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的胜利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改革
①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②将白银收回国有
③统一了货币发行权 ④开始发行金圆券
城镇类型 | 1801年(平均人口数) | 1851年(平均人口数) | 年增长率(%) |
首都(伦敦) | 959000 | 2362000 | 1.82 |
郡城 | 6000 | 14000 | 1.61 |
滨水城镇 | 5000 | 19000 | 2.56 |
海港 | 16000 | 49000 | 2.19 |
制造业城镇 | 14000 | 46000 | 2.38 |
矿业与五金城镇 | 13000 | 42000 | 2.34 |
①随工业革命的推进发展出一批特色城镇 ②城镇中移民增长率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③新型城镇人口增长快于传统都城和郡城 ④城镇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材料一 秦初统一时, 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 郡。郡设郡守为行政长官,郡尉掌武事,郡监(监御史)掌监察;县的大小不等,万户以上者长官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又皆有县丞、县尉等官。郡、县主要官吏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战国时期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乡设三老、啬夫、游徽等职。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往往“只知啬夫而不得知郡县”,尚有地方自治的遗风。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材料二 “皇权不下县”很难解释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中国自先秦就开始了编户入里, “里治”经历了“里长官任制、里长职役制和里治官僚化”三个阶段,越到后期,中央集权越得到加强。 乡里制度、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是皇权下县的三条铁链,构成古代“家国政治”的制度基础,古代社区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 民治于里”的结构。
附:中国古代“里治”历史发展脉胳
——改编自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权利……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引自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 (1882年)
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 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 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 (1872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及“官督商办”之建议。
材料一 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 | 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 |
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年 | |
第二次技术革命 | 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 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 |
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 无线电为35年; 雷达为15年 | |
第三次技术革命 | 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 1946年问世, 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 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
从发明到应用: 原子能利用为6年; 电子计算机为5年; 晶体管为4年; 激光器为1年 | |
科学知识增长率 | 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 |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一
材料二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从南到北全长 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 河北、 山东、 江苏、 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都曾经经历过大规模兴建。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 27段,相关遗产共计 58处。
——据《大运河申遗成功,成我国唯一在用世遗项目》
(《扬子晚报》,2024.06.23) 等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大运河的作用或价值, 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