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事件 |
人物 |
结果 |
1839年 |
虎门之战 |
关天培 |
战死 |
1842年 |
吴淞海战 |
陈化成 |
牺牲 |
1894年 |
黄海海战 |
邓世昌 |
牺牲 |
1895年 |
威海卫战役 |
丁汝昌 |
自杀殉国 |
1900年 |
天津保卫战 |
聂士成 |
牺牲 |
①主权在民
②平等
③三权分立
④自由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遗: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 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 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不甘 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康有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这种挑衅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