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制度建设 | 评价 |
A | 辽:南北面官制 | 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
B | 西夏:仿宋制设立尚书令 | 完成国家独立的关键所在 |
C | 金:猛安谋克制 | 学习中原文化的典范 |
D | 元:行省制 | 军政大权集中易导致地方割据 |
材料一 宋代文化具有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 当时,宋学各派“学统四起”,神宗以后的二程洛学、王安石新学与苏氏蜀学,南宋中期的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与浙东事功学派,虽然主张不一,甚至针锋相对,但都能够实事求是肯定对方学术的可取之处。宋代重要的思想家无论是程朱派,还是心学派,几乎都有“出入释老”的经历……来重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宋代士庶日常生活中,儒、佛、道更是并行不悖,不但儒家学者与名僧、高道有密切的往还,普通百姓读儒书、拜佛祖、做斋醮更是习以为常。宋代精神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世俗化的倾向。士大夫不仅以宽容的态度接纳了世俗流行的下层文化,士大夫文化也走上了由雅而俗、俗中求雅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
材料二 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摘编自邓广铭《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十年间,欧美国家海军技术进步主要有三:第一速射炮,第二军舰高速度,第三无烟火药。除无烟火药外,另外两项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应用,但应用者却是日本舰队……海战的失利不能忽视战略上的原因。清廷自1885年以后,在思想上丧失了对日本的警惕和防范之心,致使整个国防战略发生严重失误。
——摘编自潘向明《黄海海战失利原因再检讨》
材料二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承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材料一 以下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
——摘编自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年12月16日,中
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材料 以下是某博物馆策划的主题展览中的部分展品。
展品 | 年代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一份关于“包产到户”的文件 | 1978 年 |
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牌匾 | 1980 年 |
四川广汉县向阳政府一块被换下的“人民公社”牌子 | 1980 年 |
一张全国通用粮票 | 1982 年 |
采用第一条引进生产线生产的一台“金星”牌彩电 | 1982年 |
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支木槌 | 2001 年 |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的一件宇航服 | 2003年 |
—据新中国大事年表
请从以上展品中任选两件展品进行主题展览,拟定一个展览主题,并对所选展品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展品选取恰当,阐释准确,逻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