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

更新时间:2024-02-26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在已知的西周早期墓葬中,按照随葬品的多少、葛室的大小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墓室中铜器的数量及组合,没有形成一定的比例。以此为证据,可以说明当时( )
    A . 阶级分化不明显 B . 贵族特权被削弱 C . 礼仪尚未制度化 D . 血缘关系的弱化
  • 2.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梭伦颁布解负令,禁止把欠债的雅典公民变成奴隶,废除世袭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担任要职以公民等级为衡量;鼓励外地技术工匠移民到雅典城邦;国家有权给在战争中死亡者的子女付学费.奖励学技术的公民;等等。梭伦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 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 B . 繁荣奴隶制工商业 C . 推动雅典教育规范化 D . 促进智者运动兴起
  • 3.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提出是基于( )
    A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善 B . 明确了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我国以前的社会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D . 正确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 4.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   )
    A . 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 . 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D .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成果
  • 5.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有学者说,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数百年之下依然凛凛有生气。其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削弱割据军阀, 加强中央集权 B . 实现富国强兵,克服统治危机 C . 实行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经济 D . 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
  • 6.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科举考试用烛的规定可追溯到唐代,终宋一代,其科举实行禁烛的政策,至明初若考生“晚未纳卷,给烛三枝”。后来为防乘机作弊,成化十年,又规定:到黄昏,答卷没有写完的强制交卷。科举考试用烛规定的变化说明科举制( )
    A . 日趋僵化 B . 提高了官员素养 C . 不断完善 D . 扩大了统治基础
  • 7.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西方国家公务员普遍实行“两官分途”,政务类公务员实行任期制,由民选产生或由政府首脑任命,负责政党政策在政府工作中贯彻执行;业务类公务员实行常任制,多数通过考试录用,主要负责执行政府的日常业务。这与中国唐宋选官制的不同之处是( )
    A . 重要事务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 . 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 C . 多数业务类官员都由考试产生 D . 西方公务员队伍基本保持稳定
  • 8.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从出土的云梦秦简看,至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除《六律》以外,有正式名称的法律、法令就有近三十种。这些法律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人们的政治行为等所有方面,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见(    )
    A . 秦人崇尚法治的政治理念 B . 秦统一后照搬了六国法律 C . 秦朝依法治国使社会稳定 D . 古代治国均崇尚严刑峻法
  • 9.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西方思想史专家赛班称中世纪日耳曼人法律是“发现”(Discover)的而不是“制定”(Make)的。他的主要依据是日耳曼法(   )
    A . 以习惯法为基础 B . 不承认判例效力 C . 保障个人的权利 D . 体现基督教伦理
  • 10.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1878年的柏林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旧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都是以威斯特伐利亚会议为样板。这主要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
    A . 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 . 决定了此后一百多年国际关系体系的总体框架 C . 解决了欧洲各国矛盾和冲突 D . 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 11.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却站在新教国家一方参战,当时法国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曾言:“人可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家不得永生,救赎惟有现下,否则万劫不复。”由此可知,法国参战旨在( )
    A . 强化文化认同 B . 维护国家利益 C . 促进民族交融 D . 发起宗教改革
  • 12.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 B . “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 C . “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D . “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逐渐背弃
  • 13.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周恩来总理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强调:“(我们)本着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旨把会议开好,而不要陷入不利于达成协议的争论;会议应把大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最主要的。”这次会议(   )
    A .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政治解决 B .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迎来中国同西方国家建交热潮 D . 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 14.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1957 年,受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法国前总理富尔对中国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访问。 毛泽东主席会见他时,引用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阐述了中法关系的利 害。富尔回国之后,借用毛泽东主席“龟蛇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等诗句,强调发展法中经济文化关系。这表明( ) 
    A . 中法两国积极谋求改善外交关系 B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已趋于瓦解 C . 新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全面突破 D . 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
  • 15.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金初用辽.宋旧钱。海陵王时,为适应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钞(纸币),后又铸造“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永安宝货”,与钞参行。这说明商业的发展( )
    A . 使纸币正式取代通宝 B . 促进北方人口增加 C . 使货币使用情况混乱 D . 促进了货币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全面推广于哪个朝代?郡县制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特点?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标志着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消极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分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 17.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期间,上海除以往的《申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外,还创办了《时务报》《南报》《华报》《富强报》《农学报》等报刊,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传播媒介……(江浙)士绅们的维新宣传则较注意向低层社会伸展。1898年5月11日无锡出版的《无锡白话报》,就是明证。当北京发生政变后,江浙社会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立场,尽力抵制当局的倒行逆施。

    ——摘编自胡成《戊戌变法是一个多重系列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 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等等)和开设西学的书院(如西湖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熔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江浙地区维新变法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后出现社会新变化。
  • 18.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法战争后,法属印度支那及毗邻地区被视为法国远东利益的重点。于是"补充以前订立的条约内容,确定划分边界,以及同中国发展持久、可靠之关系"势在必行。1894年4月,法国与清廷展开谈判,最终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翌日达成协议。1897年2月,中英签订《续议缅甸条约附款》,实际等同于让“英国人获得西江的开放权”,这损害了法国"在印度支那邻近中国省份云南、广东、广西所取得的优先地位”。同年3月,法国迫使清政府做出海南岛不割让照会,以示对法国的“补偿”。此外还邀请法国工程师和企业界参加广东、广西、云南的铁路修建和矿藏开采等活动。

    ——摘编自庄和颇《基于〈中法新汇报〉的近代法国对华策略解读》

    材料二 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执政后,主张提高法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对美苏核垄断甚为不满。1963年苏美英签订部分核禁试条约后,戴高乐不顾美国的阻挠和反对,即派代表赴华谈判法中建交事宜。1964年1月,毛泽东向来访的法国议员代表团指出: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友。你们不是共产党,我也不是你们的党;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可以合作。在我们之间有两个根本的共同点:一是反对大国欺侮我们。不管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主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反对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二是使两国在商业上文化上互相往来。经过谈判,中法两国政府于196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程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后期法国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期中法关系的新发展,简析其历史影响。
  • 19. (2023高二上·叙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

    1982年7月,在西安康复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厕所里,69岁的掏粪老汉魏志德在掏粪时被粪池散发出的沼气熏倒,跌入粪池。路过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系的学员张华奋不顾身积极进行营救。但因为沼气浓度过大,营救过程中张华和魏志德一同跌入粪池,魏志德窒息死亡,张华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4岁。张华牺牲后,教育部等部门发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通知,中央军委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一个大学生冒死救老农值得吗?张华的牺牲同时也在全国引发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大讨论。对此,全国各大报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对张华牺牲引发的大讨论进行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