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江起身,出得阁儿,分付茶博士道:“那官人要再用茶,一发我还茶钱。”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先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堂时,便可去茶坊里安抚那公人道:‘押司便来。’叫他略待一待”。却自槽上鞍了马,牵出后门外去,抽了鞭子,慌忙的跳上马,慢慢地离了县治。【金圣叹评点:慌忙上马,慢慢行马,妙。】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没半个时辰,早到晁盖庄上。庄客见了,入去庄里报知。
且说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此时三阮已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晁盖问道:“有多少人随后着?”庄客道:“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快要见保正。”晁盖道:“必然有事。”慌忙出来迎接。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 ”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按 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 ”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 ”誓言
活动三:
苏武
李白
苏武①在匈奴,十年持汉节②。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③。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④。
渴饮月窟⑤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⑥别。
泣把李陵⑦衣,相看泪成血。
【注释】①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②十年持汉节:"十年"指苏武被扣押在匈奴前后共十九年,"汉节"指表示汉朝使节身份的符节。③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修建的御苑:"书札"指书信:西汉朝廷假借在上林苑收到了苏武的白雁传书,以此要求匈奴放还苏武等人。④绝:毫无希望。⑤月窟:指极寒之地。⑥河梁:桥梁。⑦李陵:西汉名将,出击匈奴时战败投降;曾劝苏武投降,没有成功。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 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 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 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 。王举正③ 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 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 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 参知政事。会王伦寇 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羌: 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 ”,为党项族,西夏开 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 同句“举正 ” 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
平 时 讳 言 武 备 寇 至 而 专 责 守 臣 死 事 可 乎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善读无字之书
齐夫
①周恩来早年曾题对联自勉: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他告诫 自己也劝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要选良友、诤友;读书要注重实践,会读有字书, 也会读无字书。
②书分有字书与无字书。有字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无字书是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会读书的人,读有字书, 也读无字书,既从书籍中学到知识,也向他人、 向社会、 向实践学习。古往今来, 那些事业成功者绝大多数都既善于读有字书,又善于读无字书。然而,现实中常有 人只重视读有字书而不善于读无字书,不能经世致用,容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 只会读有字书而不会读无字书,就好比单腿走路,所行不速,更行不远。 因此,要 善读无字之书。
③会交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良友既 可带来学识见地上的进步,也可使视野胸襟开阔。朋友间相互促进,切磋琢磨,能 得到书本上读不到的知识。如古代的高山流水、 、桃园结义等,都歌颂了 友谊的珍贵。现代的鲁迅与瞿秋白,陈寅恪与王国维,冰心与巴金等,也是惺惺相 惜,情同手足,获得了友谊和事业上的双赢。
④善游历,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知读书,不懂开眼看世界,就是读 死书。读死书,不易消化,更难吸收。李白在《嘲鲁儒》诗中写道“鲁叟谈五经, 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其中的鲁叟就是读死书之人。走遍天下, 广接地气,亲自参与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有字书与无字书结合起来,这书 就算读活了。王阳明也是读书人,可他年轻时就遍走四方, 留心地势地貌, 了解民 风民情,后来屡立战功,所向披靡。
⑤多经事,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王阳明曾说过: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不经一事, 不长一智。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成熟了,就会遇事不慌,做事有道,成事 有方。
⑥入社会,是读无字书的一个方面。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也是一部无 字大书。读书人只有主动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拥抱生活、认识社会,才能成为社会 的主角而不是看客,顺势而为而不是被其裹挟。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 发言权 ”,他每到一处,必进行社会调查,开座谈会, 了解各方面情况。这其实是 阅读社会这本更大更厚的无字之书,把有字书和无字书融会贯通, 以便作出正确决 策。
⑦如此,读有字书时学到的知识,要通过无字书来实践、检验;读无字书时遇 到的困惑,要通过有字书解惑、升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般事,驶万年船。 人生当如此。
(选自《前线》2022 年第 10 期,有删改)
神奇的丝瓜
季羡林
①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 花圈。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 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 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②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 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 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 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③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 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 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 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 绝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 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 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 力与生机。
④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 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 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⑤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 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 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 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⑥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坦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 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台上,却长出 来了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 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 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 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活像两个粗大变弯的绿色牛角。
⑦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 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 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 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⑧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 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 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 中间的那一个却不 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 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 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人是 无法上去的,绝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
⑨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我仿佛觉得这颗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 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无法同丝瓜对话, 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心里那一片天地》有删改)
⑴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
⑵请对第⑥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活像两个粗大 变弯的绿色牛角。
材料一:
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乐享 天年,儿已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王尔琢
(王尔琢: 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将领,牺牲时年仅 25 岁。)
材料二:
钟扬是植物学家。为了给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他将足迹延伸 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一次,他在海拔 5200 米高度时出现了严重的 高原反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他没有退缩,终于在海拔 6000 多米的珠峰北坡采 集到了珍稀种子植物—— 鼠曲雪兔子。
钟扬是援藏干部。他援藏 16 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 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院,但他从来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他为西藏少 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上述材料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要甘于奉献;选定了事业,就要一路向 前;无限风光在险峰……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 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