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四)

更新时间:2023-12-31 浏览次数:15 类型: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七上·江门期中) 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想要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 2. (2023七上·潮南月考) 有学者认为。黄巾起义失败后,东汉天下分崩,民不聊生,纲纪既衰,儒道尤甚。据材料可知,黄巾起义( )
    A . 冲击了东汉的封建统治 B . 消除了社会矛盾 C . 造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D . 使儒家思想消亡
  • 3. (2023七上·潮南月考) 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主要针对( )
    A . 王国 B . 侯国 C . D .
  • 4. (2023七上·潮南月考) 唐朝诗人王珪诗作:“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中的“汉祖”是指( )
    A . 汉高祖 B . 汉文帝 C . 汉景帝 D . 汉武帝
  • 5. (2023七上·清新期中) 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是(   )
    A . 北京人已经会钻木取火 B .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 C .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D . 山顶洞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 6. 历史学教授张锋在《石灰吟》中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表明(    )
    A . 张教授对化石情有独钟 B . 化石像人一样是有生命力的 C .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D . 古代神话传说多来源于化石
  • 7. (2024·吉安模拟) 小明同学在线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时,观察到北京人遗址中有大量的灰烬、烧石和烧骨,据此推断北京人会(    )
    A . 磨制石器 B . 种植粮食 C . 使用火 D . 饲养家畜
  • 8. (2023七上·乐平期中)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第二个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第六个被灭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晋文公 楚国 B . 晋文公 齐国 C . 齐桓公 齐国 D . 楚庄王 楚国
  • 9. (2023七上·乐平期中) 下表中的历史信息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0. (2023七上·乐平期中) 青铜器上刻有的文字,古人称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由此可推知金文的历史价值在于(    )
    A . 便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B . 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各个阶段 C . 突显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领先 D . 提供了研究商周社会状况的实物史料
  • 11. (2023七上·顺德期中) “在缺乏现代科学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成功解决了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等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问题。"材料意在强调该工程(    )
    A .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 . 是一座综合性的大型水利枢纽 C . 充分发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 . 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了起来
  • 12. (2024九下·凉州模拟)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
    A . 重文轻武政策 B . 文化专制政策 C . 闭关锁国政策 D . 休养生息政策
  • 13. (2023七上·常德期中)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
    A . 商封和周武王 B . 夏桀和商汤 C . 秦二世和陈胜 D . 项羽和刘邦
  • 14. (2023七上·雷州期末) 历史课上,李明同学展示了他创作的历史漫画(如下)。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

    A . 汉初休养生息 B . 秦国商鞅变法 C . 秦朝巩固统一 D . 汉武帝大一统
  • 15. 下列政权中,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

    ①东汉   ②西晋   ③北魏   ④秦   ⑤西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 16. 魏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 .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 . 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 .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 . 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 17. 关于下图中包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此书的作者应该是南朝范缜 B . 书中阐述了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 C . 该书是一部佛教经典 D . 该书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著作
  • 18. 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

    A . 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 C . 繁荣开放 D . 国家统一
  • 19. 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为曹操统--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 . 赤壁之战 B . 淝水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郾城大捷
  • 20.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自由潇洒,将个人审美意识寄托于字体、笔意、结构、走势。下图是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摹本·局部)。该作品的字体是( )

    A . 隶书 B . 楷书 C . 行书 D . 草书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七上·江门期中) 物久测度,器久见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则例。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卫秋曰:“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舌(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式不循(遵循)古而王,夏腹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庄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税列传》

    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1)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他的变法法令中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大措施是什么?
    2. (2) 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3. (3)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画面?
    4. (4) 材料三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他的教育贡献主要有哪些?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秦)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刑法志》还描述道:“赭衣(指囚犯,秦时囚犯皆着红褐色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材料二:如图。

    1. (1) 材料一反映了秦朝统治的哪些特征?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事件?图中人物的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3. (3) 有人认为,如果途中没有遇上大雨,材料二所示事件就不会爆发。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4. (4) 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留给后世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