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清单 |
6个头盖骨化石 |
时间(公元前/年) | 770 | 720 | 620 | 520 | 420 | 320 | 270 | 220 |
诸侯国数量(个) | 123 | 116 | 58 | 38 | 23 | 18 | 11 | 1 |
地区 | 措施 |
东南 | 迁民至岭南,与南越、西瓯人杂居共处 |
北方 | 巡视北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
西南 | 派使节到西南夷,加强联系,设置郡县 |
材料一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时期的形势图。
材料二 变法明确把“农战”作为治国的根本方针,以法律形式肯定和维护土地私有制。发布“垦草令”,鼓励开垦荒田;为了鼓励农业的发展、规定用捐粟多少授予爵位和官职。这样,封建经济在秦国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张荣铮《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
材料三
图一: 时期;图二: 时期。
材料一 作为秦始皇推广至全国的规范文字,小篆(如图的“马”字)字形整齐,结构规范,不像甲骨文那样,同一个字有各种各样的写法;小篆充分保留了造字的文化内涵,在它的字形中,蕴含着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奥秘。此外,从字形来讲,小篆也是一种比甲骨文、战国文字更漂亮的文字,它的线条细腻流畅,没有生硬的转折和突兀的变化,刚劲有力,十分优美,即使后来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也始终为书法家所青睐。
——摘编自孟琢《汉字就是这么来的》
材料二 这种统一的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持久统一的粘合剂。(它)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所操持的方言常常彼此听不懂。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外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文,但不会说一个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 汉文帝从代地来到京城,当政23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架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凡是对百姓不利之事,就予以废止,以便利于民众。例如,他曾打算在新丰以南的骊山之上建造一座楼台,名曰“露台”,召匠计之,值百金。对皇帝来讲,“百金”实在微不足道,可文帝却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连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产业的花费都感到太奢侈了,文帝之节俭可见一斑,为天下人做出了榜样。
——摘编自岳庆平《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材料二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摘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围绕汉文帝、汉景帝的治国理政举措,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题建议;论题可以从治国理政的背景、影响等某一方面展开,也可以综合概括。如;汉初的国情影响了文帝、景帝的治国理政;历史的经验教训影响了文帝、景帝的治国理政;文帝、景帝治国理政的举措推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