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 内容 | 文献 |
史料一 | 朱元璋诏:“徽、饶、宁国等府不通水道,税粮输纳甚艰。 今后夏税令以金银钱布代输, 以宽民力。” | 《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四月 |
史料二 | “行在卫所军官俸米, 俱在南京支给, 缘路远无力运回…… 宜量派江南路远州县税粮内照数估直折收银、布、绢、缎匹, 解赴北京, 准作军官月俸。” | 《明英宗实录》正统元年三月 |
经济部门 | 年份 | 美国 | 联邦德国 | 日本 |
农业 | 1950年 | 12.2% | 23.2% | 50.7% |
1990年 | 2.8% | 5.1% | 7.2% | |
工业 | 1950年 | 34.7% | 42.2% | 22.2% |
1990年 | 25.8% | 40.5% | 33.6% | |
服务业 | 1950年 | 48.9% | 32.4% | 26.6% |
1990年 | 71.4% | 54.4% | 59.2% |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 “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 “余尤见老儒先生, 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 《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 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材料一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 没有工业, 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个整块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了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 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坚固的基础。 ”⋯⋯在国民党方面,不是完全没有认识东北的重要性,但相对而言,他们的注意力首先集中在关内,而且以为有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东北接收过来”,对东北工作并没有认真的研究和部署。 ”
—金冲及《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初阶段》
材料一 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大不列颠(不包括爱尔兰)10岁以上的人口有1576万,就业人口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各纺织部门更是妇女的天下,1839年棉纺织工厂里女工占总数的56.4%, 毛纺织工厂女工占69.5%, 丝织工厂女工和麻纺织工厂女工都占70.5%。
——赵晓兰《论英国工业革命对女工的影响》
材料二 许多早期的工厂都是可怕的地方,工作条件极其恶劣。……有人报道说: “我们曾经多次看见,怀孕数月快要生育的已婚女工仍然从早到晚地像奴隶般在不停运转的机器旁工作……当她们实在无法坚持,坐下稍事休息时,假若被工头看见,就要被罚款。”1830年,妇女和儿童占棉花工业中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二,随着1833年《工厂法》的出台,童工位置逐渐被女工所接替,妇女成为早期工厂中主要的劳动力。她们都是熟练工人,其收入只及男工的一半甚至不及一半。
——[美]杰克逊. J.斯皮瓦格《西方文明简史》
1847年,《十小时工作法》将13到18岁之间的孩子的工作时间压缩到每天10个小时,该法也适用于女工。英国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成年男工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女工工作时间缩短了, 男工工作时间也相应缩短; 第二,工厂主之间、工厂主与农奴主之间的竞争在保护女工中的作用;第三,女工的斗争在工厂法保护自身中的作用。除女工自身外,其他两者支持工厂法保护女工,是因为把她们当作为本阶级或阶层谋取利益的工具,要么是把更多的社会责任强加给她们。
——宋严萍《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女工的状况》
材料 二十世纪的现代化彻底打破了资本主义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资本主义模式本身也进行了调整。社会主义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本身也不是单一的, 内部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诞生反映出历史发展既是统一的,现代化是必由之路,同时又是多样的,各个民族有必要、也有权利根据本民族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请以二十世纪“现代化模式”为主题,任选角度, 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