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禹死后,其子继位,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
B | 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 | 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
C |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 | 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 |
D |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 武王” | 分封制度消亡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
统治者 | 措施 |
汉高祖 | 铲除异姓王,代之以同姓王; 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 地方诸侯国有军队但无调动权, 须受中央节制 |
汉文帝 | 实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齐国为七个诸侯国,分淮南国为三个诸侯国 |
汉景帝 | 削夺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收夺诸侯自置吏、“得赋敛”的权力 |
①刘全……来见唐王。王传旨意,教他去金亭馆里,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
②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
③三藏道:“就是我王驾前丞相,姓魏名徵。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乃安邦立国之大宰辅也。”
④行者闻言,正了声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对众道:“你们想是看榜的官么?”太监叩头道:“奴婢乃司礼监内臣,……”
相关条约 | 清政府的态度 |
割香港岛给英国 | 荒岛、孤峙海中、贫困、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
中英协定关税 | 每种货物应纳多少关税明白的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 |
领事裁判权 | 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
年代 | 满汉总督比例 | (年代) | 满汉巡抚比例 |
1860 | 5: 5 | 1860 | 6: 9 |
1861 | 5: 5 | 1861 | 4: 11 |
1862 | 4: 6 | 1862 | 2: 13 |
1863 | 3: 7 | 1863 | 1: 14 |
1864 | 2: 8 | 1864 | 0: 15 |
1865 | 1: 9 | 1865 | 0: 15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③“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
阶层 | 农民 | 工人 | 学生 | 商人 | 军、警、法、政、自由职业者等 |
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 | 40% | 23% | 25% | 10% | 极低 |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三
材料四
自从清王朝入主中原以来,政府创新地方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治理,使西藏地区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摘编自杨韩《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治理及政策研究》
材料一
中外很多城市留下了辛亥革命的足迹,图10展示了其中的几个城市。
材料二
高一历史 第 7 页 共 8 页 材料三
1915年袁世凯称帝之后,云南宣布独立讨袁,昆明“全城悬旗结彩,爆竹之声不绝于耳,士兵则欢声雷动……”。1917年张勋复辟消息传出,“普天同愤”……各省军民,“来电反对,高可盈尺”。各地拒挂龙旗,上海“一体悬挂国旗三日, 以表拥护共和, 尊重民国之决心”。
——摘编自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等
材料四
不缠足观念为妇女接受,至民国初年,“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 已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定,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摘编自黄炎培《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材料
宋代的社会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封建贵族所有庄园的农奴部分被解放,佃户受地主束缚的程度降低,以自由平等为原则的新社会出现。
其二,封建贵族专政的特权被削弱,科举制度的公平、开放有利于平民百姓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加强了平民参与政治、受教育的权利。
其三,产生了新兴市民阶层,城市格局中封闭式的市制和坊制被瓦解,即市(商业区)与坊(居民区)之间相互区分、隔离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各种商店沿街开设,居民区与商业区相混杂,连成一片。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宋代都城汴京川流不息的人群、繁盛的商业活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场景及风土人情,再现了宋代都城一片繁华的城市风貌。
——摘编自戴雨薇《宋元时期瓦子勾栏乐人群体研究》
从材料中提炼任意一条宋代社会变革的表现,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