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书愤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书愤》检测练...

更新时间:2024-03-24 浏览次数: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古代诗歌阅读
  • 1.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小题。

    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也暗示今日的壮志难酬。 B . 颔联撷取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充满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C . 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D . 尾联诗人高度赞美诸葛亮的《出师表》,意在表明千百年来难有与之相提并论的佳作。
    2. (2) 全诗紧扣一“愤”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此作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 (1)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 (2) 梁启超称赞陆游:“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B . 诗的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句“塞上长城”,从大处,远处写,写理想,是实写;下句“镜中衰鬓”,从近处、细处描写,写目前,是虚写。 C . 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D . 尾联诗人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
    2. (2) 结合全诗,应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请简析。
  • 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世事艰”即世事的艰难,暗指宋朝内部投降派对抗金事业的阻挠。 B . “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之意,诗中因为平仄、韵律,情感表达等需要,往往采用倒置语序,本句即为一例。 C . “伯仲”即兄弟,这句的意思是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跟我们陆氏兄弟相比。 D . “塞上长城”指能守边的将领,语出《南史·檀道济传》。
    2. (2) 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诗写于作者61岁时,大意是追述诗人早年的抱负,并抒发壮志未酬而产生的失落之感,感情低沉哀怨。 B . 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早岁”,后四句写现在,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C . 本诗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贴切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陆游诗善于用典的特点。 D . 颔联两句追述了宋军两次胜利的战斗,也是诗人收复中原之志的具体化,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领土,并收复失地。
    3. (3) 如何理解“书愤”之“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4. (4)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5. (5)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B . 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C . 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范仲淹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D . 尾联赞扬孔明:并借古讽今,讥刺朝中无人主持北伐。
    2. (2) 这首诗“愤”感情是怎样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②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①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此诗。②京华:京城,这里指旧京开封及广大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愤》的颔联用工稳的对仗,表述了诗人早年游赏祖国北方和南方山河的经历。 B . 《病起书怀》的颔联表情达意含蓄委婉,流露出了诗人的忧国之情与坚定的信念。 C . 《书愤》从诗人回忆“早岁”的豪迈气概写到而今“衰鬓已先斑”,时间跨度大。 D . 《病起书怀》从诗人衰病远谪写到夜读《出师表》,融入了诸葛亮的感慨与联想。
    2. (2) 这两首诗的尾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情感一句相似。 B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 C . “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悲愤也愈是强烈。因而这首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 D . 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即使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2. (2) 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具体包含了哪些情感?
  •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南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哀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两联回顾诗人早年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其中颔联撷取两个“气如山”的画面,虽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雄放豪迈。 B . 后两联抒发诗人壮志未酬、时光虚掷的愤懑之情,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倾向,而尾联所用诸葛亮之典,使诗人之“愤”丰富化了。 C . “塞上长城”化用了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道济曾率兵伐北魏,屡建奇功,陆游先以道济自许,后又用一个“空”字来自嘲。 D .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正文部分虽然没有用一个“愤”字,但细读字字句句,可谓字字是愤,句句是愤,饱满而有张力。
    2. (2) 本诗巧用对比手法抒发情志,试作赏析。
  •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表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全诗紧扣住“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 B .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属对工稳,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两两相合便有开阔、壮盛之感。 C . 尾联用典,欲抑先扬。通过诸葛亮的事迹追慕先贤,表明虽已无法效仿诸葛亮,但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D .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句句是愤,字字是愤。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2. (2)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遥想当年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气如山”三字洋溢着激奋之情。 B . 颔联追写战斗生活,选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等意象,描绘了雄浑壮阔的画卷。 C . 尾联追慕先贤,感慨良多,诗人苦恨无诸葛亮之才,无法一展抱负,建功立业,扬名后世。 D .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酷似杜诗,如此诗句源自诗人亲身经历,饱含着诗人切身感受。
    2. (2) 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联的妙处。
  •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B . “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 . 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 . 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2. (2)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请简要分析。
  • 12. 阅读《书愤》,完成下面小题。

    宋·陆游

    早岁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 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①书:写②早岁:早年③那:同“哪”④中原北望:指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⑤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屡次建功,后遭猜忌被杀。他被拘捕前曾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⑥名世:名显于世。⑦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1. (1) 下列与作者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B . 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C .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与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 D .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2. (2)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世事艰”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B . 颔联集中描写宋军英勇抗金的战斗情景,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C . 颈联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忠心为国,却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惆怅。 D . 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说明千载以来,只有自己堪与其相比。
    3. (3) 翻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二、小阅读-课内
  • 13. 课内阅读《书愤》。
    1. (1) 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B . 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C . 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范仲淹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D . 尾联赞扬孔明;并藉古讽今,讥刺朝中无人主持北伐。
    2. (2) 赏析陆游《书愤》颔联的艺术手法。
    3. (3) 选出对陆游的《书愤》一诗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 B . 首联写他回顾往事,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 C . 颔联用了“列锦”手法(即意象直接组合),把分别表示军队、时令,地名的名词并列叠加在一起,构成了雄健激越的艺术画面:乘楼船,冒夜雪,奋战在瓜洲渡;骑铁马,顶秋风,激战于大散关。 D . 尾联引用檀道济的典故,除了感叹自己不能像檀道济一样实现“北伐”愿望而流露出失意、悲怆之情外,在与其相比中也体现了诗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腔爱国情怀。
    4. (4) 下列对《书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 B . 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和辛酸。 C . “千载谁堪伯仲间”既称赞诸葛亮无人可及,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 D .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的诗风相近。
  •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下面关于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既有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慨叹,又有他抗金复国的宏图壮志的袒露。 B . 颔联两句用六个名词巧妙地概括出诗人抗金战斗的情形和复杂的心情。 C . 诗人想起在塞上长城许下的志愿,如今镜中白发丛生,内心万分感慨。 D . 尾联诗人以典明志,渴望效法前贤,施展抱负,其爱国热情至老不移。
  •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注】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A . 首句写诗人早年不懂世事之艰难,既表现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B . “气如山”是说气概如同巍峨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北望中原时的慷慨激昂。 C . 颔联以名词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了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有力衬托了诗人的心情。 D . 诗人虽然以“塞上长城”檀道济自比,但是“空”和“衰鬓”却突出了其理想的破灭。
三、选择题组
  •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筝在古代多用以倾诉_,素有“哀筝”之称。20世纪80年代末,作曲家何占豪将创作兴趣投注于古筝,30年来先后创作出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梁祝》《临安遗恨》《陆游与唐婉》《东渡》《乱世情》《越国西施》等历史题材作品,用民族化的音乐讲述中国故事。在他看来,“民族音乐的现代化是指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民族音乐不仅要继承,更重要的是创新,只有民族音乐现代化,只有反映现代人感情、为现代人服务,就能拥有群众的深厚基础。

    《陆游与唐婉》正是突出古筝“善写离声”的独特音质,描绘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南宋金戈铁马、的政局和陆母所信守的封建礼教,刺破了浪漫掩盖下的幻梦,空留千古遗恨,唯有陆、唐相互唱和的《钗头凤》,见证了这场爱情与人伦的悲剧。在谈及这部作品的创作构思时,何占豪表示:“《钗头凤》分为两阕,上阕的《钗头凤·红酥手》为陆游亲笔所作,下阕的《钗头凤·世情薄》则是陆游的妻子唐婉所作,诗词中两位主人公对爱情的无奈遗憾特别触动我,这类题材也是我自己所钟爱的……在实际创作中,想法与感触_涌现在心中,____竟写成一部完整的古筝作品,直至演变成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协奏曲式的《陆游与唐婉》。”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劳燕分飞 风生水起 源源不断 不知不觉 B . 劳燕分飞 云谲波诡 络绎不绝 顺理成章 C . 离愁别绪 风生水起 络绎不绝 顺理成章 D . 离愁别绪 云谲波诡 源源不断 不知不觉
    2. (2)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哀筝”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B . 宋江,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江湖人称“及时雨”。 C . 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D .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两千年了。
    3. (3) 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民族音乐只有现代化,只有反映现代人感情、为现代人服务,才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 . 只有民族音乐现代化,只有反映现代人感情、为现代人服务,才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 . 民族音乐只有现代化,只有反映现代人感情、为现代人服务,才能拥有群众的深厚基础。 D . 民族音乐只有现代化,只有反映现代人感情、为现代人服务,就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四、语言表达
  • 17. 语言文字运用

    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史上,诗歌与散文是重要的文学样式。它们绝无定格,贵在鲜活。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瑰丽,意境雄浑壮阔,陆游的诗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恢弘厉之气。韩愈散文闳中肆外,戛独创。“动辙得咎”“佶屈聱牙”“伏首帖耳,摇尾乞怜”等精炼词语都是韩愈的创造。绝少陈词滥调 , 描写山水栩栩如生 , 使他成为文学史上至今为人所传诵的语言巨匠。

    1. (1) 下面语段中词语的书写和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源远流长奇瑰丽jué B . 闳中肆外恢弘厉chuò C . 动辙得咎戛独创jiá D . 伏首帖耳屈聱牙jié
    2. (2) 上面语段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呈现 B . 陈词滥调 C . 栩栩如生 D . 传诵
五、情景默写
  • 18. 书愤
    1. (1) 《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叙述两次抗金胜仗,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的诗句是:“。”
    2. (2) 《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3. (3) 陆游《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陆游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然而,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像清初杨大鹤的选本,方文等人的模仿,《红楼梦》香菱的摘句,无数书房和花园挂的陆游诗联都是例证。就此造成了陆游是个“老清客”的印象。这个偏向到清末才矫正过来,读者痛心国势的衰弱,愤恨帝国主义的压迫,对陆游第一方面的作品作了极热烈的赞扬,如:“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扫胡尘”、“靖国难”的诗歌在北宋初就出现过。靖康之变后,宋人的爱国作品增加了,不过,陈与义、吕本中等人在这方面跟陆游显然不同。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弘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要“从戎”,要“上马击贼”,能够“慷慨欲忘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陆游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譬如刘子翚的诗里说“中兴将士才无双”“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语气已经算比较雄壮了,然而讲的是别人,是那些“将士”和“男儿”。陆游的“鸭绿桑干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着鞭”,尽管他把自己搁后,口吻已经很含蓄温和,然而明明在这一场英雄事业里准备有自己的份儿的。这是《诗经·秦风·无衣》的意境,是杜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岳飞《满江红》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郭祥正的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畅。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刘克庄说陆游记闻广博,善于运用古典,组织成为工致的对偶,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可陆游时常觉得寻章摘句的作诗方法是不妥的,尽管他自己改不掉那种习气。他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弘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又针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议论说:“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尝有一字无出处?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刘克庄赏识的恰恰是陆游认为诗家的穷途末路。什么是“诗外”的“工夫”呢?陆游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要做好诗,该跟外面的世界接触,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诗人决不可以关起门来空想,只有从游历和阅历里,在生活的体验里,跟现实碰面,才会获得新鲜的诗思。像他自己那种独开生面的、具有英雄气概的爱国诗歌,也是到西北去参与军机以后开始写的。

    (选自钱锺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1. (1)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论选本还是摘句,清末以前的读者偏重陆游咀嚼出日常生活滋味的诗歌,就此造成了陆游是“老清客”的印象。 B . 从陆游开始,文人们的诗歌创作中才有了“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概和心情,有了“扫胡尘”“靖国难”的凌云壮志。 C . 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在他的作品集中,每首诗歌无一例外地表明了他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 D . 陆游认为《西昆酬唱集》那种无一字无出处的创作方式,是诗歌创作的穷途末路。刘克庄赏识的正是陆游的这一观点。
    2. (2) 依据本文,下列诗句不能体现陆游“拜鹃心事”的一项是(   )
      A .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B .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C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 .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3. (3) 下列关于陆游诗歌的创作特色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 . 陆游有着广泛的阅读面,善于用典故,却又不推崇多用典故。 B . 陆游在诗中寄寓了投身沙场之志,与杜甫的诗歌意境相吻合。 C . 陆游在早期诗歌创作中一味追求文辞华丽,以对偶工致著称。 D . 陆游认为只有体验过丰富的现实生活,才能创作优秀的诗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