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七一华源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4-03-06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 1. (2023九下·江岸月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敷浅原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

    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意飞来双燕子?

    一时衔在画梁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描写暮春雨后,身不由己的桃花随雨四下飘落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低回凄婉、哀怨悲切的感情基调。 B . 本诗描写花瓣一半去追逐溪水,仿佛要随那清溪流回桃花源去;一半身不由己,委落尘土,写出了诗人为桃花染泥的担忧和不忍。 C . 本诗描写燕子衔起花泥的细小场景,写出了飞燕惜花的多情和自己的怜惜之意,呵护之心。 D . 本诗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 2. (2023九下·江岸月考)   阅读《简•爱》节选部分,完成各题。 

    “你,”我说,“是罗切斯特先生喜欢的人吗?你有天赋的力量讨他喜欢吗?你有哪方面对他来说是重要的吗?去你的!你的愚蠢叫我恶心。你从偶尔的喜爱表示中得到了乐趣,可那只是一个名门绅士,一个深通世故的人,向自己的下属,向初出茅庐的人作出的暧昧的表示啊。你怎么敢?可怜的愚蠢的受骗者!连自私自利都不能使你变得聪明些吗?你今天早上居然还反复地回忆昨夜那短短的一幕?——蒙起你的脸来感到害羞吧!他说了些赞美你眼睛的话,是吗?瞎了眼的自负的人!抬起你的烂眼睑,瞧瞧你自己那可诅咒的糊涂吧!在比她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受宠若惊,而他又不可能有娶她的意图,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让爱情之火偷偷地在心中燃烧,而这种爱情,如果得不到回报或者不被发觉,那一定会毁掉培养爱情的生命,如果被发现或者得到反应,那必然会像ignis fatuus(拉丁语,鬼火)似的引人走进泥泞的荒野,而不能自拔。这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发疯。” 

    “那么,简•爱,听着你的判决:明天,放一面镜子在你面前,用粉笔如实地画下你的尊容;一个缺陷也不能缩小;不能省略任何刺眼的纹路,不能掩饰任何讨厌的丑处;要在下面写上:‘孤苦无依、相貌平凡的家庭女教师肖像。” 

    “随后,拿一块光滑的象牙——你画盒里面有一块备着;拿你的调色板把你的最鲜艳的、最优良的、最纯粹的颜料调和起来;挑你最精致的驼毛画笔,仔细地画出你想象得到的最可爱的脸的轮廓;用你的最最柔和的浓淡色调和悦目色彩着色,就按照菲尔费克斯太太所描绘的布兰奇•英格拉姆的模样来画;记住乌油油的鬈发,东方人的眼睛;——怎么!你回到罗切斯特先生身上来找模型。命令你!不准哭鼻子!不准伤感!——不准懊丧!我只容许理智和决心。想想庄严而又匀称的轮廓,希腊式的脖子和胸脯,让滚圆的、炫目的胳臂可以看得见,还有一只纤手;既不要省去钻石戒指也不要略去金手镯;如实地画出服装,薄薄的花边,闪光的缎子,雅致的围巾和金色的玫瑰花。称它为‘多才多艺的名门闺秀布兰奇’。” 

    “将来不管什么时候,你偶然幻想罗切斯特先生对你有好感,你就把这两张肖像拿出来比较一下,说:只要罗切斯特先生愿意努力一下,他也许就可以赢得那位高贵女人的爱;你看他可不可能对一个赤贫的、无足轻重的贫民,浪费一点心思来认真考虑呢? 

    “我就要这样做,”我下了决心;主意已定,我心里平静下来,便睡着了。

    1. (1)  请简要概括节选文字的内容。
    2. (2)  节选文段表现除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 3. (2023九下·江岸月考)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我们真的在乎隐私吗?

    人对自己的隐私敏感不敏感,其实是关于优先权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当你面临抉择而必须放弃生命的某些选项时,会被你优先放弃的是什么?或者反过来说,你誓死捍卫的又是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显然不太可能放弃收入、房产等最核心的、有巨大价值的事物,因为相比这些,隐私确实算不上什么特别敏感的东西。 

    尽管大家谈起大数据之恶都头头是道,却依然在用要验证手机号的云盘、要同意各种注册协议的 App。我们真的会誓死捍卫那些购物记录、网页搜索记录和打车记录里的隐私吗?事实上并不会,那时我们只会说“因为没得选”,我们都是“被自愿”的——如果不去提供那些个人信息,很多服务和资源就用不了,那实在太不方便了。所以这么看来,其实互联网大佬说的“用隐私交换便捷”并没有错啊。我们真的没得选吗?当然有,但我们不愿意去牺牲那些“被绑架了的便利”。 

    人们会誓死捍卫的事物里包括隐私吗?我觉得不会。真正特别在乎隐私的人一定会跟大数据算法说不的。我之前认识一个女孩,决定停用脸书的理由就是被吓到了。她是个“ 90后”,因为本身发量稀少,有一次去搜索了一下某个牌子的“生发养护”系列。自此之后,脸书就开始时不时地给她推送与“防止脱发”“摆脱秃顶困扰”有关的广告,最离谱的一次是给她推送了某家诊所“植发特惠”的拼团优惠活动。她觉得忍无可忍,好像最见不得人的秘密都被大数据一眼看穿。“只要我一打开脸书,就看到那些广告有意无意地出现。” 

    这种毫无安全感的状态会让一些人心惊胆战,但另一些人则觉得,这不过就是算法嘛,是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的常态,没有什么大不了。 

    所以,其实重点是,我们究竟怎样去理解隐私这件事?我们为自己设定的“他人与我”“公领域与私领域”的边界又在哪里? 

    这实际上跟科技、数据乃至生活便利关系都不大,而是来源于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的观念。比如一个习惯于去检查伴侣手机的人,不会认为这是在侵犯对方的隐私,反而认为无条件的信任本该如此;比如做不到去为孩子保留隐私空间的父母,不会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也是独立个体,应该拥有自己的隐私,而是觉得我这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再比如,可以随时把群聊天记录发到网上的人,不会觉得这样的举动本身已构成公共事件,需要征求当事者的同意,而是会觉得这只是我的私人行为,和我发朋友圈晒个娃同理。 

    十多年前,梁文道就写过,这么多家长把两三个月大的小孩光屁股的照片发到微博上,有没有想过孩子长大后可能并不喜欢自己这些照片一辈子跟着自己。特别是当这些模糊了隐私边界的平台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时,隐私也变成某种展览,大家都习惯于摊开自己的隐私。 

    与此同时,在法律与道德层面,民众也很茫然,因为并没有足够的规范和指引,去限制技术对隐私无限度的入侵。 

    就拿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该归谁所有这件事来说,本身就是极为庞大而艰巨的议题。 

    从 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就有一个判决叫“信息自决权”。 

    这当然源于欧洲对“个人权利”悠久的讨论与重视,当“个人被保护免受个人数据的无限收集、储存、使用和传递时”,也就应了大数据时代的客观现实,把“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自然人的信息资料”纳入保护范围。 

    大数据最后用来做什么,其实还是由人决定的。 

    而如果一个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隐私是关乎最基本的价值与尊严的事物,那就自然会想方设法去捍卫它,为“私领域”设下防线甚至提案立法。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向来不会处理“私领域”的事物。譬如在处理一些重要纠纷时,与其面对面商讨,还不如去找个中间人调解行之有效。这大概和中国文化向来不太鼓励个人情感表达有关,把“个人对个人”的私事转变为群体事务的习惯渗透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其实传统中的“无私”,是因儒家文化中的“君子”向来要求光明磊落,倒并不是鼓励人们都不去维护自己的“私领域”。 

    中国传统中的公私分野确实和西方不在一个系统里,所以给人感觉中国人从升学工作到相亲结婚、头胎二胎都有一大堆人关心得不得了。人与人模糊的边界感,也就难免导致大家都不太重视隐私。 

    不过换一种角度看,大概还是因为国人在本来就已经挺混乱的价值排序里塞进了太多比隐私更重要的事。反之,如果隐私是属于同心圆里核心的那部分,那么你自然会做出很多不同的选择。所以不存在什么敏感不敏感,关键还是看重要不重要。

    1. (1) 下列对“对隐私敏感不敏感,其实是关于优先权的问题”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优先权的问题是关于优先放弃什么,或者誓死捍卫什么的问题。 B . 在最核心的、有巨大价值的事物面前,多数人的隐私算不上特别敏感的东西。 C . 在隐私保护和购物的方便之间,人们真的“被自愿”会放弃“被绑架了的便利”。 D . 尽管要捍卫的事物里包括隐私,但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下的常态是人会优先放弃隐私的保护。
    2. (2) 下列关于“应该怎样去理解隐私”的说法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理解隐私必须首先确定“公领域与私领域”的边界。 B . 隐私边界的确定其实受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 C . 为“私领域”设下防线甚至立法,人们才会普遍认识到隐私是关乎最基本的价值与尊严的事物。 D . 从法律与道德层面看,民众缺少规范和指引,对如何限制技术对隐私无限度的入侵感到困惑。
    3. (3)  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中国人向来不会处理“私领域”的事物的原因。
  • 4. (2023九下·江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何以解忧

    ①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是一程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容与。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小说家史蒂文森在《驴背行》里宣称:“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那里,只是为了前进。我是为旅行而旅行。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 

    ②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就算能找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人疲,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忍。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堂•吉诃德与桑丘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也难怪潘耒要说“群游不久”。 

    ③独游有双重好处。第一是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能换来莫大的自由。当然一切问题也都要自己去解决,正可训练独立自主的精神。独游最大的考验,还在于一个人能不能做自己的伴侣。在废话连篇、假话不休的世界里,能偶然免于对话的负担,确是一件好事。一个爱思考的人应该乐于独处。我在美国长途驾驶的日子,浩荡的景物在窗外变换,繁复的遐想在心中起伏,如此内外交感、虚实相应,从灰晓一直驰到黄昏,只觉应接不暇,绝少觉得无聊。 

    ④独游的另一种好处,是能够深入异乡。群游的人等于把自己和世界隔开,中间隔着的正是自己的游伴。游伴愈多,愈看不清周围的世界。彼此之间若要维持最起码的礼貌和间歇发作的对话,就已经不很清闲了。有一次我和一位作家乘火车南下,做联席演讲,一路上我们维持着马拉松对话,已经舌敝唇焦。演讲既毕,回到旅舍,免不了又效古人连床夜话,几乎通宵。回程的车上总不能相对无语啊,当然是继续交谈啦,不,继续交锋。到家时已经元气不济,觉得真可以三缄其口,三年不言。如果你不幸陷入一个旅行团,那你跟异国的风景和人民之间,就永远阻隔着这么几十个游客,就像穿着雨衣淋浴一般。要体会异国异乡的生活,最好是一个人赤裸裸的全面投入,就像跳水那样。 

    ⑤旅人把习惯之茧咬破,飞到外面的世界去,大大小小的烦恼,一股脑儿都留在自己的城里。习惯造成的厌倦感,令人迟钝。一过海关,这种苔藓附身一般的感觉就摆脱了。旅行不但是空间之变,也是时间之变。一上了旅途,日常生活的秩序全乱了,其实,旅人并没有“日常”生活。也因为如此,我们旅行的时候,常常会忘记今天是星期几,而遗忘时间也就是忘忧。何况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时间,你已经不用原来的时间了,怎么还会受制于原来的现实呢? 

    ⑥旅行的前夕,会逐渐预感出发的兴奋,现有的烦恼似乎较易忍受。刚回家的几天,抚弄着带回来的纪念品像抚弄战利品,翻阅着冲洗出来的照片像检阅得意的战绩,血液里似乎还流着旅途的动感。回忆起来,连钱包遭窃或是误掉班机都成了趣事。听人阔谈旅途的趣事,跟听人追述艳遇一样,尽管听的人隔靴搔痒,半信半疑之余,勉力维持礼貌的笑容,可是说的人总是眉飞色舞,再三交代细节,仍意犹未尽。旅行前后的心情都受到相当愉快的波动,几乎说得上是精神上的换血,可以解忧。 

    ⑦当然,再长的旅途也会把行人带回家来,靴底黏着远方的尘土。世界上一切的桥,一切的路,无论有多少左转右弯,最后总是回到自己的门口。然则出门旅行,也不过像醉酒一样,解忧的时效终归有限,而宿酲醒来,是同样的惘惘。

    1. (1)  读第①段,简要概括作者提到的旅行的目的有哪些。
    2. (2)  读第②段,简要概括“群游不久”的原因。
    3. (3)  请简要概括第④段“……就像穿着雨衣淋浴一般。要体会异国异乡的生活,最好是一个人赤裸裸的全面投入 , 就像跳水那样。”句子中加点短语的含义 

      穿着雨衣淋浴:  

      赤裸裸的全面投入:  

    4. (4)  读⑤~⑦段,分别概括旅行可以“解忧”的原因,以及这种“解忧的时效”有限的原因。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 5. (2023九下·江岸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 chǔ,纸的代称)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游京师,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 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刑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 di粮食),稍昏(不清楚)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悉以印记其背,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则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选自《元史》,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灯读  窃:暗中,默默 B . 其疏入谏  袖:衣袖,袖子 C . 其直  旌:表扬,表彰 D . 库换易  诣:到……去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A .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B .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C .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D .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3.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养浩品行端正,“幼有行义”,少时发现有人将钞票遗失在路上,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他学习勤奋,读书不辍。 B . 张养浩为人耿直,为官公正。对盗窃有前科的百姓和祸害乡民、暴虐残忍的土匪,执法宽严有别。 C . 张养浩性情刚直,敢于谏言。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上疏皇帝劝以“崇俭”,皇上虽然生气罢了他的官,还是奖赏了他。 D . 张养浩心怀怜悯,体恤百姓。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穷人后,前往赴任赈灾,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4. (4)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刑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 6. (2023九下·江岸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间已是三月天,百花含羞柳含烟。”又到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时刻,此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归自然,走进自然呢? 

    因为接受自然的滋养,能给人生助力。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六、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 7. (2023九下·江岸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自首批试点到全面推开,推动义务植树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一方面,借助互联网信息量大、受众多、高效便捷、易规范管理等优势,实现了义务植树线上和线下(义务植树基地)的有机结合【A】另一方面也促进人们履行植树义务的常态化、规范化【B】科学化【C】让植树造林【D】绿化家园的责任意识更好转化为公众的具体行动。 

    ②只要通过手机微信进入“全民义务植树”公众号,点击“尽责参与”,就可以“云端”查询合适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在“云端”一键预约后,继而实地完成植树或抚育管护等义务活动。此外, 更有如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多种尽责形式多元满足人们需求,更好保护了人们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机会。插上“互联网+”的科技翅膀,义务植树活动汇聚起更广大的爱绿植绿护绿力量。 

    ③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用奋斗的汗水浇灌绿色长城,用勤劳的双手种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非凡成就。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已经 ____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____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____“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我们要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美丽中国画卷将不断____。

    1.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lǚ) B . (wǔ)育 C . (guàn) D . (huì)聚
    2.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落在  灌输  发扬  描绘 B . 扛在  践行  发挥  描绘 C . 落在  践行  发扬  铺展 D . 抗在  灌输  发挥  铺展
    3. (3)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方面,借助互联网信息量大、受众多、高效便捷、易规范管理等优势,实现了义务植树线上和线下(义务植树基地)的有机结合【 A】另一方面也促进人们履行植树义务的常态化、规范化【B】科学化【C】让植树造林【D】绿化家园的责任意识更好转化为公众的具体行动。 

      A . ㅤ; B . ㅤ、 C . ㅤ。 D . ㅤ、
    4. (4)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更有如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多种尽责形式多元满足人们需求,更好保护了人们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机会。 

      A . 更有如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多种尽责形式多元满足人们需求,更好保证了人们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机会。 B . 更有如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多种尽责形式满足人们多元需求,更好创造了人们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机会。 C . 更有如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多种尽责形式多元满足人们需求,更好制造了人们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机会。 D . 更有如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多种尽责形式满足人们多元需求,更好保障了人们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的机会。
    5. (5) 将“尽责手段不断丰富,参与渠道广泛扩展,为履行植树义务打开更大空间。”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 第①段开头 B . 第②段开头 C . 第②段结尾 D . 第③段开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