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人们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
③居民会种植水稻 ④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①属于出土文献,研究价值极高 ②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墟遗址
③是后人了解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④经历长期演变,是一种成熟文字
①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
②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
④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 史实 | 结论 |
① | 《齐民要术》提出“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 体现了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
② | 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 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
③ | 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 体现了田园诗的风格 |
④ |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专职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 | 标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成熟 |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
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
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①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②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③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④减少科举取士人数
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民间贸易活跃
②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③海外贸易发达,外贸税收成为国家重要财源
④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等城市兴盛引人注目
①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
②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
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④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①急递铺的运行 ②军政命令传递迅速
③宣政院的设置 ④丝路商旅往来频繁
材料一 由于王室的衰弱,与分封、宗法、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世卿世禄制逐渐遭到破坏,“政自天子出”变为“政自诸侯出”,而后又相继出现了“政自大夫出”、“政自臣宰出”的现象,最后形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官僚制度。分封制逐渐为郡县制所替代,宗法和礼乐则采取更高的形式融入政治领域之中,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中心内容的法律,也以成文法的形式加以公布实行,并不断地完善起来。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初)贾谊《过秦论》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之外,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均田制、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材料四
《元史·百官志》云:“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一 齐桓公当政时期,在临淄的稷门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当时稷下曾先后存在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以及博学而无所归属的学者。在稷下有定期的学术集会,稷下学宫的讲学已经超出了一般私学讲学的水平,显得更为正规。为了鼓励学者们进行理论探讨,齐国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议论”,即不担任具体职务,却可以对国事发表批评性的议论。齐宣王当政时,齐国势力强大,却能向士人折腰求作学生。正由于此,致使天下学者竞相来齐。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与轴心时代》
材料二
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毋仁恩和义……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初)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汉书·刑法志》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材料四
北宋东京城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粱录》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