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重赋》 | 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
《旧唐书·宪宗本纪》 | 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
《南郊赦文》 | 唐文宗(809-840 年)时,御史台奏:“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
时间 | 公法数目 | 私法数目 | 每次会议通过的法令数 |
1689-1702年 | 343 | 466 | 57 |
1702-1714年 | 338 | 605 | 78 |
1714-1727 年 | 377 | 381 | 58 |
1727-1760年 | 1447 | 1244 | 81 |
1760-1820年 | 9980 | 5257 | 254 |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材料一 在实行文官制度前,英国实行恩赐制,官员的任免决定于国王的意志。1621年,著名学者罗伯特·伯顿在其广受赞誉的《忧郁的剖析》中颂扬中国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行政官员,以讽刺英国的政治现实,推动自己国家的政治改革。1733 年3 月号《绅士杂志》说:“所有的著作家都赞同这样的看法:中国人在治国之术方面超过所有的民族,……官爵不是世袭的,……官员是一年一度在中国大城市中选拔出来的。”政治新闻记者优斯塔斯·布格尔,著名外交家、作家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等人在《伦敦指南》、《伦敦杂志》、《工匠》和《雾都杂志》上都用中国的准则、箴言和习惯做法来攻击执政者,提出中国根据学识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值得效仿的。这促使科举制度对英国国家政治产生持久影响。
——摘编自施忠连《科举考试与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官考试法制化。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历届政府都制定、公布了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考试法规。二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平等原则是指在举行文官考试时,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考试权独立。与传统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考试权独立的首要意义是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另一层含义是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相分离。
——摘编自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材料二 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制度的总称。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国际法公认的源头。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它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庞大又具有多样性的法律体系。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但却不同于国内法,缺少国际立法机关、有强制管辖权的法院和集中组织起来的制裁等因素,故其有时能推进人类维护共同利益,有时受制于一些强大的国家而影响很小。
——摘编自刘丰任晓燕《刍议国际法之效力根据》
材料一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
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魦,乡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上利国家,下益乡民。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乡贤制定的乡约,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等方面作出规范性的要求。明清时期,无论是朝廷政令在地方上的有效实施还是民间愿望的上达,乡贤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
材料二 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1 |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3000 年前就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
2 | 魏晋南北朝,南方兴起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江南兴起尚茶风习。 |
3 | 隋唐时期,南方饮茶之风北传,塞外少、数民族也逐渐嗜茶,北方茶叶市,场逐渐形成。 |
4 | 两宋时期,具有南北互补性的“茶马互市”发展,在西南地区形成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即“茶马古道”。 |
5. | 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地区和数量扩大,出口量提高。1560 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将饮茶习惯带回欧洲。1641年荷兰医学专家迪克斯从医学角度肯定茶叶的药用价值。 |
6 | 1689年俄国与清帝国正式确立外交关系,“茶叶之路”成为一条连接中俄的商路。 |
7· | 185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将中国制茶工人以及茶苗秘密运到印度,并大面积种植,此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红茶出口第一大国。 |
8 | 1903 年英国茶叶市场,中国茶叶只占 10%,印度茶叶升到59%;逐渐摆脱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
9 | 19 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公司法》,迎来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小高潮。 |
请围绕材料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提炼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实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