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 精湛的。 ”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 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学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 读书 ”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 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 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 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 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 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 所不要看的书! ”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 世纪英国 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 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 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 奇。 ”他所说的“奇书 ”,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 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 20 种不同 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 ”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 ”,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 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 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 浒》,老不读《三国》 ”。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 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他所著的《论衡》 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 ”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 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 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 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书,就有无数版本,让读者不知道读哪种好。 尤其是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版本、译者、出版社的差别很大,一定要选名社、名翻译 家的版本来读。另外,在内容、文字等方面也要有所选择,学会取舍。
⑦“尽信书不如无书。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在面对书海时学会选择,在面对同 一本书时,也要善于对其内容进行选择。现在的一些图书,平庸陈旧的内容较多,真知灼 见较少,书中的很多观点别人早已说过,只不过是改头换面炒冷饭,如果我们捧着这样的 书籍,还一本正经从头读到尾,岂不是浪费时间?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必要的丧失
迟子建
①一九九四年九月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正在河岸散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 个人相遇。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的美如天仙的新 娘。
②古朴的石桥、平静的河水、清朗的月光,这种充满古典情怀的场景使我对那男子产 生了好奇。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他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地望着河水。 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笑着,毫无顾忌地笑着,我想不到他是精神失常者。他与我擦身而 过,像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③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 了一番却得不到任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 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钱、荣誉等这一切为人所累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 那一点是什么?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著的。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 平和、宁静与超然。而到达这种境界却必须以丧失作为代价。
④他对我的那一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 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感是 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 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⑤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 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 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惜这 样的地方又缺乏足够的精神给养。没有了满足感、 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 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⑥怀旧是否也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 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却是对逝去所有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念已逝的所 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么你在怀旧,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 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 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丧失又是必不可少 的。
⑦那么憧憬呢?它也是一种丧失吗?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 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 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是对许多俗世生活的一种丧失。
⑧怀旧和憧憬,这是文学家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良好素质,它们的产生都伴随着丧失。 而并不是任何人每时每刻都能怀旧和憧憬的,它需要营养的补充,也就是需要培养人的一 种孤独感——一种近于怪癖的艺术家的精神气质。一个八面玲珑、缺乏个性的人是永远不 会成为艺术家的,因为他们拥抱一切,缺乏问询、怀疑、冷静和坦诚,因而也就产生不了距离和美。
⑨我又想起了在大理石桥上遇见的那个人。以往我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称他们为精神 病患者,但我现在不那么以为了。首先我已经不敢肯定这是一种病,当然就不能说他是患 者了。我们是用常人的眼光打量他们的,他们的失神和超常状态其实是引起了我们自身的 恐慌,他们那不顾一切、彻头彻尾的丧失令我们疑惑不解,所以我们认定他们有病。有一 个小常识很说明问题,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而 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醉的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 战胜了抑郁、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打量我们 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失常者,或者说是精神漫游者。
【选段一】杨志取路投东京来,寻个客店安歇下,央人来枢密院打点理会本等的勾当, 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便尽了,方才 得申文书,引去见殿帅高太尉。来到厅前,那高俅把从前历事文书都看了,大怒道:“既 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 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 ”把文 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司府来。
杨志闷闷不已,思量:“洒家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 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在客店里又住了几日, 盘缠都使尽了。
【选段二】正走之间,只见前面有五十来株大树丛杂,时值新秋,叶儿正红。李逵来 到树林边厢,只见转过一条大汉,喝道:“是会的留下买路钱,免得夺了包裹! ”李逵看 那人时,带一顶红绢抓角儿头巾,穿一领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脸上。 李逵见了,大喝一声:“你这厮是甚么鸟人,敢在这里剪径! ”那汉道:“若问我名字,
吓碎你心胆!老爷叫做黑旋风!你留下买路钱并包裹,便饶了你性命,容你过去。 ”李逵 大笑道:“ 没你娘鸟兴!你这厮是甚么人?那里来的?也学老爷名目,在这里胡行! ”李 逵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汉。那汉那里抵当得住,却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 在地。一脚踏住胸脯,喝道:“认得老爷么? ”那汉在地下叫道:“爷爷!饶恕孩儿性命!” 李逵道:“我正是江湖上的好汉黑旋风李逵便是!你这厮辱没老爷名字! ”
江上①
李商隐
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
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
刺② 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
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
【注释】①大中二年(848 年)秋,李商隐欲入蜀依杜悰,行至巫峡、夔州之地,又折回江陵,途中登 江楼而作此诗。②刺字,刺于名帖上的字(官职、姓字)。《后汉书•祢衡传》:“祢衡避难荆州,来游 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周本,舒州宿松人,汉南郡太守瑜之后。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 十家。本少孤,羁贫,有勇力,尝独格虎杀之。
吴武王起,隶帐下,勇冠三军,每奋跃先登,蒙矢石,身无完肤。战罢,辄自烧铁烙其创,食饮言笑自如。累迁至淮南马步使。武王取江西,抚州刺史危全讽率诸州兵十万来 争其地,屯象牙潭,楚人围高安以援全讽。江西守将刘威警书至,武王谋可将者,列官严 可求荐本。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可求自往强起本,本曰:“吴门之役, 非贼果强,徒以我将帅权轻,下皆专命,故无功。今必见起,勿用偏裨乃可。 ”许之,得 精卒七千,昼夜兼行。武王初命之解高安围,本曰:“楚人非欲下高安,第为全讽声援尔。 今先败全讽,楚人必弃高安走,何足击哉? ”
乃驰至象牙潭,急击之,大破其军,擒全讽,楚人亦遁,吉州刺史、信州刺史皆弃城 去,江西之地始定。本之初至也,即挥兵进。刘威欲留宴犒,不许。或曰:“敌兵盛,宜 审观形势,何遽如此? ”本曰:“贼众加我十倍,使我兵知之,战先夺气矣,急乘其锋用 之,乃可有功。 ”已而果如所料。武王奇其能,遂用为信州刺史。
时本从军攻苏州不能下耻之称疾卧家
①战罢,辄自烧铁烙其创,食饮言笑自如。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烟雨山塘,从东到西逶迤而去,似与雨声共吟一首悠长淡雅的唐诗。我发现这里的平 屋小楼,时而被宽宽窄窄的水埠隔断,又时而与古古朴朴的小桥相连。山塘的雨,也似有 了时隔时连的感觉,恰似古典词曲中的长句复短句,既显示出断续相间错落有致的节奏, 又呈现出一种强弱对比绵长不绝的旋律。【甲】
今天我在山塘赏雨,确乎远离了市嚣俗尘,任凭心灵与天机相牵。你看看那雨:[A]洒 落在街面和小桥上,洒落在四方天井和深深庭院中,洒落在深黑浅灰的瓦楞上,洒落在静 静流淌的河水里,自是那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闲散之态;[B]你听听那雨:淅淅沥沥,细 细微微,正与檐下人叨叨絮语,单调里分明透出一种亲切和柔情。[C]独行雨中,旁若无人, 我细细体悟着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自然随意的人生况味,人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是何等不易?[D]
山塘雨,飘进了我的思绪,洒透了我的心灵。【乙】雨,衬出我心境一片宁静,一片 平和。看雨中山塘,就好像看一部“ 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 ”的黑白影片。生活在 屋檐下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平民,有的卷起了袖子淘米洗菜,有的在油漆脱落的门口与孩 子白相,有的则在木格子窗前闲话家常,使人感到一种散淡安逸的人生情味。听山塘的雨 声,又好像听一首“一切色彩喧哗 ”都已“消隐 ”的江南丝竹, ① 是母亲吟唱的充满 温馨之感的生命之歌。余光中说,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是啊,行 在雨中,听在雨中,思在雨中,更激起我穿越岁月回忆历史的意趣,尽管盛唐气象烟消云 散,明清繁华风光不再,但这条古街在起起伏伏中对古文明的执着坚守,古老的牌坊在 ② 里幽叹低吟鳞次栉比的古宅里许许多多的老故事,却始终没有在岁月的流逝中湮灭,时间 定格成历史,彳亍(chì chù:漫步,走走停停)其间,如同置身历史。山塘雨,给人的也 许不在游兴,而是回忆,是沉思,是品味。【丙】今天,春光乍泄,雨助我思,吸引我从 历史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将来,确是一种与历史气脉相通的生命和精神的感悟。
半个多世纪来,我第一次行走在雨中山塘。身段苗条的水巷, ③ 地从东到西一路 瘦了过去,绵绵密密的雨也一路瘦瘦的飘了过去。及至走过半塘,山塘水竟穿出或高或低 的房舍,不再如半遮面的琵琶女, ④ 地依偎着堤岸,在雨的触摸中闪着眉眼,隔街 面对着一扇扇门扉和窗根,漾出了生动的表情。【丁】河畔有树有草,有亭子和小屋,那 是春天的小站。行人可以在这里赏春和听雨。我看到河对岸或稠密或疏朗的枕河人家,在 烟雨中显得空空阔阔,迷迷茫茫。
垂柳飘拂,雨声如乐,绿了肺腑,湿了灵思,顿觉凡尘俗垢都消失在山塘雨中。
(文章有删改)
低自己品位,喜欢往竹林品茗小聚。
C . 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即 , 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D .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家 族文化,因此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5 月 10 日是“ 中国品牌日 ”。2023 年“ 中国品牌日 ”活动主题为“ 中国品牌,世界共 享;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 ”。在国人 2021 年关注的十大国潮话题中,国货数码、国潮 服饰和国货美妆位列前三,此外还包括国产影视、国漫国游、中国音乐、中国文学、中国 美食、文化遗产和汉服等。曾经“‘耐克 ’‘阿迪'满街走"的景观已经渐渐被"‘ 中国李宁 '当胸来 ”的现象取代。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或叙述生活 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讲好你与国风国潮的故事或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