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08-28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2021九上·龙湾期中) 关于能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挂在墙上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B . 声音也具有能量 C . 正在行驶的火车具有动能 D . 太阳的光具有光能
  • 2. (2023·台州) 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 受热易分解 B .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 . 水溶液呈碱性 D . 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 3. 科学家研究发现,用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可直接产生氧气,其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A . 化合反应 B . 置换反应 C . 分解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4. 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 )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pH

    4.7-8.4

    0.9-1.5

    7.35-7.45

    A . 人体的尿液一定星酸性 B . 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 . 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 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锌粒放入试管    B . 配制氯化钠溶液 C .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D . 二氧化碳验满
  • 6. 小科为确定铝(Pd)、铜(Cu)、铂(Pt)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实验,发现铂的表面没有现象,铜的表面有固体覆盖,根据实验现象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 Pd>Cu>Pt B . Pd>Pt>Cu C . Cu>Pd>Pt D . Pt>Pd>Cu
  • 7. (2023·温州) 如图是滚摆完成一次下降和上升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滚摆处于甲、乙位置时(    )

    A . 重力势能不同,动能相同 B . 重力势能不同,动能不同 C . 重力势能相同,动能相同 D . 重力势能相同,动能不同
  • 8. 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其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 )
    A . B . C . D .
  • 9.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是铁元素的价类图,图中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a→f B . b→c C . d→c D . e→a
  • 10. 如图表示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产生氪核和钡核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模型表示的是核聚变 B . 该反应不会产生放射性物质 C . 该反应产生的中子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式反应 D . 不能用该反应获得能量的方式来发电
  • 11. (2017·金华) 下列关于“热与能”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吸热过程中,其温度一定升高 B . 在搓手取暖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 水常被用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 . 铁块在煅烧过程中,其内能从零开始增加
  • 12. 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 ,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捕捉室中NaOH溶液喷成雾状有利于吸收 B . 环节a中物质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C . 反应过程中CaO和NaOH是可循环的物质 D . 高温反应炉中的物质是
  • 13. 如图是教室壁挂式实物展台示意图,为展示台,为连杆拉柱展示台,为展示物。以下是展示台承载展示物时杠杆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4. 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溶液的性质。

    实验Ⅰ把一根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铝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实验Ⅱ向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出现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Ⅰ中溶液颜色不变 B . 实验Ⅰ说明Al的活动性比Cu的强 C . 实验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 . 实验Ⅰ中沉淀为CuO
  • 15.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图线是电阻关系图象 B . 电源电压为14V C .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Ω D . 消耗的最大功率是16.2W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 16. 五一期间“淄博烧烤”火出天际,一时间淄博就变成了全国人尽皆知的撸串佳地。将食物架在点燃的木炭上方,通过的方式使食物内能增加而被烤熟,烤肉架不断将(填“热量”或“温度”)给食物。
  • 17. (2023九上·义乌期中) 某维生素C泡腾片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 (1) 按照如图乙的物质分类方法,该泡腾片属于
    2. (2) 该泡腾片放入水中,会立刻产生大量的气泡,其原因是:柠檬酸是一种酸,它和碳酸氢钠在水中会发生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18. 室外的铁制栏杆在多雨季节易生锈,小科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天后,发现只有装置C中的铁丝生锈了。

    1. (1) 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2. (2) 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与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 19. 用力把门推开,弹性绳会被拉长,如图所示,门处于静止状态。

    1. (1) 门推开时,弹性绳具有能。
    2. (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填“”“”或“”)
  • 20.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 (1) 金属锆熔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2) 在850℃条件下,镁(Mg)与四氯化锆()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填“A”或“B”),动滑轮重为N。

  • 22. 重为0.03牛的乒乓球,从1米高的A点自由下落,第一次落地弹起至0.6米的最高点B(如图甲),将乒乓球置于装有适量水的杯子中,一起从1米高处自由下落,杯子落地后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远大于1米(如图乙)。
    1. (1) 图甲中的乒乓球从A点下落到弹起至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焦。
    2. (2) 图乙中的乒乓球弹起的高度远大于1米,是由于乒乓球弹起瞬间机械能增大,此时对乒乓球做功的物体是
  • 23. 小科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后,梳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与X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若X是氯化钠,酸→X的化学方程式,图中碱的化学式为:
    2. (2) 若X是水,则能实现图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24. 盛夏,室外温度达36℃,小金将客厅空调的设定温度设置为28℃,发现空调正常工作时的工作周期:工作10min后会停止工作,5min后再重新工作……周而复始。从该空调铭牌上获悉,空调的制冷额定功率为2000W。
    1. (1) 空调正常工作时,一个工作周期内消耗的电能为J。
    2. (2) 为了节能减排,小金家换上了隔热保温性能更好的门窗。在工作电压、室外温度、空调的设定温度等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空调新的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时间会(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min。
  • 25. 小科同学在科学实验课上,往加有镁条的试管中依次加入稀盐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如图甲所示,并记录实验现象。根据甲、乙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二中再加入稀硫酸后,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是因为
    2. (2) 步骤三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综合甲、乙过程分析,步骤一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26、27题各6分,28、29、30题各8分,共36分)
  • 26. 小博想探究液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

    取一根光滑的塑料管,固定高度和倾斜角度,塑料管末端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用密封挡板封住端口。实验过程中,松开密封挡板,让水沿着管道下滑,刚好冲击水车,带动水车转动(如图甲)。

    1. (1) 实验过程中,通过反映流水所具有的动能大小。
    2. (2) 小博同学选取横截面积较大的塑料管(如图乙),保证倾斜角度相同,水位高度相同,松开密封挡板,观察现象。小博设计乙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3. (3) 分析与讨论: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次小博把乙中密封挡板全部松开,第二次密封挡板往上移动松开一半,水全部流出并落在水车上。请分析,水车两次获得的总动能是否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 27. 兴趣小组同学做如图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试管变热,那么,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科猜想:Na2CO3和盐酸反应放热。

    小金认为小科猜想有不足之处,为此设计实验进一步研究:

    ①取0.5gNa2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10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t1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温度t2

    ③加入10mL20%的盐酸(t0),搅拌,测量温度t3

    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记录如下:

    t1

    t2

    t3

    23.3℃

    20.0℃

    23.7℃

    1. (1) 小金认为小科猜想的不足之处是
    2. (2) 步骤③中盐酸的温度t0℃。
    3. (3) 通过步骤②和③得到的结论是:Na2CO3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老师指出小金的设计仍存在不足,并补充做实验:向盛有10mL水(20℃)自的烧杯中加入10mL与上述实验一样的盐酸,搅拌,测量温度为22.2℃,此实验的目的是
  • 28. 小金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1. (1) 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1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杠杆水平位置平衡;若斜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小金又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相当于杠杆),圆盘可以绕着圆心O转动(转轴阻力忽略不计),圆盘上CH所在直线上相邻两点间距离相等,他先在圆盘C点挂上4个钩码(如图乙),再用一个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在M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后,圆盘(填“能”或“不能”)在图示位置静止。
    3. (3) 为了探究“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否一定影响杠杆的平衡”,小金在圆盘的C点挂上4个钩码(如图乙),又在G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后发现圆盘在图示位置平衡。为了改变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他将挂在G点的钩码先后挂在两个点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发现圆盘仍在图示位置平衡,即可得到结论。
  • 29. 为了探究灯泡亮度与灯泡电功率的关系,小敏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研究(光敏电阻和灯L放置在暗盒内,外界光照无法进入)。已知灯L的额定电压为2伏,的阻值随光照的增强而减小,是保护电阻。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 , 移动滑片调节灯L两端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表V示数/伏

    0.5

    1.0

    1.5

    2.0

    2.5

    电流表示数/安

    0.08

    0.12

    0.16

    0.20

    0.24

    电流表示数/安

    0.04

    0.10

    0.14

    0.16

    0.18

    1. (1) 闭合前,应先将滑片移至最(填“左”或“右”)端。
    2. (2) 该实验通过观察来体现灯泡L的亮度变化。
    3. (3) 实验中灯L的额定功率为瓦。
    4. (4)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 (1) 【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实验是想从(填“反应物的消失”或“生成物的产生”)角度证明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 (2) 【实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温馨提示】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 ,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此实验从生成物的产生角度证明了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31题7分,32-35每小题8分,共39分)
  • 31. 赛龙舟自古以来在我国广为流传,现已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如图是运动员在室内进行划奖训练的两个场景,图甲是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绳子系在“船浆”的端,运动员坐在位置上用力将“船奖”从位置“1”划到位置“2”,重物的位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若重物的质量为20千克,“划奖”一次拉过绳子的距离为60厘米。(船奖重、绳重与摩擦均不计)

    1. (1) 该装置中两个滑轮的作用是
    2. (2) “划浆”一次,人至少做功焦。
    3. (3) 图乙是某种耐力练习示意图,保持“船奖”与绳子垂直并静止。若为60厘米,为40厘米,当一只手握在端,另一只手握在点并施加垂直“船浆”的力 , 求此时力的大小。
  • 32. 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利用传感器记录160秒内瓶内气压变化。用等质量的铁和锌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所示。

    1. (1) 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2. (2) 实验中,若0.48克镁完全反应,至少需要稀盐酸多少克?
    3. (3) 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0~80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
  • 33. 图甲是一款电热服,衣服里嵌有电热纤维。图乙是其简化的工作电路,为电热纤维,阻值为5欧;利用配套的锂电池供电,输出电压为5伏;可在低温、中温、高温三挡间切换,高温挡功率为15瓦。

    1. (1) 电热服是利用电流的效应工作的;
    2. (2) 电热纤维应具有能导电、抗氧化、耐腐蚀、轻便柔软等性质,下列材料最适合做电热纤维的是____(填字母)。
      A . 石墨纤维 B . 棉纤维 C . 细铁丝

      A石墨纤维B.棉纤维C.细铁丝

    3. (3) 求电热服在高温挡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以及的阻值(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 34. 小明在厨房里找到一包食用纯碱,包装袋上写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质量分数>98%),杂质为氯化钠。小明用多种方法进行“食用纯碱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 (1) 方法一:将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了准确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应在____开始用量筒收集气体。
      A . 实验开始时 B . 有连续气泡产生时 C . 先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熄灭后 D . 先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变浑浊后
    2. (2) 方法二:将21.5克该纯碱样品放入烧杯,加水完全溶解,将其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逐渐往杯中滴加稀盐酸,电子秤的示数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通过计算说明,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②有同学认为小明测定的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请分析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5. 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质的种类、溶质的质量分数、电极间的距离、电极与溶液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该同学用如图装置,利用5%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验证溶液导电能力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关系。

    1. (1) 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200克,取现有10%的氢氧化钠溶液克,再加一定量的水混合均匀。
    2. (2) 用笔画线将图中电路连接完整。
    3. (3) 实验步骤:①连接实验电路。请将实验的其他步骤补充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