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第...

更新时间:2024-08-07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 1.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文须有学,就是要有学养。所谓学养,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养与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 又不仅仅是知识储备。学养是学问和修养的综合,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 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好的散文,应 当以知识为核心,闪烁着知性的光辉,流露出作家的学养等, 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应该具有厚 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古人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蕴含着知识的光辉,令人回味无穷。中国 古典散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所以能够承担起这一重任,是因为它们的作者都是学富五车的学者。今天的散文创作能否承担起这一重任,同样取决于作家是否具备 相应的学养。

    散文须有识,就是要有见识。“识”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学未必有识,但有识必先有学。学是识的前提和基础,识是学的升华和结晶。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散文的高度。唐代刘晏总结孔子等人 的教育思想,明确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强调“士”要先培养自己的胸怀、器识,培养 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然后才能从事文艺创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强调了文章的价值,认为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是万世永不 消亡的大事。可以说,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自觉承担了较为重大的社会责任,表现了当时人们最关切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战国策》中的那些文章,讨论的都是关系国计民 生的大事, 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纵观古代散文传

    统,占据绝对优势和统治地位的是“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在作品中表达一种价值、 一种追求,或者表 达对某种价值的希冀和愿望,这不就是文学的责任吗?《论语》的“仁义礼智信”,《道德经》的“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韩愈的“不平则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这些都是“道”,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天下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家有着怎样的胸襟,才有怎样的格局;有着怎样的格局,才有怎样的境界。有大胸襟者,方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有大境界。

    散文须有情,就是要有情感、有情怀。有情的散文才有温度, “情感”是散文的基底和内核。没有情 感的散文是冷冰冰的,不能给人以温暖。中国散文素有伟大的抒情传统。陈世骧认为:“抒情精神在中国 传统之中享有最尊尚的地位,正如史诗和戏剧兴致之于西方。”我国古人没有情感教育这个概念,但是很 多散文实际上起到了情感教育作用。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都是以情动人的上 品。清代张潮表示: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 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散文是“情感的试金石”。作者有没有情感、情怀,从他的散文中一望而知。散文必须有情,但不能过度抒情,不加节制的抒 情逾越了散文的边界,必将招致读者的反感。

    散文须学、须识、须情,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我努力向这个标准靠拢,但深知 自己学养不足、见识不深、功力不够,只能通过多读经典、不断学习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纵观当下的 散文创作, 这一问题也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不少散文,可以说才华有余,学识不足,没有感情。也许有的 作家忙于创新,不屑于学习传统,这是很危险的。 20 世纪 80 年代,汪曾祺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   “有些 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看来所有的人写散文,都不得不接受中 国的传统……既然我们自己的散文传统这样深厚,为什么一定要拒绝接受呢?我认为二三十年来散文不发 达,原因之一,可能是对于传统重视不够。”我相信,不管散文如何变化如何创新,它的这些基本价值永 远不会过时,学、识、情,这个本不能丢。这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之所以存在的价值之所在。广大读者之所以依然爱散文,爱的就是它所传达出的真善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深才 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

    (摘编自徐可《散文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的散文创作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关键在于散文创作者应具备相应的学养。 B . 散文创作者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高度,其思想的深度则决定着散文的厚度。 C . 散文须有情,但必须有所节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背影》都是这方面的佳构。 D . 纵观古代散文传统,“文以载道” 的创作主张占有绝对优势,这是作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 现。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识”与“学”具有紧密的联系。这里所说的“学” 即为“学养” 。 B . 苏轼提出“腹有诗书气自华” ,隐含的意思即为多读书可以丰厚自身的学养,涵养气质。 C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 是强调了散文的社会责任。 D . 结尾汪曾祺的那两句话意在强调,当时散文创作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 的古典作品,对于传统重视不够。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论语 · 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 . 曹丕《典论 · 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C . 白居易《与元九书》: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D . 袁枚《答王梦楼侍读》:诗宜自出机杼,不可寄人篱下,譬作大官之家奴,不如作小邑之簿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 2.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是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哺乳动物很久以前就诞生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诞生的时候。哺乳 动物的崛起是人类诞生的基础,人类的祖先也很强大。类人猿仅用几百万年就完成了智慧的进化。

    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开启了文明时代,进入了数百年前的科学时代。可以说,类人猿在几百万年前 就走上了智能进化的道路,虽然几万年对人类来说非常漫长,但是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很短很快的进化

    了。

    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 1.6 亿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 1.6 亿年的时间里面,恐龙竟然没有进化成 智慧的生命,只是一味地长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恐龙突然灭绝又是什么造成的?

    我们知道,任何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成长,都需要适应大自然的法则,没有任何一个生命能够对抗自 然的法则,这也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吧。在恐龙时代,它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身躯,称霸地球。如果有一个 物种想要统治地球,必须有一技之长,能够完全超越其他的生命。当时的恐龙重达 300 多吨,长达 60

    米,这在当时的物种中是绝无仅有了,是可以完全碾压其他物种的,没有哪一个物种能够与之抗衡,自然 而然的,它就成了当时的地球的主人。

    恐龙当然也需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则,不然的话也会被其他的生命所取代了。根据当时的情况,恐龙在进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向身体而不是向智慧进化,它们只是一味地长个子,当然这也是适应了当时的大自 然的法则,那时候物种丰富,水草丰茂,只要身体足够大,便能打败一切。它们认为只有强大的身躯才能 统治地球,当然在那个时代它们做到了,即使恐龙的智力十分低下,但是凭借其高大的身躯,在地球上成 了当之无愧的“巨人”,根本不需要向智慧方向发展。不过可悲的是,一颗小行星的撞击让恐龙的身躯从   优势立马变成了劣势,从而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人类只不过诞生了几百万年,为什么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成了地球的主人呢?这主要是人类选 择的进化方向不同,在人类诞生之初,身体方面不仅不占任何优势,反而劣势明显。地球上面有很多生物 种从外形上面讲可以完全碾压人类,因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寻找另外一种进化之路。

    自从人类诞生开始,就知道自己身材太过矮小,很难敌过周围的大的物种,因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 群居的生活。在群居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的交流,相互的沟通,慢慢地产生了语言,慢慢地学会了制 造工具。后来,人们发现一个好的工具,要比一个强大的身躯有用得多,因此,人类的进化和恐龙不同,人类选择了另外的一个方法,开始向智慧生物进化,从而放弃了向身材方面的进化。这样的结果大家都知 道了,人类慢慢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从古老的原始社会慢慢地过渡到了现在的科技 社会。因此人类与恐龙相比,虽然最后都成了地球的主人,但是人类的身躯在恐龙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同样的,恐龙的智商在人的面前也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

    身材高大而没有智慧的恐龙,在一场大的灾难中彻底消失了,现在人类虽然也面临着这种风险,但是 其智慧远远超过了恐龙,能够制造出很多先进的工具,尤其是现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完全有能力离开地球,在太空中寻找另外一个安身之地,因此即使人类遭受到了与恐龙一样大的自然 灾害,受到很大的损失,但是不会像恐龙一样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因为人类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飞向 太空或去往地底来躲避灾难。

    (摘编自《恐龙统治地球 1.6 亿年,为什么没进化出智慧?》,有删 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恐龙曾经统治地球 1.6 亿年,但因其违背了自然规则,导致它最终从地球上绝迹。 B . 作者认为在恐龙时代,只有强大的身躯才能统治地球,所以恐龙选择向身体进化。 C . 人类选择了群居的生活方式,相互交流和沟通,同时产生了语言和学会制造工具。 D . 和恐龙相比,人类在身躯上存在着明显劣势,但在智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要一个物种身上有能够完全超越其他生命的优势,它就能够长期地统治地球。 B . 地球物种丰富,水草丰茂,这是自然的优势,也成为恐龙向智慧进化的绊脚石。 C .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引号表特定称谓,和第五段“巨人”用法相同。 D .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有利于传播进化的科学知识,也有利于推动人类智慧化进程。
    3. (3) 统治地球 1.6 亿年的恐龙的灭绝带给人类哪些启发?请根据文本加以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 3.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

    朱宏

    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 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 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   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

    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他还唱 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

    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他是这 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 《加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 来就应该这样唱。

    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①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 难能可贵; 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 最后一个是我自己,五年不离 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 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姓卢,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 亚餐厅的老板西西。

    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 东南亚 ”那边的 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有些拘谨。西西叫他放松点 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西西见我在看他俩,尴尬地抬了一下手说:“ 没办法,我舅是个老实人。”老卢 是西西的舅舅,那自然就是我们的舅舅。在餐桌上我们纷纷给舅舅敬酒,让他成了今天的核心人物。吃完 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被我们拽住了。大家说:“ 舅舅你不能走,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

    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以为意,专注 地听他舅舅唱歌。一曲终了,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推托不掉,便接了。

    什么是惊艳?②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不再唱了。我说:“ 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 ”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成长往事。

    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爱 唱歌。他跟着磁带学,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歌唱家的理想,但却不是那 块料,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吧,西西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颇有天赋。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培养出来。

    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 自学成才 ’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 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 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没 办法,那时候家里钱不够用。”③    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身上实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 收益都交给了老卢。

    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 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句“一个是歌手,坚持跑调五年不变,难能可贵” ,这句话是正话反说,表面赞扬长年坚持的可贵,实际是在调侃歌手竟然总是唱不准调。 B . 第②句“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既能正面体现出西西唱歌方面天赋极高,也能侧面体现出舅舅在外 甥成才之路上付出的心血之多,令人回味。 C . 第③句“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单独成段,突出西西想说又不能说的矛盾心理,他不愿再回忆过 去艰辛的生活经历,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D . 第④句“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手,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 ,说明唱歌已不是舅舅谋生的手段,他现 在可以有尊严地享受唱歌带来的自由快乐。
    2. (2) 讲述舅舅往事的内容,小说既有第三人称转叙,又有第一人称自叙,这样叙述的好处是什么? 请结合 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3. (3) 有人评价说,读完这篇小说让人感觉“笑中带泪”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样评价的理由。
四、古诗文阅读(34 分)
  • 4.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 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魏伐赵,赵急,请救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 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夫解杂乱纷纪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撼,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矣。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孙子谓田忌 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 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 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 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 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孺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我欲战 A 敌 B 虽高垒 C 深沟 D 不得 E 不与我战者 F 攻其 G 所必救也。

      A . B/E/F B . B/D/F C . A/E/F D . A/D/F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晋,指赵魏韩三国,三国原属晋国,后来一分为三,故以“三晋”称这三国。 B . 因,根据,顺着,与《庖丁解牛》中“ 因其固然” 中的“ 因”两者意思相同。 C . 度,估计,与《鸿门宴》“度我至军中” 的“度”意思相同。 D . 期,期望,期许,与“不期而遇” 的“期”字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将援助赵国,孙膑推辞,于是任命田忌担任 主将,孙膑担任军师。 B . 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和孙膑率领军队前去救援,齐军进军大 梁,尽破魏军,以致庞涓自刭。 C . 庞涓在齐军后面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认为齐军怯弱,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士兵逃亡的就超过 半数了。 D . 马陵之战中,庞涓夜晚到了被砍的大树下,见到树干白木上有字,就取火把来照看。他还没有把 上面的字读完,齐军就万箭齐发。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

  • 5.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生。

    [注] ①瘗(yì):埋葬; 铭:一种文体。庾信有《瘗花铭》,悼念之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句貌似简单,但用意颇深。风雨不写“见”而写“ 听” ,意思是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勾勒出抒情 主人公内心的悲痛。 B .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 与伤别的交融,意蕴深邃。 C .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词人借酒浇愁、寄梦托情却被啼莺唤醒。此举在李白、李商隐等 人的诗词中亦可常见。 D . 这首词幽深细腻,多用典故,全篇聚焦现实处境中的景和情,情真意切,于温柔之中时见丽句,颇具特色。
    2. (2)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进行分析。
  • 6.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唐寅在《桃花庵歌》中写道:“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 古》中有着类似的感慨:“。”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这两句比喻来表现 阿房宫楼阁院落稠密层叠、不计其数的景象。
    3. (3) “暗香”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或指花香,或指女子身上散发的香气,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
  • 7.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2 年尾,《中国奇谭》悄然点起了一把火。人们不断表达喜爱之情,各类解读①(纷至沓来 , 有人 认为“ 中式故事与中式美学 ”正归来,媒体赞美该片是“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浪漫 ”。《中国奇谭》    的主角们虽然是远离人间世态的“    小妖怪们    ”,但片中现实寓言般的情节塑造与代入感较强的情感表达 让不少观众狠狠共鸣“ 小妖怪们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爆火,为一颗颗②    (饱经风霜)    的心灵燃起了一盏

    盏温暖的灯。

    《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剧片厂和 B 站联合出品的动画集。作为国产动画领    头羊"的上美影用以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的精神创作的品向世界展示        高水平的“    民族的、艺术的    中    国动世界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多次提到对上美影喜爱与崇拜 。这次上美影与 B 站的③ ( ) 让《中国奇谭》实打实火出了圈。

    《中国奇谭》饱含着④    (浓郁) 的中国味,不时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巧妙地将中国经典 IP《西游记》里的情节作为故事背景,当齐天大圣扫清妖怪巢穴的那一刻,观众将会回忆起儿时遥远的英雄梦想。

    1. (1) 下列关于文中四个划横线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处“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此处指对《中国奇谭》的解读不断涌现,替换为“ 熙来攘 往”,也使用恰当。 B . ②处“饱经风霜” ,指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此处用来形容人们的现实生活感受,若替换为“饱经忧 患”,则语意过重。 C . ③处根据下文“火出了圈” 的结果,可推知,此处是形容上美影和 B 站的合作关系,填入“珠联璧 合”,符合上下文语意。 D . ④处“浓郁”,指气味、色彩、情感等浓厚,此处是指《中国奇谭》的中国特色明显,若替换为“淳 厚”,则与语境不符。
    2. (2) 请以“作为国产动画‘领头羊 ’的上美影 ……”为开头,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可以少量增 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国产动画“领头羊” 的上美影,

    3. (3)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8.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他专门写了一本同名科普书讲解电影 中的科学。” 苟利军介绍,“这本书把电影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分为了三类: ①    ;第二类是有科学依据的推 测;第三类是科学猜想。”

    苟利军认为,科幻电影应当在遵循科学事实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科学推测和科学猜想在艺术层面进 行最大化的发挥。如果出现了实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还应该以艺术性为主。“ 因为 ②  , 不是科教纪录片或者科学实验。”

    比如《流浪地球 2》中有一场太阳风暴袭击月球基地的戏。“ 电影中的太阳风暴看起来像沙尘暴一样,我们向剧组说明这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但最终的决定还是优先从电影艺术角度考虑,让观众看到更直 观的视觉效果。” 苟利军说。

    不只是中国科幻电影刚刚起步不久,。《流浪地球 2》的成功,有力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化 学反应。科学顾问的存在让科学顾问具备了很强的科学属性,这对尚处于蹒跚学步时期的中国科幻电影在  未来实现工业化创作有很大帮助。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 (2)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流浪地球 2》中即使出现了太阳风暴看起来像沙尘暴一样的不科学画面,也不能说明《流浪地球 2》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互相冲突时,坚持了以艺术性为主。 B . 《流浪地球 2》如果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互相冲突时,没有坚持以艺术性为主,那么《流浪地球 2》 中就不会出现太阳风暴看起来像沙尘暴一样的不科学画面。 C . 《流浪地球 2》如果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互相冲突时,坚持了以艺术性为主,那么《流浪地球 2》中 就一定会出现太阳风暴看起来像沙尘暴一样的不科学画面。 D . 《流浪地球 2》中如果没有出现太阳风暴看起来像沙尘暴一样的不科学画面,就说明《流浪地球 2》在科学性和艺术性互相冲突时,没有坚持以艺术性为主。
六、作文(60 分)
  • 9. (2023高三上·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即“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一些博主将很久以前的某个朴实平凡的瞬间、 某个看似寻常的决定,改编成各种文案,配上音乐,使其与现在取得成功的情形构成鲜明反差。博主们所晒 的事情虽各不相同,但都让人感觉犹如幸运女神突然降临,使人生有了别样的精彩一般。

    由于该话题很能让人共情,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超过 48 亿。与此同时,有一些网友不禁感叹,“ 为什 么别人命运的齿轮转出了火星,而自己的齿轮却停滞不前 ”“平庸的我连条文案都不配有,我的命运齿轮是 生锈了吗? ”。

    对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一话题,你有什么思考和见解?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认 知和理解,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