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10月...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 1.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②处应为( ) 

    A . 尚书省 B . 门下省 C . 中书省 D . 皇帝
  • 2.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    )
    A . 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 . 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 . 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 . 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 3. (2024高一上·大庆月考)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
    A . 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 B . 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 . 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D . 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 4.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武则天以皇帝的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入谱,只以官位定尊卑。同时,增加“殿试”,把初唐每年4-7个进士的录取名额增至20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巡视各地,并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 )
    A . 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 B . 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势力 C . 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 D . 扩大科举范围,笼络天下英才
  • 5.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顾炎武称:“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以臣执法之正,人主听言之明,可以并见”。由此可知,顾炎武认为该制度( )
    A . 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B . 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C . 反映了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6. (2024高三下·湖北模拟)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通常伴随着国家瓦解,这种现象引起古代学者的反思,并逐渐形成“强政权,弱国家”的解释性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强政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弱化了国家本身的凝聚力。下列制度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7.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 )
    A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 . 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 D . 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 8.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

    ①设丞相    ②设内朝    ③设御史大夫    ④设司隶校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侍中原本主要是服侍皇帝的生活,汉武帝时逐渐发展为顾问议论朝政大事和受皇帝派遣为特使处理边防等特殊事物,卫青、霍去病任侍中时因功升为大司马,位列丞相之右。侍中的权责变化反映了( )
    A . 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人员 B . 丞相阻碍汉武帝积极进取 C . 汉武帝利用侍中加强皇权 D . 就任侍中的官员功勋卓著
  • 10.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州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时,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
    A . 监察郡县吏治 B . 镇压诸侯谋反 C . 参与中央决策 D . 管理州县事务
  • 11.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据此可知( )
    A . 中国古代医学重道德轻技术 B . 理学精神影响古代医生的实践 C . 仁德之心是医生的重要品质 D . 平等的思想是从医的重要资格
  • 12.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齐民要术》中却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乳酪的生产加工技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外文化沟通的密切 B . 南北经济联系的扩大 C . 古代农副牧业的发展 D . 北方民族交流的加强
  • 13.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 . 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 B . 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 C . 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 D . 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 14.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
    A .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 .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 . 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 .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 15.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如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

    《魏书•武帝纪》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

    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

    (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 . 疾疫暴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 B . 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C . 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 D . 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 16.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北宋理学家孙复(992---1057年)在研究《春秋》时,把其中的“尊王攘夷”之说凸显出来,并且更突出地强调“尊王”。这可以用来说明理学( )
    A . 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B . 曲解传统典籍 C . 已经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 D . 倡导复古思想
  • 17.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其中,为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技术保证的发明是(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 18.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以下关于苏轼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为( )
    A . 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以行书名世 B . 其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 . 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D . 他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成为豪放派词的集大成者
  • 19.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南宋时,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山河破碎,政府偏安江南,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的特色是( )
    A . 吴带当风 B . 造型奇特 C . 以形写神 D . 残山剩水
  • 20.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下列著作及其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的是( )
    A . 《梦溪笔谈》--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B . 《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领先世界 C . 《徐霞客游记》--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 D . 《天工开物》--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 21.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历代统治者都关注地方的管理问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 

    材料三:秦朝形势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幅图片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评价。
    2. (2) 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 22.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2. (2) 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