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

更新时间:2024-12-06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一上·贵阳月考) 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其中规定:有爵位之人可以具有升官、抵罪和免除徭役的资格,如无爵位“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该制度(    )
    A . 确立了新的等级秩序 B . 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 C . 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 D . 表明宗法制根深蒂固
  • 2. (2024高三上·天水期中) 战国时代实行任命制和俸禄制,文学、游谈、军功、游侠成为官吏选拔的四大途径,君主对任命官吏亦多酬以禄米或赐以金银。各国还形成了对官僚监督、考核与赏罚的年终考绩办法—“上计”。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当时
    A . 世族世官制的形成 B .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 . 监察制度的理性化 D . 政治设计的制度化
  • 3.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春秋时期,齐之管仲、鲍叔牙,晋之狐偃、先轸,秦之百里奚、由余,楚之令尹子文、孙叔敖等,出身低下却因才能而位居卿相等高位。这些做法(     )
    A . 维护了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 B . 巩固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 C .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 . 导致了周天子权威的衰落
  • 4. (2024高二上·城关期中)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春秋时期出现的“三不朽”说(   )
    A . 蕴含人文精神 B . 折射出礼崩乐坏 C . 反对世卿世禄 D . 属于无神论学说
  • 5.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规定,国中“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由乡长推荐,试用考核合格后就能参与政事。这一规定(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打击了贵族特权 C . 加剧了诸侯混战 D . 瓦解了传统秩序
  • 6. (2024高三上·天水期中)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 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据此可知,在秦朝(   )
    A . 君主专制制度创立 B . 三省彼此牵制监督 C . “三公"分工明确 D . 地方自主权力过大
  • 7. (2024高三上·天水期中) 汉代在郡一级,郡丞、长吏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但所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县一级也是如此。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
    A . 形成了制约机制 B . 杜绝了吏治腐败 C . 实现了权力集中关系 D . 避免了裙带
  • 8.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有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    )
    A . 继承隋唐政治传统 B . 防止官员专擅权力 C . 提高士人政治地位 D . 创新官员监察机制
  • 9.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武则天以高宗名义把《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以唐代官品为标准,凡是五品以上官员,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该举指
    A . 阻断了士族晋升的渠道 B . 削弱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 . 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 D .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 10. (2024高三上·天水期中) 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制度(   )
    A . 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 . 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 C . 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 D . 改变了国家行政区划
  • 11.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别驾本为刺史随员,负责协助刺史处理各类文书,东汉末年多为各州刺史自行任命;隋以后别驾则由朝廷统一任命,职权也有所不同。这一变化( )
    A . 加强了刺史的监察职能 B . 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 . 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 D . 打破了士族对政权的垄断
  • 12.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唐代科举选官一般固定以吏部考功郎中或礼部侍郎为主考官,宋代则不是固定的,而是采取临时差遣,年年不同,不常任,而且任何官员都可以充任(主考官),并另增派若干人,互相监督。这一变化(    )
    A . 有利于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 B .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 .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 D . 反映了文人的政治诉求
  • 13.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
    A . 无法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 B . 有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 . 彻底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 D . 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 14.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州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时,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
    A . 监察郡县吏治 B . 镇压诸侯谋反 C . 参与中央决策 D . 管理州县事务
  • 15.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刘邦登基诏书称,基于推翻暴秦、消灭项羽,功劳最大者为帝;次者为王为侯;最末为战士,可以分到一定的田地。这主要说明汉初
    A . 等级秩序影响战争胜负 B . 权力分配具有军功色彩 C . 统治基础呈现多元态势 D . 社会关系不稳定性增强
  • 16. (2024高三上·天水期中) 唐代以尚书省六部通过寺监和州县维持国家正常运行,以御史台三院(台院、殿院、察院)通过中央直贯基层的使职系统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核,即“台省”并列。据此可知,唐代(   )
    A . 权力制衡特征明显 B . “台省”平行和平等 C . 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 . 监察权成为最高层级
二、非选择题52分
  • 17. (2024高二下·赣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前,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城市化进程缓慢。从 1904 年开始,清政府鼓励移民开发东北,实施移民优惠垦荒政策,大规模移民进入东北,民国时期更是形成规模。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以及近代交通业、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港口的兴建,东北地区相继兴起一大批新城镇,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初其雏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对东北的开发和巨额资金投入,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城市迅速发展,但东北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的被掠夺为代价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城市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 1941年,东北大都市有沈阳、哈尔滨、长春等16处,小都市172处,另外还有一些小城镇,共计 312 处城镇。

    ——摘编自荆葱兰、张恩强《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的关内移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北雄厚的基础,“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1/3放在了东北。从投资额来看,东北占44.3%,接近一半。东北地区成为了共和国重点布局地区,也就是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并走在了国家前列。

    ——摘编自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走在国家前列的原因。
  • 18.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年9月,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停废,基层社会学堂的数量急剧增多。科举停废前士子纷纷变换观念,改弦易辙,不再死守科考一途,开始寻求多元化的职业取向与路径,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多的实际机会。辛亥革命老报人朱峙三在日记中写道:“科举去年明令停废,自是以后各县专办学堂,以为培植人才之地,可望吾国富强矣。”他考取了县里的师范学堂,陶醉在“自建学堂后,气象一新,书声嚷嚷然,夜景犹佳”的氛围中。后来他在论及这一转变时说:“时论谓朝廷如不办学堂,则乡里儒生坐井观天,囿于一隅,不得相聚于大都会城市中,何曾有革命种族思想耶?”

    ——摘编自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末废除科举制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影响。
  • 19. (2024高一下·汕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坤舆图》为两半球世界地图,内容详细,图幅巨大,现存于瑞士,馆方推测其绘于1750~1800年,而中国学者推测该图应是康熙年间作品。通过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两幅堪舆图对比,瑞士藏《坤舆图》总体上承袭耶稣会卫匡国在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图志》,且未出现1708~1716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中添绘的库页岛及数条山脉(故推测该图是瑞士藏图的改绘本)。《坤舆图》用连贯线条展现了清代中国陆上“疆域”,走向一致,南北回归线间绘斜直条带,标二十四节气名,用不同颜色勾勒各大洲岸线、界线、水系。此做法常见于同时代西文图,清直省、琉球及朝鲜西南岸线用黄色,不同于亚洲其余地区的绿色,并有少量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重要航路,这与传教士南怀仁所制地球仪诸多信息和绘法相符。瑞士藏图上欧亚大陆中纬度宽度约为130°,因此所据是经度革新后的西文图(全球经度观测的革新性成果最早见于17世纪90年代的法国)。

    自17世纪80年代一批“国王的数学家”进华并为清廷服务,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人数渐增,凭借着当时不断发展的地图学知识,他们取得了对地理学、地图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康熙帝的信任,并一直保持着与法国皇家科学院之间的密切联络,深度参与全球性的天文大地测量活动。

    ——摘编自林宏《瑞士藏康熙朝〈坤舆图〉初探》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学者推断瑞士藏《坤舆图》绘于康熙朝的依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欧洲地图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以及《坤舆图》的价值。
  • 20. (2024高三上·长春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实用性强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具有“经世致用”的实践性或实用性,是以兼顾满足国家政治需要和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为特征的

    交融性特征明显

    中国古代科技的交融性,是指科技、理工、文理的交融,中国古代的格致学、博物学、物理学、天文历法算术,都是综合性的科学

    具有开放性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开放性,表现在中外科技和科学文化的交流上

    多元化发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工程、医药、冶金等。这些领域都得到了长期持续的研究和发展

    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气候、物候、地理等资料,对于5000年气候史重建、500年旱涝史重建及其隐含周期的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渝生《解码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优秀“基因”》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