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2-23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 基础型学习任务(14分)
  • 1. (2023九上·宜城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习题。

    今年我们的“研学行”活动兼“五育合”,选择范围可大了。可以去____隐居的智者贤士,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达的人生态度;可以去____神奇的自然现象,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积丰富的科学知识;可以邀约爱好者们去____未知或已知的动物植物,在舒爽身体、一饱眼福的同时,____大自然的奥秘……。

    1. (1)  找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 (2) 文段中加点字和的读音分别是“”和“”。
    3. (3) 依次填入文段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探访        探险        探究        探幽 B . 探访        探秘        探寻        探索 C . 探望        探秘        探究        探索 D . 探望        探险        探寻        探幽
  • 2. (2023九上·宜城期中)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是转折复句。 C . 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 D . 《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 3. (2023九上·宜城期中) 把文段后句子填入文段空白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可以说,没有诗词韵律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而缺乏音乐性的诗歌也必将在艺术上大为逊色。音乐和诗歌的完美结合,使历代文化得以闪烁璀璨的光辉。

    ①好诗的诞生又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

    ②音乐对诗歌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③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与诗歌总是紧密并存的。

    ④对诗歌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A . ③②④①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④①②
  • 4. (2023九上·宜城期中) 诗文默写

    班级开展“诵经典”活动,作为开幕式主持人,请你用积累的古诗文补全活动的开场白。

    开场白:同学们,中国古典诗文予人精神滋养。我们读温庭筠的“①,人迹板桥霜”的羁旅愁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②”的伟大抱负,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③”的坚定信念,刘禹锡的“④,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深刻哲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⑤”的美好祝愿,无不颔首赞叹,收获着丰盈的精神滋养。

二、 发展型学习任务(40分)
  • 5. (2023九上·宜城期中) 古诗文阅读
    【甲】过 彭 泽

    解 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不见陶彭泽 , 湓城起暮鸦。

    【注释】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

    【乙】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橡,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 , 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节选自王拯《媭砧课诵图序》)

    【注释】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树荫之    嘉:           小几就园树下读  持: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树根安 / 二巨石一姊氏捣衣 / 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B . 树根安二巨石 / 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 / 使拯坐而读。 C . 树根安二巨石  /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 / 使拯坐而读。 D . 树根安二巨石 / 一姊氏捣衣以为砧 / 一使拯坐而读。
    3. (3)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

    4. (4)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 . 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 . 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 . 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5. (5)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甲】诗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

    6. (6) 【乙】文中,作者在回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时重点强调了什么?目的何在?
  • 6. (2023九上·宜城期中) 记叙类文本阅读

    一句话的魔力

    贺平安

    ①初中开学那天,我坐在人头攒动的教室里,忍受着陌生眼光的打量,像个异类。周遭传来热络的交谈,我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只想快点有人来解救我。

    ②这时,他出现了,一张热情洋溢的脸。他拍着我的肩膀,主动和我打招呼,瞬间化解了我的尴尬。

    ③他声音低沉,每到他发言的时候,便是全班同学的耳膜放松时刻。他的体育很好,一身小麦色的皮肤,膝盖或是手肘处会出现打球摩擦产生的伤痕。他的酒窝很深,尤其喜欢坏笑,嘴角扬起,仿佛能酝酿出甜甜的果酒。他走路的时候常常会忍不住踮一踮脚,做出要跳跃的姿势,无时无刻不想投个三分球。

    ④我从来不知道人的脊背可以挺得这么直。以往上课,听得懂的课我勉强能坐得端正,要是听不明白,就干脆趴在桌子上,腰背弓得像只炸毛的猫。可是他坐到我后面的这段时间,我每节课都把背挺得笔直,听到他讲有趣的事情,脸上也会浮现笑容。那些学习上的阵痛、生活上的畏缩,似乎都随风消散了。

    ⑤这一天午后,阳光明媚,湛蓝色天空上浮着棉白的云,空气中透着植物被晒暖后的清新香气。我趴在桌子上无所事事地等待下节课的来临,却出乎意料地收到他的邀请:“体育课一块儿打球吗?”

    ⑥我迅速直起身子,左右看了看:“和我吗?我可不会打篮球。

    ⑦“哪有男孩子不会打篮球的?”他的眼睛明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⑧“我……”

    ⑨“你别怕,勇敢点!要不咱们打羽毛球” 

    ⑩他背后是耀眼夺目的午后日光,一如他灿烂的笑容,照亮了空气里上下漂浮的尘埃。

    ⑪绿茵茵的草地上扎堆站着两支足球队,阴凉处的乒乓球桌也里三层外三层地位了一群人。羽毛球场馆因为离得远,反而一片清净。人很少,我依然感到紧张,生怕自己球技不佳被人笑话。

    ⑫他双腿蹬地有力,臂膀舒展,每出都抢先搂住半空中的羽毛球。我也不示弱,挥动着手上的球拍,大开大合,果断地反击。

    ⑬渐渐地,围观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也受其感染,竭力去接他打出的每一个球。当最后一个球落地的时候,我输了,可人群里发出了一阵赞叹的欢呼声。他快步走到我面前,露出真诚的笑容,赞到:“你打得真不错!”

    ⑭我看着他脸上的汗水,爽朗地冲他笑了笑。他突然收起挂在脸上的笑容,一本正经地直视我:“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

    ⑮“你别怕,对生活勇敢一点。”这句话好像有什么魔力。我那些潜藏的心理活动就像藏在深蓝海底的冰山,看不见也摸不着。可如今它被一个人彻底识破,跃跃欲试,蓄势待发。想成长、想变得更好的念头越发强烈,我迫不及待地要长成遮天蔽日的模样。

    ⑯他使我懂得了勇敢的真正意义,让我得以在青春的起点,手持火把核武器,做最真实的自己。哪怕这一路有荆棘和风雨,也要高歌猛进,翻山越岭,再害怕也不停下。因为我知道,我勇敢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我来过,盛放过,就是青春的意义。

    (选自《青年文摘》2023年第10期,有删改)

    1. (1) 结合语境,说说第③段加点词语“酝酿”的含义及作用。
    2. (2) 选文第⑩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简要概括“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 (4) 文章题目中的“一句话”指的是哪一句?这句话有哪些“魔力”?
  • 7. (2023九上·宜城期中) 说明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

    (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

    材料二: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 , 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

    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

    材料三:    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种类

    种植面积(万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万吨)

    稻谷

    2945

    20849

    7.08

    小麦

    2352

    13772

    5.86

    大豆

    1024

    2028

    1.98

    (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 (1)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 B . 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 C . 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 D . 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
    2. (2) 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体内容。 B . 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 C . 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 D . 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
    3. (3) 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
  • 8. (2023九上·宜城期中) 议论类文本阅读

    “友谊奖”见证中国开放发展铿锵步伐

    ①国庆前夕,来自21个国家的49位外国专家,被授予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以表彰他们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贡献。连续30多载、1848位外国专家获奖——一枚枚友谊奖章,见证着中国开放发展的铿锵步伐,记录了中外交流的点点滴滴。

    ②外国专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连结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纽带。多年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专家与中国人民共同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挥洒汗水,传播友谊,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③在开放发展之路上,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全球英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中央到地方,中国各级政府一直努力为各国人才来华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在科研环境、创新平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的着力精简来华手续,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联办专窗”试点;有的聚焦解决具体难题,专岗专人给予帮助;还有的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建设包含中、英、俄、法、日、西班牙等多语种图书的“外国专家书屋”……这些举措带来的便利实实在在,暖意直抵外国专家心里。

    ④在开放发展之路上,外国专家热情奔赴,来华干事创业。“用中文听说读写,我在中国的科研工作会更方便。”友谊奖章获得者、澳大利亚著名医学专家巴里·马歇尔学习中文的劲头十足。在深圳,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创新,正在探索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数据显示,到2021年,中国累计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达118万份。随着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巴里·马歇尔”奔赴中国这片热土,发挥聪明才智、做出专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⑤在开放发展之路上,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体系加速构建。2022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世界第11位;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数年居世界首位。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哲学与科学学院教授路易斯·保利诺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号召全球团结协作、凝聚发展共识”。如今,从工业到农业,从文学到哲学,再从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到开展药物、疫苗联合研究,各领域中外人文交流合作阔步向前。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将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贡献力量。

    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任重道远。中国将坚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外国专家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友谊奖”的光芒将愈益闪耀,中国开放发展的步伐将愈发铿锵。

    1. (1) 开头段列举多个国家多位外国专家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的事例,有何作用?
    2. (2) 请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 (3) 下面这则材料可以作为第几段的论据,请简要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方肯定。中国愿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通力合作,推动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让人类文明迈向更广阔的宇宙空间。”  

三、 拓展型学习任务(16分)
  • 9. (2023九上·宜城期中) 回顾阅读《水浒传》经历,完成下面习题。
    1. (1) 【一部奇书】《水浒传》是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奇书,《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用词 

      有体现故事发生过程的,如:林冲    ①    打洪教头、武松    ②    打蒋门神;也有突出人物特点的,如:吴用    ③    取生辰纲、 朱仝    ④    释宋公明,这样的匠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请选择合适的词填在空白处。(只填序号)

      A.棒   B.智   C.义  D.误   E.拳   F.醉   G.棍 

      ①   ②    ③    ④

    2. (2) 【一些奇人】金圣叹认为,《水浒传》单写人的粗鲁就有许多不同:鲁达的粗鲁是性 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性,李逵的粗鲁是野蛮,武松的粗鲁是豪放不受拘束,阮小七的粗 鲁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的粗鲁是气质不好。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出一个能够表现其粗鲁的故事细节。
    3. (3) 【一些评价】请把下面关于《水浒传》的评价补充完整。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史诗般的小说,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它的结构很有特点,采取了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4. (4) 【一些感受】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在《我们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谈到,“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而新颖。”请结合自己读过的《水浒传》或《儒林外史》,具体谈谈你 “独特而新颖”的阅读体验。
  • 10. (2023九上·宜城期中) 二十四节气作为古老中国的文化血脉之一,被称为“时间里的中国智慧”。学校开展以“物语·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知识积累】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中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它将天文、自然节律和民俗巧妙地结合起来。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把节气歌补充完整。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_寒霜降,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 (2) 【知识融合】根据以下两则材料进行判断,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全是霜降节气以后的一项是(   )

      材料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农历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此时沃野千里开始出现白霜,树叶枯黄,落叶纷飞。

      材料二:霜降后,树叶落尽,鸟兽不易躲藏,山间路径也容易辨认。过去,年轻力壮的人,常带着猎具和鹰犬,大举狩猎。 

      诗句: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②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 ③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 

      习重凄凉。 ④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 ⑤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A . ①④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⑤
    3. (3) 【知识运用】请联系上面(1)(2)中的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4. (4) 【知识迁移】如今,很多同学对二十四节气知之甚少,学校团委打算邀请我市民俗专家王教授于 11 月 123 日下周五下午四点在学术报告厅为同学们做专题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团委书记李斌,前去邀请王教授,你打算如何说呢?
四、 综合型学习任务(50分)
  • 11. (2023九上·宜城期中) 请按照总体要求,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任务一:

    湖水对青山说:“我给你照了一张相,不知你是否满意?”

    “满意,很满意——”青山说,“谢谢你!还得谢谢白云,我从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的美丽。我很喜欢这张合影。”

    记忆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丽?是否还藏着难忘的故事?请以《合影》为文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 写一篇文章。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产生各种关联,因而与人交往就成为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往中,你也许会遇到困惑与烦恼,但也会发现人性的美好,获得温暖与启迪,还可能会领略到从未见过的风景……

    总体要求:①先选择任务(在任务后括号内打“√”);②若选任务二,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