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3-07 浏览次数:17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18分)
  • 1.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七年级已经悄①(A.qiāo B.qiǎo)然离去,八年级的开篇里我们翘②(A.qiáo B.qiào)首以待世界和自我的新变化。身边的 xuān xiāo ③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方向。但一颗爱好生活和未来的心灵会带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qì yǔ xuān áng④的姿态,是我们给予年轻的自我最好的新学年礼物。

  • 2.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诗文默写。

    古诗文中手法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表现力。诗中设问,波澜起伏,情趣盎然。有人生哲理,“问君何能尔?① ”(陶渊明《饮酒》(其五));有浓浓乡思,“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有孤独怅惘,“夕阳西下几时回?③          _    ”(晏殊《浣溪沙》)。以典入诗,简洁精练,内涵丰富。如王绩以“④”(《野望》)写出自己精神得不到慰藉的苦闷;李贺以“⑤”(《雁门太守行》),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 3.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沈括,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B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 . 《陋室铭》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D .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 4.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元丰”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B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是古代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C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属国”是典属国的简称,是唐时边塞的一个小国。 D .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指冠礼,古代男子十八岁行此礼,表示成年。
  • 5.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根据下面“穷”字的字义演变过程,推测“穷”字的本义。

二、阅读(39分)
  • 6.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名著阅读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任务一:把握采访行程】

    1. (1) 阅读纪实作品,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下面是同学整理的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期间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行程,请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填地名)        ② (填人名)

    2. (2)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参照示例,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A.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B.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

      示例:我选择(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艰苦历程,沼泽地带经常大雨连绵不断,没有树木遮阴,红军风餐露宿,几乎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许多人陷入沼泽之中牺牲,但红军最后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靠的是坚 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我选

    3. (3)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对周恩来的评价是:“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请结合周恩来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7.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文学作品阅读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 (1) 第②一④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2. (2) 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 (3) 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4. (4) 有人认为文章量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
  • 8.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非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⑤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⑥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节选自《邓稼先》)

    【材料二】

    现今的初中生大多以哪些人作为偶像?某区教育部门分别在2018年和2023年,对辖区内初中生的偶像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所示:

    【材料三】

    ①偶像观,就是对于偶像崇拜的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崇拜什么样的人。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张超,训练时突遇飞机故障,在生死边缘的4.4秒仍试图挽救战机;大学生村官秦玥飞放弃“耶鲁毕业生”的优渥生活,毅然扎根乡村,带领村民走上脱贫之路;四川凉山森林大火中的消防员们“明知山有火”,仍背上灭火装备走出“最美的逆行”……他们恪守和实践着宝贵的精神品质,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是我们最值得崇拜的偶像。

    (节选自“学习强国”平台,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一】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问句表现作者对邓稼先的理解和关心、怀念和崇敬之情。 B . 第③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富有感染力,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 C . 第⑤段“要将只手撑天空”中“撑”字表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形象。 D . 选段引用“五四”歌词,是为了突出“我”的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2. (2) 对【材料一】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深处,增加文章的厚重感。 B . 暗示科研工作者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C . 正面描写邓稼先工作的艰辛,烘托他为国献身的品质。 D . 引用此文有寄托哀思的作用——诵文思人,恍若眼前。
    3.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请你联系三则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偶像观。
  • 9.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古诗文阅读

    这三篇短文都写于苏轼政治失意之时,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苏轼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趣,令人玩味不尽。

    《记承天寺夜游》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读陶诗》

    【乙】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田家乐》

    【丙】某①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②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注释】三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①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②黑牡丹:牛的戏称。

    1.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方欲人求之 (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 田 五 十 亩 身 耕 妻 蚕 聊 以 卒 岁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4. (4) 阅读三篇短文,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苏轼形象。
三、作文(40分)
  • 10. (2023八上·义乌开学考) 生命因为有过程越发坚强,生存因为有过程潜能无限,生活因为有过程绚丽多彩是一种享受,目送你到达更远的地方。

    请以“享受这过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具有真情实感;⑵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⑶字数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