在焉。娄敬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积德累善十有余世。成王即位,乃营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不屯一卒,不战一士,八大国之民莫不宾服。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 , 号为建信侯。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B . 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C . 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D . 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建都于此。 B . 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后可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莅中国而抚四夷”。 C . 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 . 山东,即现在的山东省,也泛指秦以外的东方六国之地,如《鸿门宴》中有“沛公居山东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敬定都关中的建议遭到群臣的反对,刘邦决定采纳群臣的意见定都洛阳,后留侯张良力陈定都关中的好处,高祖最终定都关中。 B . 刘敬善于把握时机,胆识过人。他出身戍卒,路过洛阳时,通过刘邦身边的将领希望拜谒刘邦,得到召见和赐食。 C . 韩王信与匈奴想联合攻汉,刘邦派刘敬到匈奴窥探虚实。刘敬见匈奴士兵多老弱之人,猜测此乃匈奴营造的假象,建议不可贸然进攻。 D . 汉朝初立、内忧外患之际,刘敬提出的策略对新生政权的存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被赐姓和封爵,体现刘邦对其政治才能的认可。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衣帛,衣帛见;臣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②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

    5. (5) 刘敬认为关中有哪些有利条件,请简要概括。
  • 4.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词“狂”字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 . 甲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C . 乙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 . 两首词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甲词是“狂”,乙词是“愁”。
    2. (2) 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这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两首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 5.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 (2)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3.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勉(qiánɡ)  复(bì)    不屈不(náo) B . (pínɡ)障   寒(jìn)   (xiānɡ)机行事 C .  折(qū)    照(yìnɡ)  拍手(chēnɡ)快 D . (rèn)性    (fēn)外   潦草(sè)责
  • 7.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埏以为器:黏土 ②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考虑 B . ①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 ②自者不长:夸耀 C .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称赞 ②自胜者:强壮 D . ①虑而后能:收获 ②自者明:通“智”,智慧
  • 8.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下面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衿,衿是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可借指学子,明清亦指秀才。也可指做大官的人,如“青青子衿”。 B . 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C . 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 D .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 9.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农业文明的产物,____了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生产、生活智慧。很多节日都与特定的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可被视为推动节日起源的“文化英雄”,如介子推之于寒食节,屈原、伍子胥、曹娥之于端午节;有的则是人们对浪漫瑰丽神话的想象,如牛郎织女之于七夕节,嫦娥之于中秋节,等等。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春节的核心人物是谁呢?____,就要从春节的原初意义说起。所谓春节,其基本寓意是除旧迎新。这便____中国人对自然更替周期的认识了,也就是说,春节作为一个岁时节令,是以历法为基础的。从夏、商、周到秦朝,每年的第一个月,即元月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以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朝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元月与春节并非同时。真正从历法上规定“元月即春节”,将“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直接联系、统一起来的人,是汉武帝刘彻和天文学家落下闳,因此,汉武帝被称为“春节皇帝”,落下闳被称为“春节老人”。

    (改编自游红霞《春节符号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叙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反应 追本溯源 涉及 B . 反映 追根究底 关涉 C . 反映 追本溯源 涉及 D . 反应 追根究底 关涉
    2.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B . 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C . 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D . 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3. (3) 下列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 ②③①⑤④ B . ②③①④⑤ C . ③②①⑤④ D . ③②①④⑤
四、写作(60分)
  • 10. (2022高一上·伽师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思、给人力量:“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气象万千的“中国答卷”……十年不懈奋斗,我们绘写了壮美画卷。

    身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