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②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④中国青年迫切希望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①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③中华民族的面貌已经被这场激越人心的变革深度改变
④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①科学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与逻辑旨归
②有力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
③完整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④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①助力民营经济不断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市场活力
③引导市场资源流向需要的企业,实现优胜劣汰
④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 )
①发扬了敢于斗争的精神,实现了党的执政使命
②彰显了党的为民情怀,体现了党的优良工作作风
③拓宽了治国理政的渠道,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
①发散思维,按照预定计划开展调研工作
②逆向思维,根据形势变化优化调研流程
③联想思维,在制定计划时推测调研结果
④聚合思维,用解剖麻雀法寻求解决方案
①保障群众治理权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②做到治理精细化,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③创新治理方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基层事务
④丰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优化其功能
①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②人能够科学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③科学使人类活动摆脱规律约束成为可能
④科研接受哲学指导就不会偏离正确方向
照本宣科
①点明了看问题要客观公正,力拒实用主义
②鞭挞了一些干部热衷空谈,讽刺官僚主义
③揭露了某些会议会风不正,批评虚无主义
④指出了干工作应深入实际,抨击本本主义
①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守住民族文化根基,将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发展的血脉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④立足时代,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协调的新形式
2020年1月起,中国通过实施“澜湄甘泉行动计划——澜湄国家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示范”项目,在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国典型区域开展农村安全供水示范工程,显著提升当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水平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在推动澜湄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水与卫生”指标、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自《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
①坚持立己达人,与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
②推动国际格局变革,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③奉行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实现世界持久和平
④贡献中国智慧,为解决全球问题开辟新路径
①着力打造以其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构建国际新秩序
②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深化了团结互信
③重视对话协商,维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④开展大国外交,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发挥决定作用
①联言推理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③类比推理
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①叶某侵犯咨询公司商业秘密,违反了劳动合同
②叶某行为虽不当,但没有背离合同全面履行原则
③咨询公司有权要求叶某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
④咨询公司只能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要求叶某担责
①既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又有效缓解了司法压力
②可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③为矛盾双方解决纠纷提供最优选择,维护了当事人利益
④可促成纠纷双方达成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及时化解矛盾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制造强省”战略。全省各地、各部门把制造业投资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
制造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前10个月,安徽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4%,高于全国19.2个百分点,连续22个月保持18%以上的增速。其中,引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1025个,总投资额7576.5亿元,同比增长46.9%;光伏和储能领域共签约和开工项目388个,总投资额6586.6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产业开放力度越来越大。目前,已有近百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皖投资,项目超过180个。仅2023年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就达到11.9亿美元,同比增长33.8%,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都达到了68%左右。
“抓住投资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抓投资重在抓制造业”,在全省上下已深入人心;“投资安徽就是投资未来”,在投资界正形成广泛共识。
近年来,我国执法司法机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法治保障。
公安机关立案侦办了一批涉及非法占用耕地、非法捕捞、污染环境等方面的案件,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安全;人民法院审结了一批破坏环境资源的案件,通过判决和执行有效打击了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加强了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行跨区域司法协作,建立了联合整治机制,协同推进了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安全维护、环境质量改善等工作。同时,公检法部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执法司法行动,还有效保障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结合材料,谈谈执法司法机关应该怎样通过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2023年6月,生猪养殖户张某经他人介绍,从某饲料公司购买饲料喂养生猪,喂养期间,有6头生猪死亡。该饲料公司在未对死亡生猪进行鉴定的情况下,将张某剩余的饲料收回并向其退款。9月,张某向饲料公司提出交涉,要求赔偿相关费用及损失共计28964元。双方协商未果,张某将该饲料公司诉至法院。在法庭审理阶段,该饲料公司辩称,造成张某家生猪死亡的原因可能是饲养不当,但未提交其生产的饲料不存在缺陷的证据,也没有提出其他法定免责事由。
结合材料并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析法院是否支持张某的诉讼请求,并结合此案就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提出两条建议。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2023年7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精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从七个方面提出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措施,主要包括:挖掘弘扬长江文化内涵,彰显长江文化时代价值;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守护好中华历史文脉;推出长江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发挥文艺成风化人的作用;提升长江流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长江流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档升级,让长江文化可见、可感、可亲;加强长江文化国际交流传播,向世界讲好长江故事;发挥长江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长江经济带沿线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规划》的出台改变了过去在保护长江文化过程中各自为政的做法,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指引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