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   )

    A . 扩展性 B . 发展性 C . 开放性 D . 多样性
  • 2.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公民大会所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然后公布于广场之上。城邦所有的法令、法律、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该现象出现于( )
    A . 古代埃及 B . 古代巴比伦 C . 古代印度 D . 古代希腊
  • 3.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科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 . 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 B . 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 C . 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 D . 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
  • 4. 下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

    A . 灿烂的拜占庭文化 B . 读懂雅典民主政治 C . 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 D . 阿拉伯帝国兴衰启示录
  • 5. (2023九上·成华期末)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 ,是因为( )
    A . 全面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 . 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 C .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 . 为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 6. (2023九上·成华期末) 下列材料对哥伦布的评价截然不同、互相矛盾。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我们的文明,掠夺了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了文明,是一个功臣。

    A . 做出评价的时代不同 B . 评价者的立场不同 C . 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D . 研究的资料不丰富
  • 7. (2023九上·成华期末) 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 . 使世界完全连为一个整体 B . 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对立 C . 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交流 D . 消除了地区之间的隔阂
  • 8.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了“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这里的“旧瓶里装了新酒”是指( )
    A . 处死国王,废除了封建君主制 B . 保留国王,确立议会权力至上 C . 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 制定宪法,实践分权制衡原则
  • 9. (2023九上·成华期末) 美国建国之初, “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材料中“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这一主张( )
    A . 反映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B . 显示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C .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 . 说明政府代表少数人的利益
  • 10. (2023九上·成华期末) 《法国简史》提及: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独立战争走向成功,法国上至议会,下至城堡开始有人讨论“人的权利”。据此可知,北美独立战争( )
    A . 有助于终结美国的封建制度 B . 启动废奴运动的历史进程 C . 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宣传工具 D .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 11. (2023九上·成华期末) 法国学者称赞拿破仑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拿破仑“帮助塑造了现代法国”的是( )
    A . 发动了“雾月政变” B . 制定《拿破仑法典》 C . 创了君主立宪制 D . 率军五破反法联盟
  • 12. (2023九上·成华期末) 1793年美国人惠特尼设计制造世界上第一台轧棉机,实现棉籽快速剥离,大大节省了人力,当时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据此可知( )
    A . 轧棉机的使用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B . 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工业革命发展 C . 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美洲大陆 D . 水力纺纱机能解决棉纱产量的问题
  • 13. (2023九上·成华期末) 马克思认为过分相信上一轮的实践,是典型的经验主义;如果过分相信书本,是典型的教条主义。他坚持既反对经验主义,又反对教条主义的新思潮……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 . 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 . 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 . 新旧世界渐进式结合 D . 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 14.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对图3柱状图反映出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当时俄国( )

    A . 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B . 还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C . 主要在政治制度方面落后 D . 彼得一世改革收效甚微
  • 15. (2023九上·成华期末) 1868年9月8日,日本睦仁天皇根据《易经》中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一句,改元“明治”,对于君王而言有着“勤于政事”的寓意。其改革统称“维新”,则来自《诗经·大雅·文王》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表明睦仁天皇决心( )
    A . 加强皇权 B . 勤政兴国 C . 全盘中化 D . 恢复传统
  • 16.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图4是创作于1865年反映美国时事的漫画,名为《肝胆相照》(A Man Knows A Man) 。漫画中的配文是:“为了美好的事业, 我们彼此失去一条腿; 但是感谢上帝,我们从来没有失去我们的本心”。该漫画旨在表达( )

    A . 双方存有共同的信念 B . 控诉内战的严重危害 C . 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D . 重建统一邦联的诉求
  • 17. (2023九上·成华期末) 本茨在制作汽车过程中,放弃了在技术上已十分成熟的蒸汽机,选用了当时并不被看好的新型动力机器。19世纪80年代,新型动力机器驱动的汽车诞生。为这种“新型动力机器”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 . 诺贝尔 B . 狄塞尔 C . 爱迪生 D . 法拉第
  • 18. (2023九上·成华期末) 表1为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欧洲主要城市人口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伦敦

    巴黎

    维也纳

    柏林

    1800年

    100万

    55万

    25万

    17万

    1850年

    236万

    100万

    44万

    42万

     表1

    A . 殖民战争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资产阶级革命 D . 工业革命
  • 19. (2023九上·成华期末) 1914年6月29日,奥匈帝国的外交大臣说: ‘“现在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被德皇称当时“千载难逢”是因为发生了( )
    A . 萨拉热窝事件 B . 来克星顿的枪声 C . 敦克尔刻撤退 D . 莫斯科战役
  • 20. (2023九上·成华期末) 经巴黎和会确立的欧洲形势图是( )
    A . B . C . D .
  • 21. (2023九上·成华期末) “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与此同时,另一个拯救福音正从东方传来。”这主要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 引发对制度的信任危机 B . 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C . 致使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D .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 22.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公共事业振兴署(1935年)为800万美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试图减少失业。该署修建了学校、医院、机场等,雇用了850万人以上,从事141个项目建设,投资约11亿美元。8年中,该署建成651087英里的高速公路、公路、街道……”,可见,美国兴办公共事业振兴署的直接目的是( )
    A . 培养一代人的品格 B . 增加就业,缓解危机 C .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 . 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 23.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历史地图通过图例、图示、空间分布等方式来叙述历史,揭示历史事件变化的趋势。图5到图6,反映出( )

    A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B . 20世纪上半叶欧洲格局变化 C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 24.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图7是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参会领导人的合影。这次会议的影响是( )

    A .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B .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D .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0分, 第26题16分, 第27题16分, 共52分)
  • 25. (2023九上·成华期末)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船】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

    【创新之船】

    材料二 图8是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新轮船。在此船之前,水面航行船只以人力和风力作为动力, 而以蒸汽为动力的 “克莱蒙号”新轮船于1807年8月在哈得逊河试航,并取得成功。它是由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

    【侵略之船】

    材料三 图9是1840年来到太平洋东岸的英国兵船,是英国崛起的见证。

    【自强之船】

    材料四 1871年12月23日,以岩仓具视为正使,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为副使的“欧美使节团” 离开横滨,前往美国,图10《岩仓大使欧美派遣》描绘了出行的人和送别的人,海面上漂浮的是一行人搭乘的“亚美利加号”船。半年之后,转向欧洲,途经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俄国等国家。 “欧美使节团”历经一年零九个月,对欧美诸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的考察。

    【革命之船】

    材料五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9时,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停泊在彼得格勒顿涅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起义者冲进并占领了冬宫。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就成为了十月革命的象征,这一炮声改变了世界。

    1. (1) 材料一中“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这句话?
    2. (2) 写出与材料二中同一时代交通运输领域的另一项重要发明成就及发明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派遣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声中这场革命针对的对象是谁?为何说“这一炮声改变了世界”?
  • 26. (2023九上·成华期末) 部分国家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导下,过分夸大安全需求实施所谓的预防性战争,导致地区安定与世界和平受到严重威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战疆域拓展】

    材料一 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 “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摘编自(英) 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战争目的变化】

    材料二 “当我们采取这些极重要的措施之时,并使举世皆知我们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竖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 ”

    “我们现在正在接受这种敌对目的的挑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保障,而各国的信义与自由也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于愿足矣。”

    ——美国总统威尔逊1917年在国会的演讲

    【混合战争出现】

    材料三 二战以后, 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谋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以美国“净评估”为代表的战略评估兴起,根据其“测量性” “判断性”来研判战略威胁。

    ——摘编自黄少安《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回顾与总结》

    材料四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如何解决发展赤字、破解安全困境、加强文明互鉴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

    ---2023年8月24日, 习近平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材料五 加沙地区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并出现扩大外溢趋势,中方深表关切。当务之急,冲突各方立即停火止战,释放被扣平民,避免更为严重的生灵涂炭; 保障人道主义救援通道安全畅通; 国际社会拿出实际举措,防止冲突扩大。

    ---2023年11月21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参战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驳斥威尔逊演说中的伪善言词。
    3. (3)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运用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和平”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 27. (2023九上·成华期末) 人类文明,薪火相传; 历经劫难,绵延不绝。某班进行“文明何以薪火相传”的主题活动。

    【上下求索以从之】

    材料一:

    图11创作于公元前150-前125年,现存于卢浮宫,被发现时已经断失了双臂……全世界的美术都受到它的启发。他们为人类找到了“美”的起点——美是从个人的身体开始的;肉体的美,精神的美,并不分离对立。一个健康自信的身体,就应该是一个崇高的精神、 自信生命的开始。

    图12创作于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画家波提切利的作品。它肯定世俗的繁华与感官享乐。以神话为主题,画面芳草鲜绿,落英缤纷,以极细腻的笔触勾绘花的盛放,画面洋溢着新时代的喜悦之情。

    ——摘编自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浴血奋战以卫之】

    材料二 他们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 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 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威廉·霍夫曼《威廉·霍夫曼日记》

    【殚精极虑以救之】

    材料三 1920年底, 列宁就开始酝酿调整经济政策……1921年3月,粮食税实行以后,1922—1923年度国家获得粮食就上升为4.3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 ,其他农产品的国家采购量也有较大的增长,工业原料也有所增加。

    ——摘自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材料四 1933年3月4日, 罗斯福就职,实施“新政”,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运行体制。“新政”是一场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渡过了空前大灾难。

    ——摘编自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简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几次反“危机”》

    1. (1) 图11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神话具有什么特点?概括图12作品继承了图11作品怎样的内涵?
    2. (2) 材料二属于哪类史料(一手史料、二手史料)?它记载的事件有何作用?
    3. (3) 材料三与材料四政策在实施背景上有何相同处?分析它们各自的“新”特点。
    4.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人类文明为什么能薪火相传:选择一个主题词并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