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2022-2023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科...

更新时间:2024-09-18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计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3七下·杭州期中)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器官叙述错误的是( )
    A . 输卵管接受排出的卵细胞,还提供受精的场所 B .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也是月经形成的地方 C . 卵巢的作用是分泌雌性激素,并每个月大约排出一个卵细胞 D . 睾丸和卵巢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且内含丰富营养物质
  • 2. (2023七下·杭州期中)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工作者已经能够应用一项崭新神奇的克隆技术培育出动物新个体。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一时轰动全球。以下是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多莉”产生相应生殖方式、受精及胚胎发育方式分别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胎生 B . 重组细胞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甲绵羊乳腺细胞中的卵黄 C . 多莉的外形特征与丙绵羊相似 D . “克隆技术”还不能广泛服务于人类,因为受到道德的约束
  • 3. (2023七下·杭州期中) 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科学、合理的是(  )

    A . 多吃高能量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有利于生长发育 B . 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已经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 C . 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 D . 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 4. (2024七下·杭州期中) 农民刚播种完小麦就下了一场大雨,造成土壤板结。此时,要保证种子的正常萌发一般要进行划锄,划锄的目的是( )
    A . 保证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空气 B . 保证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水分 C . 保证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温度 D . 避免杂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5. (2023七下·杭州期中) 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能独立生活的主要标志是( )
    A . 子叶中的营养物质已经全部消耗 B . 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已经全部消耗 C . 胚根已经发育成根 D . 胚芽发育成的茎、叶转绿
  • 6.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将美国甜玉米的胚和中国老玉米的胚乳嫁接,长出的植株种子是( )

    A . B . C . D .
  • 7.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果用的凸透镜破损了一部分,此时( )
    A . 无法成像 B . 只能成部分的像 C . 只能成虚像 D . 还能成像,但成像亮度暗些
  • 8.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 f<2cm B . 2cm<f<4cm   C . 4cm<f<5cm D . 5cm<f<8cm
  • 9. (2023七下·杭州期中) 用三块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做实验,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得到如下数据,可知这三块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透镜

    像的性质

    A

    放大

    倒立

    实像

    B

    缩小

    倒立

    实像

    C

    放大

    正立

    虎像

    A . fA<fB<fC B . fA>fB>fC C . fC>fA>fB D . fA>fC>fB
  • 10. (2023七下·杭州期中) 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若照相机位置不变,比较池水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   无水时(   )
    A . 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B . 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C . 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 D . 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小些
  • 11.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的两条逐渐靠拢的光线AB和CD未相交前照到某光学器材上,将改变传播方向。能使这两条光线改变传播方向仍然能够相交的光学器材可能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A . a B . a、c、d C . a、c D . a、b、c、d
  • 12.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时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松软、湿润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松软、湿润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 . 甲组先发芽 B . 乙组先发芽 C . 同时发芽 D . 都不发芽
  • 13.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有一块透明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

    A . 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 B . 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 C . 光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D . 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
  • 14. (2023七下·杭州期中) 沿凸透镜的主轴将物体从焦点匀速移向无限远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情况不正确的是( )
    A . 像的大小是由大变小 B . 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移动速度先快后慢 D . 移动速度先慢后快
  • 15.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 . “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大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 “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 16. (2023七下·杭州期中) 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光轴可转、焦距可变的凸透镜,其特点是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 )
    A . 变小 B . 变大 C . 不变 D . 先变大后再变小
  • 17.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 B . 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 . 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 . 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 18.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 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 .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 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 .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 将白色墙上蒙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 19.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均不能成像 B . 甲,乙均不能看到像 C . 甲、乙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D . 只有甲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
  • 20.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 . 顺时针转动30° B . 逆时针转动30° C . 顺时针转动15° D . 逆时针转动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分,每空1分)
  • 21.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为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P处。回答下列问题:

    1. (1)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2. (2) 当液面下降时,水平标尺上的点P将向移动(选填“左”或“右”)。
  • 22. (2023七下·杭州期中) 请根据要求对下列动物进行归类:

    ①蟋蟀;②苍蝇;③蟒蛇;④鲸鱼;⑤青蛙;⑥麻雀;⑦金丝猴

    其中生殖时采用体外受精的是;胚胎发育方式属于卵生的是 ;胎生的是;生长过程中经历蛹期的是

  • 23. (2023七下·杭州期中) 晨跑时常能见到阳光透过浓密树林的美丽景象。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某棵绿色的树,这是由于光在树木表面发生了反射。透过绿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色的。
  • 24. (2023七下·杭州期中) 黏虫是一种危害多种作物的害虫,如图是黏虫发育的四个时期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黏虫的个体发育顺序是(填序号)。
    2. (2) 与黏虫相比,蝗虫的个体发育不经过的时期是(填序号)。
  • 25.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在“观看水中的硬币”活动中,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当水位如图位置时,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币的B点位置

    1. (1) 此时眼睛所看到的水中硬币是一个变浅的像。(填“实”或“虚”)
    2. (2) 如图,再往碗里不断地加水,眼睛可以看到的区域往(填“A”或“C”)移动
  • 26. (2023七下·杭州期中) 生活中常见以下光学现象:①小孔成像;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④照相机拍照成像。其中一定成实像的是;一定成倒立的像的是;一定成放大像的是。四种现象中,成像原理最接近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 27.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探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表所示。

    组 别

    种植深度

    6厘米

    11厘米

    18厘米

    25厘米

    未出土幼苗

    生长状况

    1棵种子

    未萌发

    /

    幼苗略有

    萎缩现象

    幼苗萎缩

    现象较明显

    幼苗子叶大小

    较大

    较小

    只有痕迹

    只有痕迹

    1. (1)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厘米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根本原因是
    2. (2) 查阅资料可知,幼苗出土后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总含量,则的有机物含量最高。
  • 28. (2023七下·杭州期中)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 (1) 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3

      的距离/cm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 (2) 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来反映的。
    3. (3)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9.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如图乙,实验中选择刻度尺这一实验仪器,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关系。
    2. (2) 实验时,小明应在(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 (3) 小明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 (4) 如丙图所示,玻璃板向蜡烛A倾斜放置,为了与A所成像重合,蜡烛B需移动到桌面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 30.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小科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 (1) 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比较规范的操作是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 . 两两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C . 将三者分散排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高度进行调节
    2. (2) 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3. (3) 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填符号)。
    4. (4) 当固定透镜位置如图甲,蜡烛由图示位置逐渐向右移动到标尺“25cm”处,通过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出现清晰的像,在此次移动过程中,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变化是____。
      A . 始终增大 B . 始终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先变大后变小 E . 保持不变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6分,31题9分,32题7分)
  • 31.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5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v=5100m/s。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最短时间为0.1s。
    1. (1) 现有一根足够长、注满水的铁质管,在一端用力敲击后,可在另一端听到次声响,其中最后一声是通过传播过来的。
    2. (2) 在一根空心铁质管的一端敲击,另一端接收传来的声音,此时人耳恰能分辨出来,问该空心管的最短距离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32. (2023七下·杭州期中) 你知道如图这种高效的复习整理方法吗?白色的试卷上用黑色的油墨印着试题,你可以用红笔在横线处填写答案,然后找一块同样是红色的透明塑料片遮盖,之后你就只能看到题目,答案好像瞬间“消失”一样。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奥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