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号 | 发掘器物 | 基本特征 |
3号坑、8号坑 | 铜尊、铜囊、铜靓 | 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 |
3号坑、4号坑 | 玉琮 | 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 |
3号坑、7号坑、8号坑 | 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 | 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 |
表1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
农业贷款 | 361 | 2 780 | 10 000 | |
部队机关生产贷款 | 754 | 1 786 | 1 993 | 38 739 |
工业贷款 | 1 091 | 618 | 2 622 | 65 242 |
贸易投资 | 408 | 5 442 | 37 859 | 74 851 |
合作社投资 | 24 | 123 | 358 | 8 181 |
表2是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后在1941—1944年对生产事业的投资和贷款情况(单位:万元)。据此可知,陕甘宁边区银行( )
移民在制造业劳动力的占比 | 移民在建筑、运输两个行业劳动力的占比 | 移民在铜矿、成衣行业和铁矿业的劳动力占比 |
1/3 以上 | 1/4 多 | 2/3 或更多 |
1864 年美国成立移民局,通过《鼓励移民法》,此后美国进入移民高潮。表3是1910年移民在美国的大致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
材料一 孔子说:“士必悫(què,恭谨)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告诫人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宋代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东汉思想家王符著《潜夫论》,广论古今,提出选拔人才一定要“不弃疏远,不轻幼贱,又参而任之”。李世民出身于关陇地主集团,但贞观年间居相位者25人,非关陇集团占18人。李世民曾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只有放宽眼界,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人才。
—摘编自韩丹、钟素芬《中国古代人才观探析》
材料二 与古代传统的人才观相比,洋务派更加倾向于在“西学”中,而不是在“经史”中寻找治世的实用知识和本领。早期维新派如冯桂芬、王韬等人,认为西方的实用技艺之学较之传统的经史之学是中国更急需的知识。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等维新派人士拓宽了人才视野,如梁启超在撰成的《新民说》中,将“新民”应具备的素质概括为 18种之多,诸如: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险精神、尽性主义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建立中华民国后,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需要的是具有民主共和精神与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并确立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摘编自祝彦《中国近代早期思想家的人才观》
材料 表4 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及实施概况
1834年《新济贫法》 | 废除了由教区征集济贫税赈济穷人的“斯宾汉姆兰制度”,设立“劳动院”。设立专门机构解决地方贫民救济问题,实行教区联合,改组地方机构,通过中央政府的济贫法,官员加强地方管理 |
1835年《市镇自治机关法》 | 宣布取消200多个陈旧过时的市镇自治团体,设立100多个有权选举议会的市镇。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均应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可制定必要法规;裭夺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 |
1848年《公众卫生法》 | 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卫生管理机构纷纷建立。1856年,政府授权各郡组建警察队伍。允准地方机构检查食品饮料、建立公益设施、发放酒店饭馆和屠宰店营业执照 |
1870年《教育法》 | 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各地选举教育局,管理和募资举办学校;一些自治市或教区联合组成学区 |
1888年《地方政府法》 | 据此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建立了62个郡(其中52个与原来的郡区划相同,其余是重新设立和划分的新郡),61个人口在50000名以上的郡级自治市和伦敦郡。3种行政区政府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
1894年《地方政府法》 | 据此在全国62个郡议会管辖的区域建立了535个市区议会、472个乡村区议会和270个人口在50000人以下的非郡级自治市议会。乡村区议会下分为若干教区 |
1899年《伦敦政府法》 | 据此在1888年建立的伦敦郡区内,重新组建了28个自治市议会和一个伦敦城,取代原有的38个教区委员会和区议会。至此,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行政区划和自治性管理体系的任务完成 |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为正值、负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图3)。
—摘编自[英]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等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而同期美国GNP只增长了68%,年均增长率只为2.3%。1981—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农业产值、投资额、社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3.6%、1.0%、3.7%、2.7%,1986—1990 年分别为 1.8%、2.6%、0.5%、0.3%、2.0%,1990年分别为-4%、-1.2%、-2.3%、-19%、-3%。
—摘编自杨荣、季正矩《经济建设的成败与苏联的兴衰》
材料 照汤因比的说法,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有20多种文明已经消逝了,今天存在于世界上的几种古老文明;都是在长期历史中经过筛选淘汰而传衍下来的。那些已经“消逝”或衰落下去的文明,现在都不能独立存在,有的已经成为“化石”了。 然而对于人类文明的繁衍和发展,都曾是有功之臣。文明,总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各个民族之间自有了接触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文明在接触中,有的渐渐隐遁了,留下了生命力比较强壮的文明;文明在融合中有些东西被淘汰了,有些东西被吸收进其他文明中去,原来的文明可能会因而增加了新的因素,甚至悄悄地起了变化。文明不是死物件,是人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创造的,有人的能动性寓在其中。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根据材料,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