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中学2023-2024...

更新时间:2024-08-09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 (2)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 (3) ,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4. (4) 杜甫《春望》中反映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

    5. (5)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

  • 2.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者。不应只当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也应该有不甘为信息传播者而愿为思想liào望者的志趣。( )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 )能真正带来人类智慧的增长,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考是勤奋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身处这个时代,有太多声音绕耳边。要在花繁柳茂中拨开、雨骤风狂里站定,不仅需要“____”的眼界,也需要“____”的思考,唯如此,“____”的顿悟,才能于众里寻他中浮现眼前。

    1. (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②liào

    2. (2) 下列句子出自上文语段,将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 . ②①③ B . ③①② C . ②③① D . ①②③
    3. (3) 语段两个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只要就 B . 只有才 C . 虽然但是 D . 如果就
    4. (4) 下面与“独立思考”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 . 理性思辨 B . 人类智慧 C . 和平时代 D . 浮现眼前
二、阅读(45分)
  • 3.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孟子,名,是家学派代表人物。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乱其所为                                                人恒

    3. (3) 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 (4) 文章开头列举六个历史名贤的事例,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5. (5) 经历磨难,让你有力量背负着痛苦继续行走,即使是用残损的手掌,也能抚平生活的创痕。文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什么?本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 4.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昭公出亡 , 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释】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侍御:侍从妃子。

    1. (1) “被服以立”句中“被”的意思是
    2.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3. (3) 结合(甲)(乙)两文,简要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 5.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又见白杨

    张伟忠

    ①这次到西北,看到冬天的白杨树,又一次想起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

    ②第一次看见白杨是在2001年夏天去新疆的途中,在疾驰的火车上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脑中一次次闪过《白杨礼赞》中的片段,心中一遍遍默诵其中的词句。同行的一位老教师说:“教了一辈子《白杨礼赞》,第一次知道新疆的白杨和平常所见的枝叶‘婆娑’的杨树不一样。”并即兴背出了《白杨礼赞》中描写白杨的句子:“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我也是在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布局谋篇的精妙,脑海中的语言积累和眼中所见的现实景象一下子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心理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力,我被这种庄严的美深深地震撼了。

    ③再次见到白杨,则是在冬季的酒泉和嘉峪关,而且是近距离的。在酒泉中学、西汉酒泉胜迹公园和嘉峪关长城内,都有成片的白杨树,在冬日耀眼的阳光下,在积雪覆盖的黄土地上,在北国单调的景色中,它们虽然落尽了叶子,可淡青色的树干和挺拔的身姿仍然包蕴着勃勃生机,那些“紧紧靠拢”的“丫枝”直刺向蔚蓝的天空,成为冬日美丽的风景。我站在白杨树下,仰视着它们,又想起茅盾先生对它们的赞誉:“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④《白杨礼赞》中的意象和现实所见的白杨树重叠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个北方人乃至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也在一刹那间真正感受到白杨树所代表的那种“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文化性格和精神象征,它激励人心的功能,半个多世纪后仍未减退。茅盾先生发现并发掘了白杨精神,白杨也因此具有了不朽的象征意义和激励功能。从此白杨树就不仅仅是一自然之物,而是和古诗中的月亮一样成为一种文学意象,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和形象的契合,又是那么自然。

    ⑤《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1947年3月,叶圣陶等主编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第三册就收录了这篇文章,题为《白杨树》。1949年,由叶圣陶校订、文化供应社出版的《新编初中精读文选·语体文选》第二册又选入了这篇文章,并改名为《白杨礼赞》。在该书前的“编辑例言”中,说明了这本教材选文的标准,如:“符合新民主主义的精神”,“切合现代学生的思想与生活”,“为初中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注重国文的教学价值”等。显然,《白杨礼赞》是完全符合这几条标准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白杨礼赞》的文学.价值、教学价值仍然不可低估。

    ⑥建国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一直选入这篇散文,并在教学参考书中把教学重点定为“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象征手法。不过从2001年开始的语文教材中,《白杨礼赞》已被删去。

    ⑦站在嘉峪关长城遗址内的白杨林中,抚摸着白杨粗大而光滑的枝干,任由它们把我的目光引向碧空。四处远望,则见黄土垒就的高大城墙,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在黄土、远山、碧空组成的背景下,白杨卓然挺立的身姿让我迷醉。我在想:一丛白杨,一篇文章,一个时代,它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多么奇妙的联系啊。西北有很多代表性树种,比如胡杨、红柳等,为什么茅盾先生单单选中了白杨来加以礼赞呢?原因似乎并不难找:挺拔的身躯、靠拢的树枝、哨兵似的姿态、以及朴质外表下的坚强个性。这使得从新疆到延安途中的茅盾先生发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审美对应物,从而为白杨树写下了热情洋溢的赞歌。一种树成就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又反映了一个时代。我相信,当茅盾在重庆发表这篇文章后,一定给当时的国统区乃至全国人民传达了一种积极、乐观、明朗的信号,使得在抗战最艰难时刻的中国人民获得极大鼓舞。

    ⑧在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路上,当曙光初现,太阳从蜿蜒的长河东侧冉冉上升,大地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矗立于原野中的白杨林披上了一层动人的红光。我赶紧用力擦去汽车玻璃上的冰霜,有些贪婪地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色。善解人意的司机停下了车,车上的游客全跑到了外面,凛冽而清新的空气一下子包围了我们。那些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就像《风景谈》里面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当年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又一次回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⑨我希望教科书中再见《白杨礼赞》这样的红色经典。

    【注释】本文发表于《语文学习》2009年第4期。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使用的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重又收录了《白杨礼赞》。

    1. (1) 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我”两次见到白杨的感受。

      第一次:;第二次:

    2. (2) 请从修辞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那些生长在岸边地头英姿飒爽的白杨,就像《风景谈》里面站在晨曦中吹号的号兵。

    3. (3) 作者两次见到白杨,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
    4. (4) 文章以“又见白杨”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 6.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物勒工名

    ①当今的“3·15”晚会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在古代也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吗?古人又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呢?如果你了解了物勒工名制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礼记·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其中提到的“物勒工名”是我国最早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它要求手工业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从某种意义来说,物勒工名也是我国最早的问责制。

    ③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的现象,但此时多是标明物品的所有者,并非制造者,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则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器物上甚至还出现了主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此时物勒工名制度才真正出现。到了秦朝,物勒工名制度以法定形式固定了下来。如秦简《工律》中规定:“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种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秦国才可能在列国纷争中以富国强兵之势一统天下。

    ④到了汉代,这种制度的实施已深入到官营手工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均发现有铭文,铭刻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的信息更加全面,标志着这一时期物勒工名制度已相当成熟。

    ⑤唐朝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为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人,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世袭。另一方面,政府把这一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从技艺培训,到产品制造、管理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使得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工匠家族。

    ⑥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更加严格,勒名制度也更规范、具体,最突出的是在工程材料上都要层层勒名。南京明城墙即为典型代表,每块城墙砖背后都有工匠勒名。在一块“黄州府蕲水县”铭文城砖上刻有67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这是目前南京城墙上发现的责任层级最多的一块。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的质量责任体系。

    ⑦作为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物勒工名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也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⑧中国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勒名制度下,工匠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如在制作车辆时,对两个轮子沉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他们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⑨物勒工名还充分体现着诚实守信精神。勒名制度要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政府对不合格产品的追查处理十分严格,让以次充好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彰显了对消费者的诚信。

    ⑩勒名制度长期约束着工匠群体,久而久之,这种约束内化为工匠敬业专一的意识,从而演化为一种社会文明和自觉精神。

    ⑪铭文无声,一刻千年。物勒工名制度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 (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物勒工名制度源远流长,其真正出现应该是在商周时期。 B . 因为秦国国富兵强,一统天下,所以物勒工名制度得到长足发展。 C . 在汉代器物铭文中,你可能会看到器物制造的地点、制造者、监造者等信息。 D . 明清时期,勒名制度更加规范,南京明城墙就在每一块砖上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
    2. (2) 按要求填空。

      全文采用顺序,介绍了我国古代制度——

    3. (3)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7.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阅读名著《昆虫记》,回答问题。
    1. (1) 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昆虫记》后写的小诗,前后内容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 蚂蚁——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实的身份原来是疯狂抢劫犯。 B . 萤火虫——早知你要将我吮吸进肚中,我就该拒绝你带着麻醉的亲吻。 C . 圣甲虫——身后那条黑色的细线,其实是我刚刚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D . 螳螂——地下“潜伏”四年,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它是不知疲倦的歌唱家。
    2. (2) 罗斯丹曾评价《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以下是《昆虫记》的节选文字,请你参照示例,就罗斯丹对作者评价的某一方面作出批注。

      我的花园里夜间歌唱的蟋蟀非常多。每一簇红花岩蔷薇都有其合唱队员;每一束薰衣草中也都有自己的乐队。那枝繁叶茂的野草莓树丛中,那笃耨香树丛中,都成了蟋蟀们的演唱场地。这个小天地中的小生物们在以自己那优美清亮的声音彼此探问,相互应答,或者可以说是对别的歌手无动于衷,只是自顾自地在抒发自己的情怀。

      就在我的四周,蟋蟀在演唱交响曲,此起彼伏,抑扬顿挫。唱出自己欢乐心声的这些小小的生命使我忘记了群星璀璨。天空中的那些眼睛平静冷漠地眨巴着,在看着我们,可我们对它们却一无所知。

      理性告诉我们说,有一些类似于我们的世界,有一些生命在其间进行无穷的变化。这种宇宙观可谓宏大无比……一小块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远远超过庞大的无生命的原料。

      示例:最后一段话中的“小块”与“庞大”、“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与“无生命的原料”,告诉我们生命不在于个体的大小,而在于有感受力与思想,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敬畏,这体现了他“像哲学家一般地想”。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 8.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正享受着互联网的便利,当然也有必要思考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八年级一班正在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你仿照以下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种主题活动形式。

      示例:活动一:说一说,互联网的发展

      活动二:

      活动三:

    2. (2) 小芳同学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了一则上联,请选择恰当的下联( )

      上联:荧屏内包罗万象

      下联:

      A . 四海间万物皆有 B . 互联网加一线牵 C . 方寸间通晓九天 D . 小康家网络创业
    3. (3) 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的关于互联网对学生学习、作业的影响的材料,请你概括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以前的学生为了写好作文,用专门的本子摘抄好词好句,收集并背诵,现在的学生,只要动动手指搜索一下,就能拼凑出高分作文来。

      材料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交流群和作业帮扶的软件应运而生。这些软件让得出答案变得简单,很多学生不会再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演算。

      材料三: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的答复中称,对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长效机制……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4. (4) 班委会决定邀请团委刘老师给同学们做一场关于互联网的知识讲座,请按提示修改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刘老师:

      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互联网,我们班准备于12月5日下午2点举行“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实践活动,特邀请您来做一场关于互联网的知识讲座给我们请您准时参加

      2023年12月1日

      八年级一班班委会

      ①邀请函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语不得体,应改为: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③邀请函中有处格式错误,应改为:

  • 9. (2023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命题作文:

    冬天的风冷,可它坚强了我的筋骨;冬天的风烈,可它锤炼了我的意志;冬天的风硬,可它能使弱者变强;冬天的风柔,因为它那严酷的面容下,包容着一颗爱心。冬天总是会让人觉得寒气逼人,但是我们也会感觉到一丝爱意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射到我们身上……

    请以“冬日里最灿烂的一缕阳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咫尺天涯路,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于是就没了路……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路尽天绝处,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万水千山,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作文要求:①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