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3-12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
    A . 林则徐 B . 道光帝 C . 关天培 D . 邓世昌
  • 2. (2023八上·上杭开学考)  《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
    A . 领土主权 B . 贸易主权 C . 司法主权 D . 关税主权
  • 3. (2021八上·顺德月考)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提到,1860年的秋季,狡猾的俄国外交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两面讨好,又替入侵的联军献计,又替中国卫国者出谋划策。俄国最终从中国得到的“利益”是(    )
    A . 圆明园的大批珍宝 B . 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 C . 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 . 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 4.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C . 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天津,进逼北京。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5.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海国图志》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变法通议》 D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6. 有人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在洋务运动中,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举措是( )
    A . 建成新式北洋海军 B . 创办新式学堂 C .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 . 成立海军衙门
  • 7. nbsp;.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减少了10万匹。”这体现了洋务派的哪一初衷( )
    A . “练水师增海防” B . “练兵以制器为先” C . “悉国情以自强" D . “分洋商之利”
  • 8.  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C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新式学制的创立
  • 9. (2016八上·蚌埠期中) 《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 . 增辟通商口岸
  • 10.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D . 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
  • 11.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此次上书( )
    A . 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B . 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 C . 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D . 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 12. 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派不是洋务派的简单继续,而是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维新派主张( )
    A . 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 . 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 . 谋求政治制度的变革 D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13.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该记者描述的是( )
    A .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 . 清政府抗击英法联军
  • 14. 允许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不平等条约(  )
    A .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 是一次性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C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将台湾割给了日本
  • 15. 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带来“耻辱”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英法联军 D . 八国联军
  • 16. (2022八上·泉港期中) 对下面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人物

    结果

    1839年

    虎门之战

    关天培

    战死

    1842年

    吴淞海战

    陈化成

    牺牲

    1894年

    黄海海战

    邓世昌

    牺牲

    1895年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自杀殉国

    1900年

    天津保卫战

    聂士成

    牺牲

    A .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斗争 B . 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 . 中华民族在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 D . 义和团运动在北方风起云涌
  • 17. 蔡元培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下列属于“先生”的活动的是( )
    A . 成立兴中会 B . 撰写《革命军》 C . 成立光复会 D . 领导黄花岗起义
  • 18. 这场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三民主义 C . 民主科学 D . 变法图强
  • 19. 《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
    A . 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 . 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C . 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D . 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 20. (2020八上·苏州期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此材料体现的进步的思想主张有(    )

    ①主权在民

    ②平等

    ③三权分立

    ④自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1. 下图中,针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采取的斗争是( )

       

    A . ①武昌起义②二次革命 B . ①武昌起义②护国战争 C . ①护国战争②二次革命 D . ①二次革命②护国战争
  • 22. 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B . 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混战 C .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D .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 23.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他”是( )
    A . 李鸿章 B . 孙中山 C . 陈独秀 D . 李大钊
  • 24.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材料认为救亡图存最重要的是( )
    A . 发动暴力革命 B . 革新政治制度 C . 解放民众思想 D . 提倡心理自由
  • 25.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
    A . 封建儒家思想 B . 袁世凯称帝 C . 封建君主专制 D . 旧式婚姻制度
  • 26. 与右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
    A .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 . 是由外交失败而引发 C .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27. (2023·天河二模) 金冲及认为:“五四风暴袭来的前夜,初期新文化运动中已经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因素。这种新因素当时还没有处于主流地位,但随着它的发展,终将改变近代中国的面貌”,其中“新因素”是指( )
    A . 三民主义的提出 B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 提倡民主和科学 D .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 28. 它是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它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它是( )
    A . 上海 B . 北京 C . 重庆 D . 深圳
  • 29. (2023·株洲) 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图片展”。小琳同学找到了一幅《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片,它应该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 . 全面抗战同仇敌忾 B .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 .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D . 国共对峙烽火绵延
  • 30.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到30万人以上。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 )
    A . 发动武装起义 B . 建立革命根据地 C . 开展土地革命 D .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二、非选择题(第31题 13 分,第32题 13 分,第33题 14 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遗: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 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 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不甘 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文中转折的含义。
    2. (2) 材料二中的“是役”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役对日本和中国分别造成了哪些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写两个)
    4. (4) 请为上述材料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 32.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探索史、救亡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康有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找出两个历史信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材料一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 (3) 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建立后国民在思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5. (5)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这种挑衅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1. (1) 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它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3. (3) 据材料三,你认为推动五四运动扩展到全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4. (4) 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