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国家 | 法律名称 | 时间 | 国家 | 法律名称 |
1681年 | 法国 | 《欧洲海事法典》 | 1737年 | 西班牙 | 《毕尔鄂法令》 |
1721年 | 荷兰 | 《鹿特丹海上法》 | 1786年 | 威尼斯 | 《商业海运法典》 |
材料一
图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的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的“生死状。”
材料二
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摘自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
材料一: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闽、粤、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城。唐宋以后,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说棉花是“比之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本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摘编自于峻极《棉花加工工业发展历史》等
材料二:从明中叶开始,位于江南三角洲低地地区的小农从事养蚕和制丝业,位于微高地地区的小农则从事棉花种植和棉织业。他们通过为该地区城市繁荣的纺织业(丝织业、棉织业)供给原料和中间产品,得以贴补家计中的不足部分。随着人口的骤增和无数中小城市的形成,江南三角洲地区开始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现象,不得不从外部输入稻米。从此江南将粮仓地位让给了新开发的湖广地区,自己则继续发展为商业和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的中心。
——摘编自吴金成《从社会变迁视角对明中期史的再认识》
材料一:
时期 | 概况 |
中世纪 | 受宗教观念影响,人们对黑夜的看法比较负面。欧洲城市普遍实行宵禁,行会 禁止工匠开夜工。 |
16世纪 | 贵族们逐渐开始享受夜间的娱乐生活。化装舞会是贵族最有参与感的活动, 但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 |
17世纪 | 17 世纪中后期,尼德兰有42%的人口生活在61个人口规模超过2500人的城市里。这时,英国开始流行夜里喝咖啡,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伦敦和维也纳大都开始用公共经费提供公共照明。 |
18世纪 | 城市里的夜间娱乐和社交活动开始流行,一些曾属于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英国的餐厅、小酒馆常常可以通宵开放,俱乐部在英国也很快流行开来,且长盛不衰。巴黎的夜晚,咖啡屋、啤酒馆、酒店数量也很多,娱乐、赌 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夜季”这个本来专指夜晚时光的用词,逐渐地从日常用语中消失了。 |
19世纪 | 一些行业的劳动时间向夜间延伸,尤其是那些采用了机器生产的行业。劳资双方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8小时工作制。采用8小时工作制的行业和企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汽灯很快普及,商家们开始用灯饰来制作广告,展示商品。当时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灯火辉煌,橱窗里的商品在灯光映衬下显得美轮美奂。1870 年前后,英格兰的剧院差不多有200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 |
——据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洲的黑夜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一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规定:必须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并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和一切财产,“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如图所示)
年份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 68.5 | 87.4 | 111.4 | 127.9 |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 65.3 | 80.7 | 102.1 | 117.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