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联考)...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 1.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右图为考古学家在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发现的众多汉代封泥之一,印泥上刻有 “滇国相印”的文字。该文物可以用于证明( )

    ①汉朝加强“河西四郡”管辖 ②史籍记载的古滇国确实存在

    ③中原制度文化影响云南地区 ④汉代对西南地区的有效治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两汉时期地方官推举人才主要参考乡间评议;魏晋时期由中央任命的中正官品评人才等级;隋唐以来科举选官由中央部门主持,有时皇帝还亲自参与选考。上述变化反映了( )
    A . 科研人才大量涌现 B . 才学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C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 官员选拔的标准完全不同
  • 3.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中国古代某时期政策开明,经济繁荣,各民族交往频繁。都城中出现“五陵年少金市(西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景象。下列都城位置示意图与该景象对应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A . 加重人民的负担 B . 实现了富国强兵 C . 使北宋走向衰亡 D . 加强了社会管控
  • 5. (2024高二上·兰州期中) 史籍记载:某一时期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官员侵盗欺诳、污滥不法,若此之类,肃政廉访司、监察御史有能用心纠察,量加迁赏。” 上述史料可用于研究( )
    A . 秦朝御史大夫的职权 B . 西汉依据才德察举官员 C . 元朝监察官员的职权 D . 清朝落实“圣谕十六条”
  • 6.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中央机构沿革的表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三省六部制→中外朝制→行省制→郡县制 B . 中外朝制→郡县制→二府三司制→设立军机处 C . 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 D . 三公九卿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内阁→二府三司制
  • 7.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康熙五十一年,颁布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于雍正二年为始,(直隶省)将丁银均摊地粮之内,造册徵(征)收”。至雍正七年,全国14 个省份陆续效仿推行。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
    A . 资产作为征税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B . 赋税由征收粮食布帛开始变为征收银两 C . 政府加强对户籍的管理,便于赋役征发 D . 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 8. (2024高二上·兰州期中) 设置机构或职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边疆的重要举措。下列机构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护府 ③理藩院 ④宣政院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①②④③
  • 9.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    )

    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 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10.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从 1965 年到 1976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 49 个增加到 111 个。这一变化的背景包括( )

    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②两极格局瓦解,冷战随之结束 

    ③中美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4高二上·兰州期中)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大会的一项重要权力是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是否应当以陶片放逐法放逐一位势力足以影响城邦稳定的政治家。这表明雅典城邦( )
    A . 在政权建设中极力避免专制 B . 司法审判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C . 民主政治制度已经趋于完善 D . 公民大会注重调解政治纠纷
  • 12.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1714 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根据此前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来自德意志的乔治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了解英国情况,他和他的继任者对英国事务都缺乏兴趣,于是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一情况( )
    A . 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创造了条件 B . 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良机 C . 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偶然确立的 D . 说明议会直接操纵英国王位继承
  • 13.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下表为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的相关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1832 年

    重新分配议席并修改选民资格,工业资产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

    1867 年

    降低选民财产资格,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得到选举权

    1884—1885年

    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A .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B . 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 C . 标志着文官制度的确立 D . 英国民众普遍获得选举权
  • 14.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以下表述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1世纪,英国确立了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在法庭上聆听证据,就事实问题作出决定

    欧洲国家普遍确立了完备的司法制度

    B

    13世纪,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

    英国国国王征税的权力受到限制

    C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各国应以平等、主权为基础处理国际关系

    标志着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D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霸权地位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右图为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该雕塑是前苏联于1957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它代表了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即( )

    A . 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B . 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 C . 实现各国的共享与共荣 D .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55分。
  • 16.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官吏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进入战国后,诸侯国君逐渐演变为集权专制君主,实行官僚制度。在官吏任免方面,或因军功,或由荐举、游说,或择自侍从养士。被任命的官吏多非贵族,“官无常任”,不得世袭。国君任命官吏时授予玺印,免职辞官时回收玺印。将帅统兵发兵,也须持有兵符。派遣使臣,则用国君授予的“节”,国君颁赐给官吏玺印符节,赋予官吏行使行政、军事、司法诸权以合法性。严格实行官吏岁终“上计”。每年地方官须向国君呈报财政预算,盈者升官受赏,亏者降职问罪,以督促官吏尽责尽力。发放俸禄,依官职高低而有等差。俸禄取代封邑,国君可随时任免或调动官吏。

    ——摘编自李治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里的“监”是“掌监郡”的“监御史”。它隶属于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使地方官不敢欺骗和违抗中央。

    汉初,郡国并行,各郡没有设置监御史这个官职,但中央派人监察地方的作法继承下来。到汉武帝时,在全国置十三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刺史对上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对下主要监察郡守和强宗豪右,从其“周行郡国”可以看出,诸侯王也在督察之列。刺史以六条问事,形成“秩卑”“任重”的局面。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官,虽不是地方官,由于能控制地方长官,因而极易越权。

    随着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刺史(州牧)的秩位提高、权限扩大,刺史可以督察辖区内一切朝廷命官,有选举、劾奏之权,有权干预地方行政,又拥有领兵之权,事实上演变为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有的州牧、刺史甚至权位父子相袭,实际上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摘编自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地方治理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
  • 17.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政权建设

    不同时期有关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文献摘录

    文献名称

    相关内容摘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政权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程。

  • 18.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近代美国政治

    材料一

    1787年美国最终形成的共和政体方案,对历史上各种政体的要素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综合吸收:①它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了“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②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③它在英国式制衡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多向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之后,在美国,效率成为驱动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文官培训课程涉及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包括在岗培训、岗位轮换、案例研究等培训方式。政府通过政令或立法的方式为文官培训活动提供了严格的立法保障。美国坚持以培养专家型文官为导向,注重提高文官的专业技能,强调文官独特工作领域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专门知识,虽然各类大学和私营机构的培训工作有一定的自主空间,但政府拥有文官培训活动的最终决定权,掌握“文官培训总方案的设计和总预算的下拨以及使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公务员培训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贾料《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①、②、③对应的美国政治制度的内容。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美国文官培训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文官培训的积极作用。
  • 19.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法治建设与政治文明。

    材料一 

    传统文明的法是依托君权构建的,君权高于国法,法是君王之法,也就是“王法”。与之相应的是,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只是讲到王子,而不是“朕”或“寡人”。由于“国法”是君主统治的手段,故而刑法重于民法,治吏重于治民。……从夏、商、周到秦汉,建立在“血统”上的家法、宗法和国法之间的联系不断固化,从而形成了传统文化中天理、人情与国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摘编自王鸿生《历史的瀑布与峡谷》

    材料二 

    古代罗马,私法广泛,涉及人、婚姻、家庭、继承、物、所有权、契约、私犯行为等内容,罗马法将涉及私利益的都纳入私法范围内。因此,从“私法”发生学的角度分析,近现代私法脱胎于罗马私法。正如艾伦·沃森指出:“罗马法十分重要,它的影响不仅遍及全球,而且还缔造了一个民法体系。”梁慧星也认为:“近代民法一语,乃从罗马法之‘Jus civile’一语沿袭而来。”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的体现,“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以至于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摘编自范进学《论私法的法理与法理的私法》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 20. (2023高二上·丰台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教皇地位的衰落与国家世俗化发展要求打破原有的政治结构,换言之,主权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启了基于领土的主权国家,国家的政治权限被划定在特定的领土范围以内,领土成为主权国家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国家的权力从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君主手中,最后再转移到代表人民的议会手中,人民从徘徊于政治体系之外到能够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力,伴随这个过程,普通国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巩固。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以英国为例的阐释》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