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须有学,就是要有学养。所谓学养,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养与知识储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 又不仅仅是知识储备。学养是学问和修养的综合,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整体气质,一种非常自然的能够 传递生命信息的书卷气。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家的学养决定了散文的厚度。好的散文,应 当以知识为核心,闪烁着知性的光辉,流露出作家的学养等, 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应该具有厚 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古人那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蕴含着知识的光辉,令人回味无穷。中国 古典散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所以能够承担起这一重任,是因为它们的作者都是学富五车的学者。今天的散文创作能否承担起这一重任,同样取决于作家是否具备 相应的学养。
散文须有识,就是要有见识。“识”与“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学未必有识,但有识必先有学。学是识的前提和基础,识是学的升华和结晶。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散文的高度。唐代刘晏总结孔子等人 的教育思想,明确提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文艺观,强调“士”要先培养自己的胸怀、器识,培养 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然后才能从事文艺创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强调了文章的价值,认为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是万世永不 消亡的大事。可以说,中国散文形成之初,就不是为作文而作文,而是自觉承担了较为重大的社会责任,表现了当时人们最关切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战国策》中的那些文章,讨论的都是关系国计民 生的大事, 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纵观古代散文传
统,占据绝对优势和统治地位的是“文以载道”的创作主张。在作品中表达一种价值、 一种追求,或者表 达对某种价值的希冀和愿望,这不就是文学的责任吗?《论语》的“仁义礼智信”,《道德经》的“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韩愈的“不平则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这些都是“道”,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天下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家有着怎样的胸襟,才有怎样的格局;有着怎样的格局,才有怎样的境界。有大胸襟者,方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有大境界。
散文须有情,就是要有情感、有情怀。有情的散文才有温度, “情感”是散文的基底和内核。没有情 感的散文是冷冰冰的,不能给人以温暖。中国散文素有伟大的抒情传统。陈世骧认为:“抒情精神在中国 传统之中享有最尊尚的地位,正如史诗和戏剧兴致之于西方。”我国古人没有情感教育这个概念,但是很 多散文实际上起到了情感教育作用。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都是以情动人的上 品。清代张潮表示: “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 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散文是“情感的试金石”。作者有没有情感、情怀,从他的散文中一望而知。散文必须有情,但不能过度抒情,不加节制的抒 情逾越了散文的边界,必将招致读者的反感。
散文须学、须识、须情,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我努力向这个标准靠拢,但深知 自己学养不足、见识不深、功力不够,只能通过多读经典、不断学习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纵观当下的 散文创作, 这一问题也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不少散文,可以说才华有余,学识不足,没有感情。也许有的 作家忙于创新,不屑于学习传统,这是很危险的。 20 世纪 80 年代,汪曾祺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 “有些 青年作家不大愿读中国的古典作品,我说句不大恭敬的话,他的作品为什么语言不好,就是他作品后面文化积淀太少,几乎就是普通的大白话。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看来所有的人写散文,都不得不接受中 国的传统……既然我们自己的散文传统这样深厚,为什么一定要拒绝接受呢?我认为二三十年来散文不发 达,原因之一,可能是对于传统重视不够。”我相信,不管散文如何变化如何创新,它的这些基本价值永 远不会过时,学、识、情,这个本不能丢。这是散文的生命,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之所以存在的价值之所在。广大读者之所以依然爱散文,爱的就是它所传达出的真善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深才 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
(摘编自徐可《散文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
人类是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哺乳动物很久以前就诞生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诞生的时候。哺乳 动物的崛起是人类诞生的基础,人类的祖先也很强大。类人猿仅用几百万年就完成了智慧的进化。
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开启了文明时代,进入了数百年前的科学时代。可以说,类人猿在几百万年前 就走上了智能进化的道路,虽然几万年对人类来说非常漫长,但是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很短很快的进化
了。
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 1.6 亿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 1.6 亿年的时间里面,恐龙竟然没有进化成 智慧的生命,只是一味地长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恐龙突然灭绝又是什么造成的?
我们知道,任何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成长,都需要适应大自然的法则,没有任何一个生命能够对抗自 然的法则,这也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吧。在恐龙时代,它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身躯,称霸地球。如果有一个 物种想要统治地球,必须有一技之长,能够完全超越其他的生命。当时的恐龙重达 300 多吨,长达 60
米,这在当时的物种中是绝无仅有了,是可以完全碾压其他物种的,没有哪一个物种能够与之抗衡,自然 而然的,它就成了当时的地球的主人。
恐龙当然也需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则,不然的话也会被其他的生命所取代了。根据当时的情况,恐龙在进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向身体而不是向智慧进化,它们只是一味地长个子,当然这也是适应了当时的大自 然的法则,那时候物种丰富,水草丰茂,只要身体足够大,便能打败一切。它们认为只有强大的身躯才能 统治地球,当然在那个时代它们做到了,即使恐龙的智力十分低下,但是凭借其高大的身躯,在地球上成 了当之无愧的“巨人”,根本不需要向智慧方向发展。不过可悲的是,一颗小行星的撞击让恐龙的身躯从 优势立马变成了劣势,从而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人类只不过诞生了几百万年,为什么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成了地球的主人呢?这主要是人类选 择的进化方向不同,在人类诞生之初,身体方面不仅不占任何优势,反而劣势明显。地球上面有很多生物 种从外形上面讲可以完全碾压人类,因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寻找另外一种进化之路。
自从人类诞生开始,就知道自己身材太过矮小,很难敌过周围的大的物种,因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 群居的生活。在群居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的交流,相互的沟通,慢慢地产生了语言,慢慢地学会了制 造工具。后来,人们发现一个好的工具,要比一个强大的身躯有用得多,因此,人类的进化和恐龙不同,人类选择了另外的一个方法,开始向智慧生物进化,从而放弃了向身材方面的进化。这样的结果大家都知 道了,人类慢慢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从古老的原始社会慢慢地过渡到了现在的科技 社会。因此人类与恐龙相比,虽然最后都成了地球的主人,但是人类的身躯在恐龙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同样的,恐龙的智商在人的面前也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
身材高大而没有智慧的恐龙,在一场大的灾难中彻底消失了,现在人类虽然也面临着这种风险,但是 其智慧远远超过了恐龙,能够制造出很多先进的工具,尤其是现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完全有能力离开地球,在太空中寻找另外一个安身之地,因此即使人类遭受到了与恐龙一样大的自然 灾害,受到很大的损失,但是不会像恐龙一样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因为人类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飞向 太空或去往地底来躲避灾难。
(摘编自《恐龙统治地球 1.6 亿年,为什么没进化出智慧?》,有删 改)
东南亚餐厅的歌手
朱宏
第一次听见他唱歌就是在这家东南亚风格的餐厅。他坐在餐厅一角——那里并没有舞台—— 怀里抱着把吉他,悠悠地唱着歌。然而在喧闹的餐厅里,谁在认真听呢?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因为歌唱得有多好。那 会儿他正在唱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中式英语从音箱里发出来,像一粒粒炒黄豆击中我的耳膜。我于 是去找发出这个声音的人,看见他戴着眼镜,仍凑近了看乐谱,把一首好端端的歌唱得像醉汉骑车。
我以为可能是因为他不太熟悉这首歌,可是我错了,他可能根本就没有一首熟悉的歌。偏偏,他还唱 了一晚上的英文歌曲。请他驻唱,不知道饭店老板是怎么想的。
但是那儿的饭菜太好吃了,我舍不得因为歌手的原因而抛弃它。每次我来的时候他都在,似乎他是这 家饭店里唯一的歌手。时间一长,我也就习惯了,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 《加州旅馆》跑调的那几处本 来就应该这样唱。
就这样,我听他唱歌听了将近五年。在这件事上,我最佩服三个人:①一个是歌手 , 坚持跑调五年不 变 , 难能可贵; 另一个是饭店老板,容忍歌手五年,足见他胸怀有多宽广; 最后一个是我自己,五年不离 不弃,愣是树立起了新的音乐审美标准。
有一天朋友组了个饭局,我被拉去作陪。大家都坐定后,我发现有个人很面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 儿见过。朋友介绍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个熟面孔居然是东南亚餐厅的歌手。他姓卢,和他一起来的是东南 亚餐厅的老板西西。
近距离打量,老卢略显沧桑;西西年轻,细皮嫩肉的。正是晚间就餐高峰的时候,“ 东南亚 ”那边的 歌手跑这儿跟我们一道吃饭来了,我真替那边的顾客感到遗憾。老卢在餐桌上有些拘谨。西西叫他放松点 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西西见我在看他俩,尴尬地抬了一下手说:“ 没办法,我舅是个老实人。”老卢 是西西的舅舅,那自然就是我们的舅舅。在餐桌上我们纷纷给舅舅敬酒,让他成了今天的核心人物。吃完 饭我们去歌厅唱歌,老卢执意要先回家,被我们拽住了。大家说:“ 舅舅你不能走,平时唱歌那是工作,今天要你来唱歌休闲。”
老卢在大家的恭维下拿起了话筒,还是一如既往地跑调。好在我们都习惯了,西西也不以为意,专注 地听他舅舅唱歌。一曲终了,接下来是一首民歌,有人把话筒递给西西。西西推托不掉,便接了。
什么是惊艳?②西西一开口才叫惊艳。有人喊道:“把原唱关掉!”西西唱了一首歌就说啥也不再唱了。我说:“ 西西你唱得这么好,是专业的吧? ”西西叹息一声,给我们道出了成长往事。
西西的父母亲去世得早,他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舅舅老卢是个普通工人,但骨子里是个文艺青年,爱 唱歌。他跟着磁带学,也学了不少外语歌,发音是用汉字注音的。他空怀成为歌唱家的理想,但却不是那 块料,在一次厂里的文艺会演上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而后就偃旗息鼓了。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吧,西西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颇有天赋。老卢高兴坏了,发誓要把西西培养出来。
西西抽了一下鼻子说:“我舅舅为了让我不再走他‘ 自学成才 ’的老路,在我上到高中后花钱请了声 乐老师。而舅舅每天晚上下班后匆匆扒几口饭就背上吉他跑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他在沿着路边的饭店卖 唱。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赚外快的手段。他挣的哪儿是唱歌的钱呀?每一块钱都是失去尊严的搞笑钱。没 办法,那时候家里钱不够用。”③ 西西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后来西西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进了某省的歌舞团。老卢的理想终于在外甥身上实现了。为了报答含辛茹苦的舅舅,西西盘下一家饭店,改造成了东南亚风格。虽然他是出资人,但实际的经营和 收益都交给了老卢。
老卢哪儿懂经营?饭店有个请来的店长撑着呢。老卢最大的兴趣还是唱歌。④在自己的店里当驻唱歌 手 , 谁还能剥夺他的尊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3.8)
材料一: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 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魏伐赵,赵急,请救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 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夫解杂乱纷纪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撼,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矣。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 据其街路 , 冲其方虚 , 彼必释赵而自救 ,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孙子谓田忌 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 , 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 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 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 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 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孺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我欲战 A 敌 B 虽高垒 C 深沟 D 不得 E 不与我战者 F 攻其 G 所必救也。
①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生。
[注] ①瘗(yì):埋葬; 铭:一种文体。庾信有《瘗花铭》,悼念之作。
2022 年尾,《中国奇谭》悄然点起了一把火。人们不断表达喜爱之情,各类解读①(纷至沓来) , 有人 认为“ 中式故事与中式美学 ”正归来,媒体赞美该片是“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浪漫 ”。《中国奇谭》 的主角们虽然是远离人间世态的“ 小妖怪们 ”,但片中现实寓言般的情节塑造与代入感较强的情感表达 , 让不少观众狠狠共鸣。“ 小妖怪们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爆火,为一颗颗② (饱经风霜) 的心灵燃起了一盏
盏温暖的灯。
《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剧片厂和 B 站联合出品的动画集。作为国产动画“领 头羊"的上美影用以“不模仿别人 , 不重复自己 ”的精神创作的作品向世界展示 了 高水平的“ 民族的、艺术的 ”中 国动画 , 世界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多次提到对上美影的喜爱与崇拜 。这次上美影与 B 站的③ ( ) 让《中国奇谭》实打实火出了圈。
《中国奇谭》饱含着④ (浓郁) 的中国味,不时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巧妙地将中国经典 IP《西游记》里的情节作为故事背景,当齐天大圣扫清妖怪巢穴的那一刻,观众将会回忆起儿时遥远的英雄梦想。
作为国产动画“领头羊” 的上美影,
“《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他专门写了一本同名科普书讲解电影 中的科学。” 苟利军介绍,“这本书把电影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分为了三类: ① ;第二类是有科学依据的推 测;第三类是科学猜想。”
苟利军认为,科幻电影应当在遵循科学事实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科学推测和科学猜想在艺术层面进 行最大化的发挥。如果出现了实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还应该以艺术性为主。“ 因为 ② , 不是科教纪录片或者科学实验。”
比如《流浪地球 2》中有一场太阳风暴袭击月球基地的戏。“ 电影中的太阳风暴看起来像沙尘暴一样,我们向剧组说明这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但最终的决定还是优先从电影艺术角度考虑,让观众看到更直 观的视觉效果。” 苟利军说。
不只是中国科幻电影刚刚起步不久,③。《流浪地球 2》的成功,有力证明了两者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化 学反应。科学顾问的存在让科学顾问具备了很强的科学属性,这对尚处于蹒跚学步时期的中国科幻电影在 未来实现工业化创作有很大帮助。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即“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一些博主将很久以前的某个朴实平凡的瞬间、 某个看似寻常的决定,改编成各种文案,配上音乐,使其与现在取得成功的情形构成鲜明反差。博主们所晒 的事情虽各不相同,但都让人感觉犹如幸运女神突然降临,使人生有了别样的精彩一般。
由于该话题很能让人共情,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超过 48 亿。与此同时,有一些网友不禁感叹,“ 为什 么别人命运的齿轮转出了火星,而自己的齿轮却停滞不前 ”“平庸的我连条文案都不配有,我的命运齿轮是 生锈了吗? ”。
对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一话题,你有什么思考和见解?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认 知和理解,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