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韩非子•五蠹》篇指出,“强兵得先富国,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道家认为“我无事则民自富”,倡导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社会经济。儒家则主张顺应农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民富。各学派的经济思想从本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思想自由和百家争鸣 B . 战争频繁与诸侯割据纷争
    C . 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D . 思想融合与统一趋向加强
  • 2.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秦始皇的五次巡游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资料,他的四次东巡都刻有石碑,其中著名的如表所示。秦始皇如此急切而不惜耗费精力这样做的用意是(  )

    《峄山刻石》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泰山刻石》

    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之罘刻石》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东观刻石》

    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碣石刻石》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A . 推广秦国重农抑商国策 B . 批判已故六国诸侯
    C . 了解六国故地吏治情况 D . 强化国家认同观念
  • 3.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孝文帝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孝文帝的改革(  )
    A . 增强了对汉民族的认同 B . 激化了民族矛盾
    C . 冲击了儒家的主流地位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
  • 4.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北宋都城汴京每年三月都会在金明池举办各种水戏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东京梦华录》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如图所示)。这反映了北宋(  ) 
    A .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 崇文抑武,革故鼎新
    C . 国富民强,社会繁荣 D . 城市繁华,文体活跃
  • 5. (2023高一上·嘉兴期中)  清朝雍正帝说:“凡士农工商,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这段话表明的意思是(  )
    A . 士为四民之首 B . 实干才能兴邦 C . 工商亦为国本 D . 农为立国之本
  • 6.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侵略,一部分士大夫坚守华夏中心意识和文化至上心理,以“师夷”为耻,认为这是“以夷变夏”。另一部分士大夫则承认西方文明在物质层面上的先进性,通过“师夷制夷”的手段,以“中体西用”为范式和限度走“曲线”保文化的道路。由此可知,这二者(  )
    A . 都触及了救亡的主题 B . 一定程度上都认可西方 C . 对“中学”态度迥异 D . 代表了不同阶级的诉求
  • 7. (2023高二上·吉安开学考)  1916年,段祺瑞指出“日本人既已加入(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据此判断,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是(  )
    A .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 B . 反抗日本对华侵略 C . 扩大皖系军阀势力 D . 改变中国弱国地位
  • 8.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如表统计了中央苏区在赣南、闽西的党员成分。由表可推知(  ) 

     

    赣南

    闽西

    农民

    80%

    60%

    工人

    10%

    13%

    知识分子及商人

    10%

    10%

    A . 农民对“土地革命路线”的认同 B . 民主政权认真落实“三三制”原则
    C . 中央苏区人党标准采取区别对待 D . 国民大革命高潮传播至中央苏区
  • 9.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中国经济的中周期变化并非是线性单调的趋势。如图所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曲线有三个底部:1980年至1982年、1989年至1991年及1997年至2001年期间,都曾出现了短暂的触底反弹,重新高速增长。这一“触底反弹”的变化根植于当时(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C . 实行城市企业承包制改革 D . 逐步推行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
  • 10. (2024高一下·信宜期中)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中的重要论断(   )
    A . 说明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新阶段 B . 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完善 D .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
  • 11.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在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觉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阿拉伯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得以摆脱民族与宗教信仰的限制。这一状况的出现(  )
    A . 说明了地理位置决定文明特征 B . 推动了阿拉伯的文化成就领先于西方国家
    C . 垄断了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发展 D . 为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并蓄创造了有利条件
  • 12.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17世纪末,茶叶在荷兰价格偏高,饮茶是荷兰人的一种较为奢侈的习惯。但在约30年后,茶叶的各大品种近乎全被列入阿姆斯特丹西北地区的维斯普市居民日用消费品名录中。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B . 美洲与欧洲商贸的发展
    C . 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 . 荷兰人饮食生活的变化
  • 13.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提到:19世纪印度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是受过欧式教育的精英,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这说明殖民主义(  )
    A . 激发了印度民族独立的意识 B . 影响了印度整体文化氛围
    C . 培养了反对殖民统治的中坚 D . 推动印度逐步走向现代化
  • 14.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中指出:1929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改变了许多国家的现状,大萧条所具有的的国际化特征,是所有国家试图消除大萧条带来的影响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下列有关国家的举措有利于摆脱具有“国际化特征”的经济危机的是(  )
    A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 . 英国加强与殖民地的合作
    C . 美国胡佛政府提高了关税 D . 德国纳粹政权积极扩军备战
  • 15.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认为奥运会“使工人阶级脱离了阶级斗争”,因而对此并不热衷。1952年,苏联在第十五届夏季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榜第二名的成绩,此后苏联政府便高度重视自身与美国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大力支持苏联申办奥运会的工作。这一变化(  )
    A . 可说明美苏冷战波及体育领域 B . 有助于丰富苏联工人业余生活
    C . 表明奥运会深受意识形态影响 D . 得益于美国“和平演变”的策略
  • 16.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如图为1981~2017年世界货物贸易和全球GDP增长率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世界经济开始趋向制度化和体系化 B . 国际关系直接决定贸易发展水平
    C . 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D . 经济全球化趋势呈现出逆转倾向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17.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先哲曾质疑:人们在天性上热衷于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率先考量公众的利益。绝大多数人不具有美德,他们追求的是有用性而不是善。 
    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学说,高扬了人权的旗帜;新教伦理主张众生平等的“平权主义”,认同个人自由与判断权利;而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又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于是现代民主应运而生。 
    西式民主在对抗和取代独裁专制上,具有历史进步性;在实现形式上,却存在极大的历史局限;在路径选择上,更是存在极大的历史空间。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宣布,本国的民主是普惠民众的唯一选项,更无权干涉他国探索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 

    ——摘编自徐青民《西式民主的局限性》

    材料二 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但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 

    ——摘编自汪朝光《辛亥革命开启共和时代:民主政治实验需实力支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式民主制度形成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结局并不成功”的原因。
  • 18.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材料二: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市镇发展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 19.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 20. (2023高一下·郴州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年代中国外交空间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外交统计年鉴》

    根据图中的时间标尺,概括图中任意两个时期或几个时期中国外交的变化(也可以补充其他时期),并对其进行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