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4-04-23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抖音直播带货让“金甲岭萝卜”享誉衡阳,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 . 萝卜切条 B . 晾晒萝卜 C . 萝卜腐烂发霉 D . 萝卜水洗去泥沙
  • 2.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二氧化碳的验满 D . 收集二氧化碳
  • 3.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4.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 5. 如图是几种净水方法,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图①中冷凝水应从b口进,a口出 B . 图②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C . 图④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吸附 D . 图①③④的方法均能降低水的硬度
  • 6.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NO2   ②2CO ③2Na+    ④2Al

    A .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B .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C . 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D . 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 7. (2020·铁西模拟) 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定期用钼酸铵试剂测定水中磷元素的含量,钼酸铵的化学式为(NH4)2MoO4其中Mo的化合价是( )
    A . +7 B . +6 C . +4 D . +1
  • 8.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B . 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 9. (2019九上·中山期中)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 原子结构模型 B . 物质分类模型 C . 地壳中各元素含量 D . 空气组成模型
  • 10. (2023·广西) 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的是(  )
    A . 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 . 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 . 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 . 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 11. CO2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图是CO2与某种单质反应转化为甲醇(化学式为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物质丙由三种元素组成 B .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 C . 物质乙的微粒图示为“ D . 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3:1
  • 12.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图(X为H2CO3 , 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图一把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B . 图二转化1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方法 C . 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 .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 13.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B .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C . 检验氢气的纯度 D . 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 1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 . 倡导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 C .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最 D . 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 15. 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比较块状和粉末状的碳酸钙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快慢。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10mL稀盐酸与固体充分接触,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m=1 B . 图中d点溶液中溶质为CaCl2 C . 对比a、c点或b、d点可知,粉末状碳酸钙反应更快 D . t秒内,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
二、<strong><span>填空题</span></strong>
  • 1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恰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氯离子:

    ②氧化铁:

    ③3个氯化氢分子:

    ④硫化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17.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结构。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
    2. (2) 上表中有两种金属元素,其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填元素符号)(已知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一族的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增强);
    3. (3) 画出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 (4) 上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是 (填序号);
    5. (5) 元素①和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8. 用如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

    1. (1) 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
    2. (2) 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19. 下列容器分别盛有不同的物质。(提示:用序号填空)

    1. (1) 属于单质的是
    2. (2) 属于化合物的是
    3. (3) 属于混合物的是
  • 20.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流程如下,请据图回答:

    1. (1) 工业上制取氧气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 (2) 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3. (3) 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 (4) 用可以区分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 21. “碳中和”,我们一直在行动。我国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封存”与“碳转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选择。
    1. (1) “碳封存”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该技术是将油井开采产生的油气混合物注入高碳分离器,再将分离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压缩机加压和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态二氧化碳;粘度小,流动快,接近气态二氧化碳。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易被压缩的原因

      ②为了防止对输送管道内部造成腐蚀,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管道材料采用不锈钢或低铬钢等,同时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处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需要干燥的原因

      ③下列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确的是(填序号)。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组成不同

      B.超临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烧

      C.同等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输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

      D.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状态改变

    2. (2) “碳转化”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开发化工原料,合成化工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

      ①二氧化碳与氨气(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尿素;其化学式为: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新型电解装置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2HCOOH+X,X的化学式为

    3. (3)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你的低碳行动是 (写一条即可)。
三、<strong><span>实验探究题</span></strong>
  • 22. 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实验结束后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有下列操作步骤:①过滤;②洗涤;③溶解;④干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编号)。
    3. (3) 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大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4) 用F装置收集一瓶CO2 , 验满的方法是

    5. (5) 如图将装满CO2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

  • 23. 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进行探究。
    1. (1) Ⅰ.【探究一】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

      分别取5mLH2O2溶液进行实验,测定产生4mLO2所需时间,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查阅资料(已知: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

      实验序号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

      MnO2粉末用量/g

      反应时间

      30

      35

      0

      t1

      30

      55

      0

      t2

      5

      20

      0.1

      3s

      15

      20

      0.1

      1s

      对比①②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越快,则反应时间:t1t2(填“>”“=”或“<”)。
      能说明过氧化氢分解快慢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实验是(填实验序号),合理的结论是
    2. (2)

      Ⅱ.【探究二】MnO2属于金属氧化物,探究Fe2O3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

       

      操作步骤

      实验情况记录

      结论

      A试管上方带火星木条未复燃,B中出现气泡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Fe2O3(填“不影响”、“减慢”或“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将B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把滤渣烘干、

      固体质量0.2g

      Fe2O3质量未变

      C试管上方带火星木条 D试管中溶液变成

      Fe2O3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分解快慢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诸多因素影响。

四、<strong><span>计算题</span></strong>
  • 24.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取68.0g某医用双氧水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0g二氧化锰,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并记录产生的氧气的质量如表所示,直到实验结束。

    称量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产生氧气的质量/g

    0

    0.7

    1.1

    1.4

    1.6

    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表格可知,实验结束的时间是第分钟,该实验一共生成g氧气。
    2. (2) 所取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