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南凉官员祠部郎中史暠对曰:“今取士拔才,必先弓马,文章学艺为无用之条,非所以来远人,垂不朽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宜建学校,开庠序,选耆德硕儒以训胄子。”利鹿孤善之。
--摘编自《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知》
魏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虽未尽弘美,亦缙绅之清律,人伦之明镜,从尔以来,遵用无改。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至于选举,铨为首格。
-摘编自《晋书·石季龙载记》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勒伪称赵王……依春秋列国、汉初侯王每世称元,改称赵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庙,营东西宫。
---摘编自《晋书·石勒载记》
材料二
唐太宗对那些已被打败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贵族及平民,放弃了一味残酷镇压掠夺财货,使之沦为奴婢的传统民族压迫方式。他做出了超越前人的业绩,能够以较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族,加以安置。唐太宗也从隋亡的历史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建立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具体办法是以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在本国内有自主权,对唐有朝贡及出兵助战的义务,谓之“羁縻州”,又在其间设了都护府,成为边庭与唐中间的纽带,代表唐行使主权,管理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这样既不失之控制,又有一些“自治”的权力。唐政权与北部少数民族政权间开辟了“参天可汗道”,这条大驿道的开通,无疑为各族带来了大大的便利,极大裨益于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摘编自高守成《试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
维新变法开始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并提出鼓励中国民族报业发展的政策。维新派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这种文体半白半文,平实易懂,笔锋感情色彩浓郁,出现了一些既有时效性,又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夹带评论,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尽量贴近读者的阅读。维新派的报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开展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翟小纯《从中国新闻报刊史看其时代特征》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废止了前清新闻旧法令--《大清报律》,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辛亥革命进行时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立刻在其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100多种,猛增至近500种,总销售数量达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报刊中.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政党报纸。
-一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材料一
东北地区借助较早解放以及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占有突出的经济地位。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地区不仅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以资源开发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全国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的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拐点,其经济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减缓。1978年至2017年,东北三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9.1%,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5%。到2017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降到6.7%,这表明东北地区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摘编自乔榛、路兴隆《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组织路线。
——摘编自段炼《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材料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创造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我们只需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
---摘编自毛泽东《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1928年10月5日)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