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2023七上·隆回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事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__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承、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普遍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汇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时代滚滚,家风传承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记忆,更是一种家庭共有的精神内核。周恩来总理将经常pèidài在身上的“为人民服务”像章传给侄女周秉德,希望她继续传承“为人民服务”的家风;朱德元帅生前亲笔书写“革命到底”,告诫后辈:“你们是革命的后代,要热爱老一辈的事业,不应该关注老一辈的财产,你们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而不应该是我的财产的继承人,我没有财产,我这里的一切包括我的生命都是属于党和人民,没有党便没有我的一切。”

    材料四: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tíchàng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等等,《朱子治家格言》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 (1) 下列给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藏yùn  信yǎng  佩戴  提倡 B . 藏rùn  信yǎn   佩带   提倡 C . 藏rùn   信yǎng  佩戴   题畅 D . 藏yùn   信yǎn   佩带   题畅
    2. (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的括号里,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传播  恪守  规则 B . 传承  保守  规则 C . 传承  恪守  准则 D . 传播  保守  准则
    3. (3) 材料二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普遍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汇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B . 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C . 我国各地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D . 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
    4. (4) 在材料二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影响着中国人的世界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 . ①⑤④②③ B . ②①⑤④③ C . ⑤③②④① D . ④⑤③①②
    5. (5) 请根据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家风是一丝春雨,润物细无声。

      仿写:

    6. (6)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请说一个你知道的名人“家风”故事。
  • 2. (2023七上·隆回期末) 综合性学习

    文学以其独特的美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七年级某班在“文学部落”实践活动中,拟创办自己的班刊,请你为班刊的创办出谋划策。

    1. (1) 为了激发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编辑部将在班刊首页刊载几句相关的名言,下列名言中不适合的一句是( )
      A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B .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C .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D .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2. (2) 为了使班刊内容更加丰富,请你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美文悦读

      栏目二:名著趣谈

      栏目三:

      栏目四:

    3. (3) 为了提高栏目中文章的质量,激发大家写作和投稿的热情,班级想派你去邀请教语文的王老师于本周三第六节课来本班教室做一次写作指导的讲座,你会怎么说?
  • 3. (2023七上·隆回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
    2. (2)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 (3)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5)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来写今日相思的诗句是:
    6.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探究的动力。当你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是:
二、阅读与理解(共52分)
  • 4. (2023七上·隆回期末)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 , 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注】①于良史:唐代诗人,其五言诗清丽超逸,讲究对仗。②胜事:美好的事物。③掬(jū):双手捧起。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1. (1)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开头两句统领全篇,后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赏玩忘归”的描述。 B . 因为春天山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所以诗人迷恋玩赏直至天黑,竟然忘了回去。 C . 颔联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 D . 颈联中诗人惟兴所适,不比较路程远近,他陶醉于山中月下美景,在将要离开时,产生了离愁别绪。
    2. (2) 颔联意境鲜明,妙趣横生,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 5. (2023七上·隆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己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抓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 , 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 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ǐ):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有剩骨

      野有麦场

      ③屠

      ④乃悟前狼假

    2.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又数刀毙 B . 亦毙 C . 禽兽变诈几何哉 D . 但思无计可以死
    3. (3) 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B .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C .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D .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
    4. (4) 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惟有小刀不盈寸

    5. (5) 【甲】【乙】两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写出四点)
  • 6. (2023七上·隆回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话故事

    ①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②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③“妈妈!”

    ④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⑤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⑦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⑧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材料二:童话故事

    ①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②“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③“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④“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材料三:寓言故事

    狗叼着肉渡过一条河。他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还以为是另一条狗叼着一块更大的肉。想到这里,他决定要去抢那块更大的肉。于是,他扑到水中抢那块更大的。结果,他两块肉都没有得到,水中那块本来就不存在,原来那块又被河水冲走了。____。

    1. (1) 认真阅读以上材料,选出下列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 . 材料一划横线句中“人”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B . 材料一“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 C . 材料二中划横线句子“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说明他们既想承认又不承认这个事实的心理。 D . 材料二中划横线句子“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是心理描写,揭露皇帝虚伪、愚蠢的本质。
    2. (2)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阅读材料三的这则寓言,仿照《伊索寓言》的结尾,归纳其蕴含的道理。
    3. (3) 材料一中划波浪线句子“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 (4) 请分析材料一运用想象手法的表达效果。
    5. (5) 本期学习了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文体,写出其特点并阐述喜欢的理由。
  • 7. (2023七上·隆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引路的风筝

    ①北方的春天,风几乎天天有,而且是很执拗的样子,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放风筝。当你周末走出家门,在一个小广场上,或者田野里,但凡有一片空地,你都会看见一个个扯着长线迷恋风筝的人。

    ②那年我18岁,也是一个疯狂迷恋风筝的人,可惜,我还不怎么会放风筝。第一次手拎着长长的丝线在麦田里奔跑,我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小野马。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风筝一次也没有飞起来。

    ③我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情绪坏到了极点。

    ④母亲的那一套理论没用。什么逆风飞翔,我一直是迎着风在拼命奔跑,而风筝呢?像只笨鸟一路跌跌撞撞,摔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

    ⑤我沮丧极了。

    ⑥母亲又贴上来,像一个富有多年指挥经验的教官,大声说:“不要一直跑!还要回头向天上的风筝看!缓慢放线!放线!”

    ⑦我照母亲的话做了。可是,风筝刚刚飞起不久,突然便一个跟头栽下来,令人猝不及防。

    ⑧我刚刚升起的自豪感,又瞬间降到低谷。于是,我跟风筝一起趴在地上,像一个备受摧残的伤员,再也站不起来了。

    ⑨这时,我多么羡慕那些手持着长线,操纵着飞得钻天眼儿高的放风筝的人,风筝静止了似的俯视着大地,地上的人仰着头,脸上荡漾着恬静的笑容,好像一幅迷人的画。

    ⑩母亲赶过来,蹲下身,在我胖乎乎的屁股上拍了一下,笑着说:“臭小子!就这点儿出息!起来吧!让妈妈给你做个示范。”

    ⑪我抹着眼泪,迷茫地坐起身。

    ⑫很快,母亲像极了一个英雄,三两下便将风筝送上了天空。风筝在母亲的手中像一个乖孩子,听其指挥。长长的线,柔柔的风,美丽的田野,清香的泥土,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一直想做这个童话中的王子。

    ⑬我接过母亲手中的线,听母亲指挥着,风筝这时候似乎听话了很多,静静地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⑭我转身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风筝身上有一股劲儿,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我让它往东它偏扭着头往西?它好像要指挥我一样?

    ⑮母亲笑着说:“你能有这个感觉,说明你快学会放风筝了,其实,我们和风筝是一个整体,当风突然变得强劲了,风筝会向你暗示,这时候你要听它的指挥,赶快放线;当风弱了,风筝也会提醒你,这时候你要赶快收线,这样才能保持平衡。其实,这风筝是我们的引路人啊!”

    ⑯引路人,好绝妙的比喻。

    ⑰我仰着头,再次向风筝深情地望了一眼,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我突然感觉,这天空中飞翔的不是风筝,而是一个人生态度。

    ⑱回到家,我很快收拾好了书包,坚定地对母亲说:“我要复读!明年一定考上理想的大学!”

    ⑲疲惫的母亲,脸上顿时荡漾起了甜美的笑容。

    ⑳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后来我参加了工作,走上了社会,也遇到过不少的坎坷,但是我都挺了过来,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知道,那是风筝给予我的。

    1. (1) 请细读全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放风筝的情况

      我的表现

      风筝不驯服

      “我”沮丧极了

      风筝服从母亲指挥

      风筝就是引路人

      “我”坚定了信心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但风筝一次也没有飞起来。

    3. (3) 联系文章内容第③~⑮段,说说你从“其实,这风筝是我们的引路人啊”中得到的启示。
    4. (4)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本文的母亲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有何相似之处?
  • 8. (2023七上·隆回期末) 阅读下列名著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

    文段二:三藏叫:“通打开来看看。”卷卷俱是白纸。长老短叹长吁的道:“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

    1.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面两个文段都出自《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B . 文段一中孙悟空为了扑灭火焰山上的大火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但之前他因红孩儿事件与铁扇公主结怨,铁扇公主不愿意借给他芭蕉扇。 C . 文段二所述事件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经历的最后一难,经此之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八戒被封为斗战胜佛。 D . 《西游记》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求取真经的故事,告诉人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
    2. (2) 言为心声,言如其人,语言描写往往可以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段一、文段二中的语言描写,在唐僧、孙悟空和罗刹三个人物中任选两个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三、写作与表达(40分)
  • 9. (2023七上·隆回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的鼓励是莫顿·亨特心中的灯,引领他走出困境;老师的教诲是海伦·凯勒心中的灯,照亮了她求学之路;白求恩的精神是无数医者心中的灯,折射着天使的光芒……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盏“灯”,它为我们照亮道路,促进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中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记述文。

    要求:⑴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⑵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⑶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